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前天 20:38
看完妈妈和DeepSeek的聊天记录,我哭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讲述了两个年轻女性蔡考和程君,如何通过AI这个“第三方”角色,与各自的母亲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沟通实验。面对因代际差异、观念冲突导致的家庭关系僵局,AI充当了“军师”和“翻译官”,帮助她们照见亲密关系中的困境,并赋予了重建现实联系的力量。文章记录了她们笨拙而真诚地借助AI,尝试理解彼此,最终在观念的鸿沟上架起桥梁的历程,展现了AI在修复家庭关系中的独特作用,尽管这并非一个全然乐观的故事,却为解决两代人沟通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 AI成为家庭沟通的“第三方”:文章聚焦于AI如何介入中国家庭中因代际差异和沟通方式不同而产生的隔阂。在蔡考和程君的案例中,AI不再仅仅是工具,而是扮演了“军师”或“翻译官”的角色,帮助她们与母亲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化解了长久以来存在的误解和冲突。

🤝 AI促进观念理解与情感连接:通过与AI的互动,母亲们得以从女儿的角度审视问题,例如张瑞芳通过AI理解了女儿“不服美役”的价值观,并反思了自己过往的审视方式。程君的母亲黄爱华也借助AI,学会了用更具共情力的方式安慰女儿,弥补了以往沟通中的不足,最终实现了情感上的连接。

🌉 AI搭建跨越代际的沟通桥梁:文章生动地描绘了AI如何成为连接两代人之间巨大认知鸿沟的桥梁。AI提供的具象化分析和富有共情力的语言,帮助母亲们理解了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让女儿们感受到被理解和被看见。这种借助AI的“笨拙尝试”,最终推动了家庭关系的改善。

🌟 AI的局限性与家庭沟通的本质:文章也指出,AI终究是工具,它提供的是模板化的逻辑和共情,而非人类情感的全部复杂性。真正的家庭和解仍需双方的努力和意愿,AI只是提供了一个契机和辅助,帮助双方看到沟通的希望,并开始这段修补家庭裂痕的旅程。

AI正在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嵌入中国家庭最私密的肌理。

它不再仅仅是工具,更开始扮演一个微妙的“第三方”角色——在因观念、代际和沟通方式差异而撕裂的家庭关系中,充当起“军师”或“翻译官”。

蔡考和程君,这两位年轻女性的家庭,都因AI的偶然介入,经历了一场充满试探、挫折与反复的、漫长的“沟通实验”。

AI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她们与母亲在亲密关系中的僵局,也意外地赋予了她们重建现实关系的力量。

这并非一个“科技改变生活”的乐观故事。它更像是一个粗糙的、关于两代人在巨大的认知鸿沟面前,如何借助一个陌生的工具,笨拙走向彼此的现实记录。

交锋

2025年5月下旬,距离女儿蔡考的又一次相亲还有一周,妈妈张瑞芳特地从浙江赶到上海。她此行的目的,是监督女儿为这场“考试”做万全准备。

张瑞芳去上海之前,问蔡考需不需要带过去点护肤品。蔡考说:我这全有。

结果张瑞芳发现,蔡考唯一的“家当”是酒店拿来的免费润肤霜。她形容女儿匪夷所思。

蔡考第一次相亲见面后没了下文,张瑞芳很焦虑,把这一切都归咎于女儿“长得不像照片”。“再不减减肥、脸上抹点东西,别人就看不上你了。”

蔡考暴跳如雷,质问妈妈为什么要代入男人的目光审视、否定自己,为什么不问自己对男生感不感兴趣。听了这话,张瑞芳心想:年轻人就是迷之自信。

手握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脚本,母女总是这样交锋。

张瑞芳觉得女儿“过于女权主义”,蔡考觉得妈妈“思想陈旧”。在AI出现在生活中之前,母女双方经常在家庭群里给对方甩去网络文章。

蔡考甩过来:新时代独立女性故事、女权主义理论、“用的女性主义的视角去看国际关系”。

张瑞芳甩过来:不结婚的后果、结婚的好处,“女性的黄金期只有18岁到25岁,过了30岁就只能选一个二婚”。

面对彼此,母女俩最常做的事情是——默契地忽略这条,然后去回复那条今天中午吃了什么。

因为她们心照不宣,如果直面对方,会迎来更强烈的冲突与对决。

无论蔡考怎么努力,妈妈总是用一种“你是小孩,我是大人”的语气,讲一些高高在上的话。自己的声音任凭如何振臂呐喊也不被听到,在这样的状况下,蔡考逐渐放弃求得妈妈的理解。

然而,彼时她们尚未察觉,一种全新的、冰冷的“介质”,正悄然逼近她们的世界,并将在未来打破这种无声的僵局。

在上海车站等待女儿来迎接自己的空档,张瑞芳面对Deepseek讲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焦虑:女儿26岁,明天相亲去,但她说自己有点不愿意服美役。怎么办?她有点女权主义。

“女儿的女权主义是她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这一点是沟通的基础。但同时,我们可以帮助她在坚持原则与现实社交中找到平衡。”AI回答。

接着,AI迅速罗列出了六条具体建议,其中一条是用“战术性打扮”化解矛盾——适当的打扮不是妥协,而是掌握主动权,先降低沟通阻力,再展现真正思想。

AI还给出了一个例子:法国女权主义者西蒙娜·波伏娃也注重外表,但绝不代表她被男权规训。

看到这些,张瑞芳醍醐灌顶——某种程度上,AI和自己具有相同的目的,那就是说服女儿打扮得漂亮些再去相亲,但AI思考和表达的锚点,却总是从女儿的感受出发。张瑞芳开始反思,或许自己习惯于代入社会性的目光审视女儿,却忘记,作为妈妈,最重要的是和女儿站在一起。

自那以后,张瑞芳一直细心等待着合适的时机,试图向女儿实践自己从AI身上学来的沟通本领。

初来上海的那几天,母女二人小心翼翼地回避着关于工作与相亲的核心议题。直到一次坐地铁时,车厢内安静下来,张瑞芳忽然拿出手机,对蔡考说:“你看看DeepSeek的建议,我觉得挺不错。”

图源:受访者

“你怎么会这样问呀,好好笑”,女儿拿起手机捕捉这难得的瞬间,妈妈则佯装生气,母女笑作一团。”你跟这个 AI 聊天我都感觉想哭了。”虽然语言轻飘飘得讲,但是蔡考心里有更深的感觉。

2025年春节,蔡考主动向妈妈介绍AI产品使用,想让长辈跟上科技进步的浪潮。蔡考没想到的是,妈妈居然试图通过AI来走近自己。

眼泪要涌出来了。这是东亚家庭儿女苦苦追求的“被看见”——不仅仅是话语被听到,更是感受被认可,个体价值被尊重。

多年来埋藏在心底的疑惑和委屈,被母亲借助AI的力量温柔地抚平。她意识到,妈妈的爱一直都在,只是过去缺乏合适的“翻译”。

嬉笑之间,张瑞芳注意到女儿的片刻安静。两个站在河谷两岸长久观望的人,被AI推了一把,让这段关系心照不宣地走向深水区。

一次向算法的“求助”

几乎在同一时期,另一段亲子关系悄然破裂的冰层,也在被AI架起新的桥梁。

2025年2月初,程君入职律所一周后被解雇。作为刚毕业的法学生,程君还没有经历过职场上的挫折,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漩涡。

离开公司回家的路上程君给父母打电话,讲了几句话之后开始掉眼泪。但程君没有从爸爸那里得到安慰,反而被断定”私企老板就是这样随便开除你”,并将此作为一个劝说程君去考公务员的论据。

爸爸一如既往地理性分析程君是不是哪里没有做好,就连妈妈黄爱华在试图安慰女儿的情绪时,爸爸也经常打断:你要跟她讲道理。

“如果你考公上岸,不就没有这种事了吗?”

对律师行业都不了解的父母,经常说出一些武断的话:私人企业的都是很糟糕的地方、律师就是要经常应酬,甚至有些情况下就是需要出卖身体来换取资源。

跟他们沟通,程君常有一种“一锤子打在棉花上”的感觉,生气、难过,还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无法沟通的无力感。

话不投机,生气又难过,程君转身回屋。

狂风暴雨骤停,只剩黄爱华一人坐在桌前,家里瞬间变得冷清。呆坐片刻,黄爱华也起身回屋。但那个晚上,她却失眠了。

黄爱华不断回忆起女儿情绪激动。她凭直觉断定这是女儿成长中的关键时刻,如何教女儿学会面对打击和情绪处理是棘手问题。但黄爱华搜肠刮肚也想不出还能对女儿说些什么。

黄爱华辗转反侧,很想要“找个人问问该怎么办”。她想再次拨通丈夫的电话,但随即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她知道,自己向丈夫的求助只会带来新一轮的争吵或回避。

丈夫的教育理念和黄爱华不一致。丈夫严厉专制,有些大男子主义。每当黄爱华共情与安慰女儿,他总认为这是在“纵容孩子”。

在程君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在情感教育上几乎完全缺席。

像许许多多东亚中年女一样,向丈夫求助无门的黄爱华,曾经试图从“妈妈社交圈”找到安慰与帮助。但没过多久她就发现,跟身边朋友或者同事咨询这些问题的时候,对方的回复中常常包含着复杂的情绪。

教育本身是很复杂的,同样的一套方法并不一定适配每一个家庭。但朋友和同事不会体察黄爱华的局限与难处,反而会居高临下地指责她“做得不对”。

在人生的中年,黄爱华再次陷入一种“生而为母亲”的迷茫无助。黄爱华思绪混乱地翻阅着自己收藏过的那些有关”与女儿相处方法论“的公众号文章,但这些道理终究太过宏大抽象,她所苦恼的,是与女儿相处的细枝末节。

在这种孤立无援的境地里,黄爱华想起了女儿曾教她使用的AI。在这之前,黄爱华只是将Deepseek当作工作上的好帮手,并未尝试过用AI进入女儿的世界。一瞬间,一份微弱的、关于沟通转机的希望,在她心中闪烁起来。

黄爱华小心翼翼地向AI输入了她的困惑:“女儿刚毕业入职一周被辞退,情绪激动,我该怎么安慰她?”

几乎瞬间,一段她自己无论如何也组织不出来的文字,出现在屏幕上。它逻辑清晰,充满共情:“我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这种情况确实让人非常沮丧和失望。你满怀期待地接受了这份工作,甚至推掉了其他工作机会,结果在一周后被通知不适合,这种突如其来地变故无疑会让人感到受伤和不公平”。

黄爱华反复读着,觉得AI说的,正是自己想说却说不出口的话。她将这段文字完整地复制下来,发给了女儿。

墙壁这边,程君被妈妈发来的一大段微信消息吓了一跳。妈妈急性子,说话干练,写“小作文”安慰别人可不是她的风格。仔细一看,人机感扑面而来,程君刚想着”不会是AI写的吧”,妈妈又发来一段提示词。

正被自我否定情绪淹没的程君,看到母亲发来的那段“人机感”十足的文字和截图时,先是错愕,随即笑了出来。

那是一种混杂着荒谬和感动的复杂情绪。虽然母亲从未有过的温柔表达竟然是通过冰冷的机器才接收到,但同时她也瞬间明白,重要的不是这段文字本身,而是母亲为了安慰自己,去学习和使用一个新工具的、那种笨拙而真诚的努力。

墙壁这边,黄爱华松了一口气。

AI给出的建议内容,并非黄爱华从未设想过的角度,但其精准的措辞、富有共情力的表达,却将她内心那团无法言喻的焦灼,凝练成女儿能够接纳的温柔。

对于黄爱华这样的中年母亲而言,向AI求助,是一个有些奇特、却又合乎逻辑的选择。

当她们发现,无论是自己的丈夫、还是身边的朋友,都无法提供一个中立、客观、没有指责和情绪负担的建议时,那个冷静的、博学的、永远不会不耐烦的AI,便成了一个理想的“树洞”和“军师”。

越过鸿沟

开始与AI聊天后,张瑞芳才真正读懂女儿。

张瑞芳一开始特别不支持女儿留在上海工作的选择。之前张瑞芳对女儿的优秀缺乏感知,也不知道参照系是什么。“我没有进入过这样的生活,不知道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AI却具象化地肯定了蔡考一步步走过来的能力。跟 AI 对话的过程中,张瑞芳发现女儿比自己想的更加优秀和坚强,继而转向相信和支持女儿的选择。

“您的女儿大学本科跟研究生专业不同,这说明她勇气可嘉,不喜欢就勇敢舍弃,去选自己选喜欢的专业、进入自己喜欢的生活。更重要是,在没有任何家长和亲友的支持的情况下,女儿能够在上海找到工作,租房子、搬房子,也需要一定的实力与能力,请您放心。”

拉开距离,张瑞芳才发现很多关于女儿的细节有了不同的意义。也许是太过亲近,疼爱和忧虑都过于真切,以至于需要一个第三视角,参照世界的坐标给出女儿生活的真正注脚。

张瑞芳这才猛然想起:2022年女儿去上海实习,碰到疫情封城。原来在家里小公主一样被照顾的女儿,自己把公司发的一大块十斤多的肉切好,不仅喂饱自己,还在互助表分享给别人,乐观顽强地渡过了难关。

而蔡考则在母亲后续的言行中,感受到了更深层的改变。母亲不再执着于让她顺应长辈的想法做自己的人生选择,而是开始真正关心起她的工作。她会问:“我看网上说你们芯片行业是有周期性的,那你做的工作具体是干什么的?”

妈妈开始试图了解她的世界,而不是改变她的世界。这种爱与理解的心愿,最终促成了母女的和解。

相亲之后的下一个周末,张瑞芳又来上海看女儿。这一次,母女二人手挽手聊起相亲的话题,却意想不到的平和。

“妈妈只是想教你一种策略,短暂的隐藏自己只是应付这一次的考试,你依然没有变,跟你所支持的女权不冲突。”张瑞芳依据女儿想要生孩子、想要留在上海生活的愿望反推,向蔡考解释自己为什么着急催促她结婚。“我能理解你现在所支持的观念,但主义并不需要每个人必须时时刻刻亲身实践。”

短暂的愣住后,蔡考恍然大悟:或许,关于女人如何应对父权制社会的这套经验,母女之间并没有蔡考当初想象的那样割裂。只不过长期的回避态度,让她们误以为母女之间的裂缝很深。

图为ChatGPT生成

接触AI的半年,黄爱华也对母女关系产生了新的思考。“现在社会变化和信息更新换代非常快,作为妈妈,也要跟社会上的信息同步成长。这样才能在孩子人生的关键节点,给出符合时代的建议。”

“如果真的想给我这方面的建议的话,那你们为什么不去收集足够多的消息、不去经过多方面的求证?至少要去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现状啊。”看两集职场综艺、找行业的人聊聊,这些事情在程君看来易如反掌。

面对女儿的责问,黄爱华感到同样无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黄爱华和许多长者一样,逐渐退居世界舞台的边缘,年轻的人形容老一辈的人想法落伍了、过时了,但黄爱华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原本清晰可见、游刃有余的生活突然变成了一团大雾。

黄爱华那一代人生长于一个信息相对匮乏、社会结构更为稳定的年代,生活经验有限、了解信息的渠道受限,其经验的有效性往往建立在重复和稳定之上。而女儿程君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一代 ,则身处瞬息万变的信息洪流中,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多元信息的冲击下不断重塑。

直到与AI的对话,让黄爱华突然发现:AI 好像能够为她接近年轻人的普遍想法提供一个桥梁。而且操作简单,只需联网搜索,所有的答案整合送到面前。

在黄爱华眼里,年轻人是世界的主流,而AI 是一种主流社会思想训练出来的东西,更接近年轻人的想法。

程君问黄爱华:那你觉得代表年轻人想法是更先进,或者说更好的吗?

“ AI 的回答普遍更加理解别人的感受,更加打动人,这就算是一种更好的想法,就是上网了。”黄爱华对女儿说,他们也从来没有过那种彼此支持的情感体验。

AI没有创造爱,但它成功地将那份被误解、被错置的爱,重新“翻译”和“编码”,并以一种全新的、可被接收的格式,发送到了女儿们的面前,在两个世界之间那堵密不透风的高墙上,推开了一扇极其狭窄的门。

然而,AI毕竟只是工具,它提供的是经过训练的逻辑与共情模板,而非人类情感的全部复杂性。门外的世界依然复杂,根深蒂固的观念依然存在,家庭的结构性问题也并未解决。但至少,她们能透过这扇窄门,看到一点对面的光,听到一点从对面传来的、真实的声音。

这场修补家庭裂痕的实验,远未成功。但对于这两对母女来说,它已经开始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科技”,作者:奕萱,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 家庭沟通 代际关系 人工智能 情感连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