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7月31日 17:11
京东收购Ceconomy,从撤退到反攻,一场"基因改造"正在上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京东宣布以22亿欧元收购德国零售巨头Ceconomy,标志着其国际化战略从跨境模式转向本地运营。此举旨在利用Ceconomy成熟的欧洲线下网络和供应链资源,解决京东在海外市场长期面临的货源不足和运力问题。通过将Ceconomy旗下千余家门店改造为即时零售前置仓,京东有望实现欧洲市场的“小时达”配送,重塑用户体验,并与Temu等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优势。此次收购是京东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提速,预示着中国电商模式在全球的落地尝试。

📦 京东通过收购Ceconomy,直接获取了其在欧洲12个国家拥有的1000多家门店和成熟的本地供应商体系,有效解决了此前在欧洲市场面临的货源短缺问题,大幅充实了商品池,并能借助Ceconomy旗下知名电子零售品牌(MediaMarkt和Saturn)快速建立品牌信任度。

🚚 京东计划将Ceconomy的线下门店转化为即时零售的前置仓网络,结合自身成熟的“小时达”运营经验,旨在将欧洲市场的配送时效从原先的2-3天缩短至小时级,从而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应对“出海四小龙”的竞争。

🔄 此前京东在东南亚和美国市场的跨境电商尝试屡屡受挫,此次22亿欧元收购Ceconomy是其国际化战略的一次大胆转型,从依赖跨境平台转向通过收购成熟的本地零售网络实现快速的海外本地化扩张,是京东在国际市场战略上的关键一步。

📈 惠誉评级机构认为,京东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商平台,其强大的信用实力和丰富的业务经验将有助于改善Ceconomy的信用状况,此次收购也得到了Ceconomy主要股东的支持,预计交易将在2026年上半年完成,标志着京东在欧洲市场的重要战略落子。

当Temu、SHEIN等“出海四小龙”以跨境低价席卷全球时,京东默默选择了另一条路——22亿欧元吞下德国零售巨头Ceconomy,在欧洲腹地落下一枚重子。

近日,京东宣布,计划以每股4.6欧元的价格对Ceconomy发起公开收购,交易总估值约为22亿欧元(约合25.1亿美元)。7月24日,Ceconomy也公告了这一潜在交易。

京东寻求通过收购成熟的欧洲零售网络,快速实现海外本地化扩张,这也标志着其国际化战略从跨境模式向本地运营的关键转型。

从跨境折戟到收购豪赌,京东大胆转身

京东的国际化之路曾充满坎坷。自2015年起,京东借助JD.id、Tokopedia等平台进军东南亚市场,却始终未能突破Shopee、Lazada的本土化围剿,最终退出了印尼、泰国市场。

2018年,京东联合谷歌开拓美国电商市场,同样因物流成本高昂、运营模式水土不服而迅速收场;对英国Currys的收购案也以无果而终画上句号。

这些挫折的背后,是残酷的市场现实。“出海四小龙”——Temu、速卖通、SHEIN和TikTok,凭借极致的低价策略、社交裂变模式以及柔性供应链,重塑了全球电商的格局。

速卖通依托阿里体系,在韩国、中东等市场推进本地化“小时达”服务;TikTok电商通过收购Tokopedia重返东南亚;SHEIN则凭借柔性供应链稳居全球快时尚龙头地位。相比之下,京东的自营品牌模式显得步履沉重。​

战略转向的背后,是经验与教训的积累。京东在欧洲的自营品牌Ochama和Joybuy虽已开始试水“小时达”服务,但受限于本地供应商体系的缺失,商品品类(SKU)有限、价格缺乏竞争力,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物流成本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里昂证券的报告指出,欧洲仓储网络稀疏,末端配送依赖第三方,高昂的人力成本加之较低的工作效率,使得“小时达”服务难以落地。​

如今看来,京东的破局之策简单且大胆:通过收购省去十年的积累过程。​

目前,Ceconomy旗下拥有MediaMarkt和Saturn这两大欧洲知名电子零售品牌,在12个欧洲国家运营着超过1000家门店,员工约5万人。

不仅如此,此次收购将为京东提供现成的欧洲线下网络和供应链资源,有望解决其海外业务长期面临的货源不足和运力短缺问题。对投资者而言,这笔交易也标志着京东国际化战略的重大提速和模式转变。​

一方面,Ceconomy拥有成熟的本地供应商体系,京东可借此直接充实商品池,解决“下单无货”的问题。同时,MediaMarkt和Saturn在当地消费者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能帮助京东快速建立品牌信任。

更具战略价值的是,Ceconomy的1000多家门店可被转化为即时零售的前置仓网络。结合京东成熟的“小时达”运营经验,有望将欧洲市场的配送时效从2-3天压缩至小时级,重塑用户体验。​

这种基于实体网络的本地化电商模式,虽然投入较高,但与京东在中国市场的重资产运营模式一脉相承。刘强东曾坦言,这种商业模式存在“很慢、很苦、很累”的弊端,不过京东已在欧洲布局三年,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

千店织网重构欧洲零售生态,京东开启协同之路

京东选择以收购Ceconomy的方式进军欧洲市场,这一举措成功化解了其在海外扩张过程中面临的两大核心难题:货源短缺与运力不足。​

一方面,Ceconomy拥有成熟的本地供应商体系,京东借此可直接充实商品池,有效解决“下单无货”的问题。与此同时,MediaMarkt和Saturn在当地消费者群体中享有较高的认可度,这能助力京东快速建立起品牌信任。

更具战略价值的是,Ceconomy旗下的1000多家门店可被改造为即时零售的前置仓网络。结合京东自身成熟的“小时达”运营经验,有望将欧洲市场的配送时效从原本的2-3天大幅缩短至小时级,从而重塑用户体验。

这种依托实体网络的本地化电商模式,尽管前期投入较高,但与京东在国内市场采用的重资产运营模式一脉相承。刘强东曾坦言,这类商业模式存在“进展慢、运营苦、执行累”的弊端,不过京东在欧洲已布局三年,相关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

从收购的具体情况和进度来看,京东此次将获得Ceconomy近30%的股份。根据交易条款,作为最大单一股东的Kellerhals家族将出售3.81%的股份,同时仍将保留约25.35%的持股比例,继续作为投资者参与其中。​

另外,持有约27.9%股份的四大股东Haniel、Beisheim、BCEquities和Freenet,均已表示计划向京东出售股份。

Ceconomy首席执行官Kai-UlrichDeissner预计,该交易将在2026年上半年完成。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正是在恰当的时机找到了合适的合作伙伴。通过此次合作,我们将获得全球领先的技术、零售专业知识以及供应链资源。”​

惠誉评级机构认为,这一收购行为可能会改善Ceconomy的信用状况。原因在于,京东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年收入达1600亿美元,业务范围涵盖零售、技术、物流和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具备更强的信用实力。​

结语

京东以22亿欧元收购Ceconomy的战略落子,标志着其国际化路径从"跨境折戟"向"本地深耕"的彻底转向。面对Temu等出海四小龙的柔性供应链围剿,京东选择用收购一举破局——将MediaMarkt千家门店转化为前置仓,直击货源短缺与运力不足的致命伤。

这场豪赌不仅承载着"欧洲一小时达"的物流野心,更暗藏中国供应链能力全球落地的深层布局。然而欧洲监管迷雾与资金压力如影随形,当刘强东把中国电商模式装入德国零售躯壳,一场与亚马逊的本土化对决已悄然启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港股研究社”,作者:港股研究社,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京东 Ceconomy 欧洲电商 本地化战略 即时零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