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前天 20:40
上海闹“蝉灾”,给山东人急得团团转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今年夏天,上海的蝉爆发成灾,其响亮的鸣叫声和“蝉工降雨”现象引发热议。与此同时,山东、河南等地则对“知了猴”这一夏日美味趋之若鹜。文章深入探讨了蝉的生命周期、“大年”现象的成因,并解释了蝉鸣的原理和对人体的潜在影响。同时,文章也介绍了“知了猴”的营养价值、食用方式以及捕捉和养殖的现状,并提醒读者关于食用“知了猴”的注意事项,以及大量捕捉对生态平衡的潜在影响。

🔊 蝉的“大年”现象:今年上海等地出现的蝉爆发,是由于蝉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赶上了其繁殖周期的“大年”。蝉作为一种不完全变态昆虫,其若虫阶段在地下生活多年(通常2-5年,最长可达17年),通过食物“口味”的变化来计时。它们的“大招”是在繁殖期内群聚出现,以提高生存几率,而“爆发年”也与以蝉为食的鸟类数量减少有关。

🗣️ 蝉鸣的奥秘与影响:雄蝉通过腹部两侧的鼓膜发音器发出响亮鸣叫,每秒振动肌肉可达1万次,并利用共鸣腔放大声音,使其能在进食的同时鸣叫。蝉鸣声可高达100分贝,类似于建筑工地噪音。虽然长期近距离接触可能影响听力,但一般情况下,通过关窗、戴耳塞等方式可有效降噪,不必过度担心对健康造成损害。

💧 “蝉尿”的真相:蝉的排泄物俗称“蝉尿”,是因其主要食物为植物汁液,水分含量高而产生的废液。蝉排尿速度极快,在受到威胁时还会作为“武器”。蝉尿主要成分为水和少量植物汁液中的糖分、矿物质,对人体无害,不具有异味,淋到身上及时清洗即可。

🍽️ “知了猴”的营养与食用:被称为“知了猴”或“爬蚱”的蚱蝉若虫,蛋白质含量极高,且富含多种氨基酸、钙、铁、锌,脂肪含量低,是公认的绿色食品。其捕捉相对容易,深受山东、河南等地人们喜爱,常采用油炸、煎炒等方式烹饪,口感外酥内软。然而,部分人群可能对“知了猴”过敏,且其嘌呤含量较高,痛风患者不宜食用。

🌳 捕捉与养殖的平衡:大量捕捉野生蝉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以蝉为食的动物生存,且人类活动本身也会对植被造成破坏。为了满足食用需求,一些地区已开始尝试规模化养殖蚱蝉,通过建立产业链,在提供食用价值的同时,也更具环境友好性。但受制于生命周期长、成本高等因素,该产业仍有完善空间。

有句颇有诗意的话:“抓住了一只蝉,就抓住了整个夏天”。但今年入夏以来,上海的蝉却呈现爆发态势,嘹亮的“滋儿哇”叫声如同自带 360° 回旋扩音器,还时不时在树上来一场“蝉工降雨”,因此让“上海蝉灾”上了回热搜。


图片来源网络

看到新闻的山东人,反而在网络另一头急得团团转,不想放过这款夏日专享美味,毕竟“山东人地毯式搜索知了猴”也登上过热搜。除山东外,河南和苏北、皖北也有抓知了猴吃的食俗。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就来聊聊关于蝉的那些事儿。

今年蝉特别多?

正常,赶上了“大年”

广义的蝉——半翅目蝉科动物,可能是全世界人们最熟悉的昆虫之一,这一家族的成员超过 3000 种,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早在 1 亿多年前,蝉已经和恐龙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经历了冰川期而幸存的蝉,并没有进化出用来自卫的尖牙、利螯、毒刺,也没有和周遭环境融为一体的拟态天赋,甚至逃跑速度都不算快,但它们也自有一套生存策略。

在相对短暂的繁殖期内群聚出现,就是蝉应对鸟类等捕食者的“大招”。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蝉的种群数量是动态变化的,并不会每年都相同,今年上海等地正逢蝉的“大年”。

蝉是不完全变态昆虫,它的一生可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没有蛹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习性也是相似的。

在蝉的一生中,时间最久的是生活在地下的若虫阶段,它们将在土中生活若干年,以植物根茎汁液为食,经历几次蜕皮并逐渐长大。不同种类的蝉的若虫生命周期长短不同,但都要按年计算,大部分蝉在地下生活 2-5 年,最长的是一种分布在北美的蝉,地下生活时间可达 17 年。

在“不见天日”的地下,蝉是怎么计算自己的生命周期的?研究人员认为,蝉的若虫可能是通过食物的“口味”来判断的,当树木开花时,树根汁液里的化学物质浓度会发生改变,成为蝉若虫的计时器。

发育成熟后,大量蝉若虫在夏季相对短暂的时间内同时破土而出,攀爬到植物上,完成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蜕皮,羽化成成虫。这种“批量出世”的方式,可以提高个体的生存几率,从而增加繁殖成功率,毕竟捕食者再多,也不能把全部种群都吃光。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还显示,蝉的“爆发年”总会出现在以蝉为食的鸟类数量减少的年份,这样能尽量减少天敌对其生存的影响。

蝉鸣会不会把人震聋?

在树上引吭高歌的蝉,生命已经快要走到了尽头,它们需要在仅剩的 4-6 周的时间里繁殖后代。高亢的“鸣叫”只来自于雄蝉,吸引雌蝉前来交配。

可能有人奇怪,蝉是怎么做到一边进食一边叫的?其实雄蝉不是靠嘴发声,而是依靠第一腹节背面两侧的鼓膜发音器发出鸣声,振动鼓膜的肌肉每秒能伸缩 1 万次,盖板和鼓膜间中空,起到共鸣的作用,这样它们就可以一边用口器吸取汁液,一边用腹部歌唱,两件大事都不耽误。

蝉不仅可以从早叫到晚,声音也很有穿透力。蝉鸣最高可超过 100 分贝,相当于喷气式飞机在 100 米高处飞过头顶时人耳听到的轰鸣。常见的蝉鸣一般在 80 分贝左右,类似于建筑工地发出的噪声。尽管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确实会影响听力,不过人们一般并不会整天与蝉群零距离共处,不用担心有损健康,可以考虑用关窗、戴耳塞的方式物理降噪。

交配后,雄蝉的生命先结束。每只雌蝉可产 800-1000 枚卵,它们将嫩枝的树皮表层刺破,将卵分批产在树枝的木质部内,之后死亡。产卵部位以上的枝条很快干枯,越冬蝉卵落到地面后,在次年 5-6 月孵化出幼虫,迅速钻入土中,开启新一轮的生命轮回。


掉落地面的若虫丨wikipedia

蝉尿没有毒,只是让人不爽而已

在大量蝉栖息的树上,经常会落下一阵“雨”,它就是蝉排出的废液,俗称“蝉尿”。蝉的唯一食物就是树木木质部的汁液,但里面几乎都是水,营养成分有限,只能靠量大取胜,一只蝉每天要喝掉相当于体重 300 倍的植物汁液。喝得多,自然排得也多。蝉排尿的速度在昆虫中首屈一指,可达每秒 3 米。当感觉自己受到威胁时,蝉也会用排出的尿充当“武器”。有些生活在炎热环境的蝉还通过排尿蒸发吸热,帮助身体降温。

蝉尿的主要成分是水和少量来自植物的糖分、矿物质,对人体无害,也没有异味。即使被它淋到了,也不用担心中毒,及时清洗即可。


图片来源网络

知了猴虽好吃

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吃

山东、河南人爱吃的“知了猴”,也有别名“爬蚱”“结了龟”,一般是蚱蝉的若虫,又名金蝉。研究表明,蚱蝉若虫蛋白质含量达 58.58-70%,相当于鸡蛋的 6 倍,多种氨基酸、钙、铁、锌含量也高于家畜肉,脂肪含量却很低。蝉在农药污染的土地中无法存活,只吃树根汁液,是不折不扣的绿色食品,被誉为“唐僧肉”。更令人感兴趣的是,知了猴很容易捉,只需一个手电筒就可以开展地毯式搜索,又没有攻击性,给人以“天上掉下现成的蛋白质”的成就感,新手也能收获满满,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抓知了猴成为新兴的夜间活动了。

抓回的知了猴清洗干净,用盐水浸泡后沥干就可以烹饪,通常采用油炸或者煎炒的做法,餐馆、夜市也会将它串起来烧烤。炸熟的知了猴外皮焦酥,内部柔软,有点像豆腐或者面筋的口感,公认最好吃的部位是颈部的一块肌肉,质地紧实。现在甚至还出现了“知了猴拌面”“金蝉面包”等创意产品。

不过,知了猴虽然好吃,有些人却对它的蛋白质成分过敏,吃下后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导致喉头水肿、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另外,知了猴的嘌呤含量较高,不适合痛风患者食用。

广州番禺有一种特产美食“桂花蝉”,虽然长得有点像蝉,但它不是蝉,是负子蝽科的田鳖,和俗称“放屁虫”的蝽类昆虫是近亲,自带的“桂花味”其实是它从腺体分泌出的特殊气味。

害虫就可以随便抓?

推广养殖蝉将是新方向

看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抓知了猴“盛况”,不少人会提出疑问:尽管蝉会吸食树木汁液,算是害虫,抓这么多对环境不会有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

自然界中的蝉为鸟类、部分哺乳动物和胡蜂、螳螂、蜘蛛等虫类等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如果人为大量捕捉,势必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对以蝉为食的动物生存造成影响,甚至出现连锁反应。而且,蝉的进食对树木虽然有害,但还没到导致树木死亡的灾害程度,反而是大量挖知了猴的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界的植被造成破坏。

尽管蝉并不在国家食品目录中,为了满足地方性的食用需求,山东、河南、江苏沛县等地已经开展了规模化养殖蚱蝉的尝试。将成片的林地作为养殖区域,不仅能采收知了猴,还能收集蝉蜕,逐步建起了从养殖到销售的产业链,相比捕捉野生蝉,对环境更为友好。但因为蝉的生命周期长,养殖成本较高,生长进程也难以依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这一产业仍有继续完善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志华.蚱蝉的生活史、营养价值和人工养殖[J].生物学教学,2016,41(05)..

[2]任璐,沈守国,黄保宏等.金蝉形态、生物学特性[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9,(第3期).

[3]张忠峰;李娜;张大鹏等.林下金蝉养殖技术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3(12).

[4]李嘉婧.一万亿“滋儿哇”席卷美国 错过再等二百年[J].海外星云,2024,(第8期).

[5]上海蝉鸣上热搜,今年蝉为啥这么多?叫声为啥这么大?.中国科学报.2025年7月23日.

[6]正大量出现!济南人一天起码吃掉数万只,有人靠它一天收入过万,很多人抢着买.齐鲁晚报.2025年7月20日.

[7]摸“知了猴”一晚收入最高近万元!它凭啥这么横?大量捕捉会影响生态吗?.中国三农发布.2025年7月19日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知了猴 夏季 生态 美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