原词:
南归鸿雁,到衡脉初处。飞上麓峰观枫树,湘江寒水北去。旧地重游动愁思。西风呼,秋尽岁将暮。同归路,重振羽。朱凤招手祝融峰峙。雁阵再列,山青水绿,一一飘然过。
雷家林词《淡黄柳-归雁》 创作年代:2010年7月15日
雷家林的《淡黄柳 - 归雁》创作于2010年7月15日,是一首充满了画面感与深厚情思的词作。词中以归雁为线索,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融合,营造出了独特的意境。
“南归鸿雁,到衡脉初处。”开篇点明主角是南归的鸿雁,它们飞到了衡山山脉的起始之处。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宏大的迁徙图景,让读者的思绪跟随鸿雁的飞行轨迹,来到了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域。大雁南归是自然规律,这一场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也为全词奠定了一种漂泊、回归的基调。
“飞上麓峰观枫树,湘江寒水北去。”鸿雁飞上麓峰,在这里观赏着漫山的枫树。秋天的枫叶,或许已经染上了绚丽的色彩,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明艳。而湘江的寒水却向北流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寒水”一词,不仅描绘出了江水的清冷,更烘托出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大雁南飞,江水北流,这一南一北的方向差异,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不可捉摸。
“旧地重游动愁思。”鸿雁回到曾经飞过的旧地,触动了内心的愁思。这里的“旧地”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旧地,更是情感上的旧地,承载着过去的回忆和经历。或许曾经在这里有过美好的时光,或许也有过痛苦的遭遇,如今再次回到这里,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情感瞬间涌上心头。愁思如同江水一般,连绵不绝。
“西风呼,秋尽岁将暮。”西风呼啸,宣告着秋天的结束和一年的将尽。季节的更替是时间流逝的象征,在这里,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大雁在这样的时节归乡,也让人联想到人生的归途。岁暮意味着一年的终结,人生也如同四季轮回,有开始就有结束。
“同归路,重振羽。”大雁们共同踏上归乡的路途,它们重振羽翼,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这一句展现了大雁的坚韧和勇气,尽管面临着西风的呼啸和岁月的流逝,但它们依然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这种精神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鼓舞着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要勇往直前,不轻易放弃。
“朱凤招手祝融峰峙。”朱凤在祝融峰上招手,祝融峰高耸对峙。朱凤是神话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它在高峰上招手,仿佛在迎接大雁的归来,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神秘和神圣的色彩。祝融峰是衡山的最高峰,它的高耸代表着一种权威和力量。大雁在这样的背景下飞翔,更凸显出它们的渺小和坚韧。
“雁阵再列,山青水绿,一一飘然过。”最后,大雁们再次排成整齐的雁阵,在青山绿水间飘然飞过。山青水绿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与前文的“寒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雁们在这样的美景中飞过,展现出了一种和谐与自由。它们仿佛已经摆脱了愁思的困扰,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生活。
雷家林的《淡黄柳 - 归雁》通过对归雁南归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融入了作者对时光、人生的深刻思考。词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又有对情感的真挚抒发,将景与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这首词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