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网信办等部门多次开展专项行动,打击包括制造性别对立在内的网络乱象,但收效有限,毕竟划定界限困难,平台方也要依赖性别话题的热度。而且,两性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舆情也未必都是人为挑起的。

除吕梁市外,广东、浙江一些地区也出台类似措施,登记结婚可获得奖金、消费券等。

中央财政将为此设立专门的“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

中国官方本周“放大招”,发放中共建国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的现金育儿补贴,想要用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为生育减负。

一些人口学家、网络大V提出过各种激进的方案,包括放宽非婚生育、压缩义务教育年限、社会化抚养、放开移民等。但是,这些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又是否会动摇中国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稳定,都是问题。

据九派新闻报道,山西省吕梁市一对新人星期一(7月28日)发视频称,登记结婚时收到了民政局送上的1500元“份子钱”。

中国国新办7月30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中新社)

从中央到地方,从鼓励结婚到补贴育儿,中国官方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拿出真金白银来解决少子化问题,不可谓没有诚意。然而现实存在的三大困境,让官方政策的效果打折扣。

第二个困境来自经济和就业。中国经济近年来遭遇逆风,能够吸纳大量就业的房地产(包括上下游相关产业)、出口型制造业等,都遇到很大困难。

网络大V“马督工”2023年提出社会化抚养,解决少子化问题。(视频截图)

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介绍,8月31日前各地将全面开放育儿补贴的申领。

更严峻的是,从细分年龄看,这610万6000对新人中,40岁以上的占了约228万人,而20岁至24岁的结婚者仅163万2000人。

民政局给新人发份子钱

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31岁至40岁人口有2.15亿,而21岁至30岁人口只有1.78亿,这意味着当下适婚的25岁至34岁人口更少。

首先是适龄婚育人口的锐减。眼下适婚的人群,大概出生在1990年至2005年,正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严格执行的阶段。

其中原因,有婚姻法规的缺陷,有单身男女的阶层错位,有两性在价值观上的分道扬镳;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性别议题也是在不触碰中国政治红线的前提下,流量与热度最大的话题之一。

报道称,学者警示,如果情况得不到有效改善,幼儿园关停或许只是开始,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未来都可能出现关闭潮。

其中,山西、甘肃最长,可享受30天婚假。浙江等省份还规定,新政策出台后,符合条件的已婚人士可以补休婚假。

三大困境影响中国婚育率

除了拿钱,拿假也是新婚夫妇的福利。综合新华网和《南方周末》报道,目前中国至少已有28个省份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延长婚假。

也许对官方来说,认清少子化难以逆转的现实,一方面尽量延缓它的速度,一方面做好对应的社会转型准备,才是更加稳妥谨慎的做法。

202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每个孩童,每年补贴3600元(人民币,下同,约650新元),直至年满三周岁。

中国至少已有28个省份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延长婚假。图为7月9日,江西吉安一对新人登记结婚。(中新社)

最后是男女矛盾、性别对立问题。在中国互联网上,涉及婚恋的热点话题层出不穷,包括重庆“胖猫事件”、山西“订婚强奸案”、“捞女游戏”争议等等,每次热点话题下的评论中,男女的态度与观点都针锋相对,都觉得自己是中国婚姻制度下吃亏的一方。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星期一(7月28日)公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三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

中国各地近年来加紧出台各种政策措施,竭力扭转少子化趋势。要想催生,先得催婚。

中国少子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显著。据《财经》杂志报道,多位专家预估,今年中国可能有2万6000所左右幼儿园关停,到2030年,平均每年关停1万5000所左右。

虽然房价下跌、育儿补贴增加,从成本端能降低一些年轻人的婚育难度,但收入端才是更重要的。养育孩子是漫长的过程,年轻人的信心建立在对未来的预期上,需要经济增长、就业稳定、收入上升,让大家看到光明的长期前景。

吕梁市此前发布的《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明确,今年1月1日起,登记结婚(双方均为初次登记)、至少一方为吕梁户籍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可在婚姻登记窗口直接领取奖励。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非在校青年失业率为14.5%,虽然降至一年来新低,但这一指标百分比长期维持在两位数,凸显稳就业面临的挑战。

认清少子化难以逆转的现实

由此可见,解决少子化问题绝非易事,中国官方虽然不断“下猛药”,但药效难以达致病根,若想彻底翻转局面,恐怕要另寻出路或解法。

中国结婚率的下降速度令人忧心,民政部星期三(7月30日)公布的《202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10万6000对,比2023年下降20.5%。这一数据连2013年高点的一半都不到,比冠病疫情的三年也要低,同比20.5%的降幅,也是自1978年有记录以来最大跌幅。

中国非在校青年失业率百分比长期维持在两位数。图为今年2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场招聘会。(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