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前天 20:21
排队200桌,年轻人狂打卡,网红茶火锅能火多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一股“茶火锅”的新餐饮风潮席卷全国多个城市,将茶文化与传统火锅巧妙融合。从门店装修的茶馆风格,到以茶汤为基底的锅底,再到融入茶元素的特色菜品,茶火锅通过打造沉浸式的“火锅+茶”消费体验,迅速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北京的壶・茶馆、南京的苏见山等门店成为网红打卡点,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然而,茶火锅的走红也伴随着高昂的运营成本和对“网红”属性的过度依赖,其能否摆脱“打卡经济”的局限,实现长久发展,仍有待市场检验。

🍵 **茶火锅成为餐饮新宠,多地门店涌现并备受欢迎。** 全国多个城市,如重庆、北京、苏州等地,涌现出大量“茶火锅”门店,这些门店在装修设计上融入茶文化元素,并将茶与食材、锅底深度结合,甚至直接使用茶汤作为火锅锅底。这种新颖的融合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并在大众点评等平台跻身热门餐厅榜单前列,抖音和“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的话题讨论量也十分可观,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 **沉浸式“火锅+茶”体验是茶火锅走红的关键。** 茶火锅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全方位的茶文化体验。门店装修多采用新中式茶馆风格,如北京壶・茶馆的巨型盖碗茶设计、黄山陶元茗茶火锅的书法墙与布幔,以及南京苏见山融合绿植鲜花营造的“山野间品茶涮火锅”氛围。在菜品方面,以茶汤熬制的锅底(如老鹰茶、龙井茶、茉莉花茶等),以及“茶香毛肚”、“龙井虾滑”等特色菜品,配合“盖碗茶”的餐具摆盘,共同营造出从味觉到视觉的“茶仪式感”,满足了消费者对新奇体验的需求。

📈 **连锁品牌跟进与深度融合,茶火锅市场日益成熟。** 随着这股潮流的兴起,不少连锁火锅品牌也开始推出茶火锅相关产品,如湊湊火锅的龙井清润茶香锅和季季红火锅的茉莉花茶锅底,进一步扩大了茶火锅的市场影响力。部分门店更是进行了更深度的创新,例如将茶与牛油、麻椒、辣椒等传统火锅底料进行炒制,形成如“茶炒牛油全红锅”等独特风味,以及将茶元素渗透到几乎所有菜品中,展示了茶火锅在口味和食材上的创新潜力。

⚠️ **“网红”属性与高成本挑战茶火锅的持续生命力。** 当前茶火锅的火爆在很大程度上是“打卡经济”的产物,门店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进行装修和营销以吸引消费者拍照打卡。高昂的运营成本导致人均消费偏高,例如人均130元的定价可能让消费者在体验一次后难以复购,导致复购率不高。有商家因成本过高、盈利微薄而最终歇业。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茶火锅并非全新品类,更像是传统吃法的重新包装,且部分消费者反映其口感创新不足,茶味不明显,缺乏鲜明的味觉标签,过度依赖营销和场景包装,其能否长久发展仍需市场验证。

自今年年初,红餐网观察发现重庆、北京、苏州等全国多个城市一批“茶火锅”门店悄然兴起。这批“茶火锅”门店不仅在门店装修设计上融合了“茶文化”系列食材直接与茶相结合,甚至就连锅底,也是直接用茶汤做汤底。

这一新奇的融合搭配,吸引不少网友前往打卡,大众点评显示,不少“茶火锅”门店甚至还跻身当地热门餐厅榜单前列。火锅+茶也能擦出味蕾的火花?这样的“茶火锅”,到底是什么来头?

年轻人排队吃,茶火锅在全国多地开花

茶火锅到底有多火?

截至7月29日,在抖音搜索“茶火锅”,相关话题的播放量已突破亿次大关。“将茶香融入火锅”“创意茶火锅”等标签下,还有不少探店博主分享了在茶火锅门店的独特消费体验。在小红书平台上,“茶火锅”相关笔记数量更是多达150万+条。

△ 图片来源:抖音、小红书截图

火爆的数据下,北京的壶・茶馆火锅店,堪称这批“茶火锅”门店顶流的代表。数据显示,自2021年开业以来,壶・茶馆火锅店一直都是大众点评“北京火锅热门榜”“北京火锅打卡人气榜”中排名前列的火锅店,因此也吸引了不少探店达人前往体验。

据餐饮达人“柴大官人聊品牌”探店视频介绍,壶・茶馆火锅店每到晚上八点左右,门店外排队人数至少达200人,是北京餐饮火锅界的热门“排队王”。目前壶・茶馆火锅店还在北京开出了两家分店,两家分店均是榜单中所在商圈最热门或好评最高的火锅店。

网络热度颇高的,还有开在南京观前街的苏见山·苏式山野茶火锅。美团APP数据显示,开业仅三个多月,苏见山的热门套餐,“苏式18盖碗茶火锅双人餐”就已经售出了超5000份。

苏见山门店工作人员向红餐网表示,周末的用餐高峰期,排队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已经是门店的常态。另据店员介绍,由于苏见山茶火锅极具特色,因此门店同样也是不少探店博主以及网络达人探店打卡的重点对象。

△ 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除了北京的壶・茶馆火锅店以及南京的苏见山·苏式山野茶火锅,红餐网观察发现,一批主打“茶元素”的网红茶火锅门店正在全国多地冒头。

比如开在重庆的茶泡老火锅、武汉的共炉·茶汤火锅局、合肥的碳山河·茶汤火锅局、成都的蓉城小将千层肚·茶火锅、西安的玖·茶馆火锅、黄山的陶元茗山野茶火锅以及内蒙古的南西巷茶馆火锅等,都曾在网络上引发消费者打卡热潮,并且热度不减。

而随着这一批“茶火锅”门店的走红,一批连锁火锅品牌也开始跟进,纷纷推出了相关“茶火锅”锅底以及食材产品。

比如湊湊火锅,今年4月就随即推出了龙井清润茶香锅锅底,作为其特色有料锅底之一,该锅底以龙井茶为基底,搭配其他食材熬制而成。湊湊相关工作人员向红餐网透露,龙井清润茶香锅因自带甜味,颇受消费者喜爱。

也是在同一时间,季季红火锅在其部分门店,联合淳茶舍,同样也应季推出了以茉莉花茶为底的春茶火锅。该锅底很好地让香辣植物油锅底和淳茶舍的冷萃茉莉花茶(无糖)实现融合,主打“把春天煮进火锅里”,同样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打卡。

茶火锅,靠叠加茶元素就能走红?

从用餐环境到锅底,再到食材产品都叠加茶元素和茶文化,打造沉浸式的“火锅+茶”消费体验,或许是这批网红茶火锅走红的关键。

在装修上,这批网红茶火锅店为了打造与茶元素和茶文化适配的消费场景,店内的装潢一般都主打新中式茶馆主题风,融合了不少的茶馆元素。

比如北京的壶・茶馆,就在门口打造了一碗巨型的盖碗茶。走进店内,一整排的盖碗茶茶叶展示台直接映入眼帘,消费者刚一进门就是茶元素的直观印象。

△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开在黄山的陶元茗茶火锅,则更多通过细节的设计,比如在门店设计大幅书法墙、悬挂书法布幔去强化火锅+茶元素的氛围,仿佛将老成都茶馆搬进火锅店。

部分网红茶火锅门店干脆直接将“茶火锅+山野火锅”餐饮行业当前流行的两种风格去做融合。比如南京的苏见山除了满满一面茶墙等典型茶馆元素外,店内还会布置众多绿植,餐桌上还摆满色彩缤纷的鲜花,增加“在山野间品茶涮火锅”的氛围感。

△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不仅在门店装潢上主打茶元素和茶文化,在吃这一方面,网红茶火锅同样茶元素满满,这点在锅底上的体现尤为明显。

总结来看,这批网红茶火锅推出的锅底,大都呈现出鲜明的“以茶为底”特色,茶汤的选择也五花八门。其中最常见的茶汤有老鹰茶、茉莉花茶、白茶、红茶等,部分门店为了跟其他茶火锅做出差异化,干脆推出了普洱茶、藏茶、乌龙茶、龙井茶、黄山毛峰等多种小众茶底

△ 图片来源:柴大官人聊品牌视频截图

简单的茶汤差异化或许还不够,部分网红茶火锅甚至还针对茶与火锅底料,进行更深度的创新融合。例如壶・茶馆推出的“茶炒牛油全红锅”,就是将老鹰茶与牛油、麻椒、辣椒等炒制而成,其茉莉番茄锅底、老白茶菌汤锅底等,同样也是将茶与底料提前进行熬制。

而在食材上,用茶汤浸泡的“茶香毛肚”、虾肉中拌入茶末的“龙井虾滑”等等,都是这些网红茶火锅门店常见的招牌菜品。

部分网红茶火锅甚至还推出了专属的门店特色食材,比如茶炮老火锅推出同样用茶汤泡过的茉莉花鹅肠、撒上一些茶叶的红茶嫩肉片等,壶・茶馆几乎所有菜品都渗透着茶风味,包括鲜茶蚕豆鸡肉丸、绿茶流沙蛋黄麻等菜品。

以上的食材,大多数最后都被装盘在“盖碗茶”上,被服务员端上餐桌,“多宫格盖碗”盛放小份多样的火锅菜品,再配上一碗碗“盖碗茶”饮品,可以说让“茶仪式”从吃到喝,贯穿了整个消费过程

网红茶火锅能火多久?

将门店打造成“打卡景点”,再从装修风格到菜品摆盘都着重突出“出片属性”,当前批量走红的茶火锅,本质仍是网红餐饮“打卡经济”的产物

开在内蒙古的南西巷茶馆火锅,门店透着野趣,户外小庭院里还能“围炉煮茶”,主理人周锐(化名)告诉红餐网,“因为门店环境漂亮,基本上很多年轻人,都是奔着拍照打卡前来消费的”。而在大众点评多家热门茶火锅门店的评论区里,“拍照打卡”“出片”等词同样高频出现。

△南西巷茶馆火锅;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正因为要走网红餐饮的路子,要拍照出片,要靠装修靠摆盘吸睛,要靠网络推广出圈的经营逻辑,整体上拉高了不少网红茶火锅的门店经营成本。

在深圳颇有名气的张想想茶馆火锅的店主夏曦(化名)就告诉红餐网:“因为当前不少茶火锅都在走网红店的路子,所以一般来讲,茶门店的推广费用会更高”。

夏曦还透露,原本茶火锅店的重型装修就已是笔不小的投入,再叠加网红店运营的额外成本,最终只能抬高人均消费。张想想茶馆火锅的人均消费就达到130元左右,这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茶火锅店的打卡性质强,消费者打完一次卡,会觉得与其花130元再来一次,不如去吃人均八九十的传统重庆火锅。”夏曦坦言,这直接导致门店复购率不高

因此,尽管张想想茶馆火锅开业不到半年就积累了一定名气,却还是因成本高企、盈利微薄,最终在去年11月无奈歇业。

△张想想茶馆火锅;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更重要的是,当前所谓茶火锅的创新,有点噱头大于实质。因为严格来说,茶火锅并非“横空出世”的全新事物。有业内专业人士告诉红餐网,实际上,重庆火锅中用老鹰茶做底料的做法由来已久,茶火锅本质上只是将传统火锅的高汤替换为茶汤,再叠加茶文化场景进行包装,属于对传统吃法的重新演绎,并不是真正的品类创新。

除此以外,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认为,茶火锅在口感上的创新,没有想象中的惊艳,对此表达质疑甚至吐槽茶火锅“名不副实”,觉得加入茶汤的锅底,实际上与重庆火锅味道差异不大,同时茶元素菜品也难以品尝出明显的茶味。

针对当前颇有热度的茶火锅,红餐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欣认为,对比前两年凭借“酸得通透、辣得克制”的味觉记忆点而火遍全国的酸汤火锅,当前的茶火锅,缺乏鲜明的味觉标签,过度依赖网红营销和场景包装。“一旦新鲜感和营销加持褪去,茶火锅能否持续吸引消费者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茶火锅能否长红,还得交给市场来验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餐网”,作者:红餐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茶火锅 餐饮创新 网红餐饮 茶文化 消费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