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同行业的估值差异很大?经典的“自由现金流贴现”的解释是:
上游资源行业和银行业由于商业模式的缺陷,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较强,未来可看到的自由现金流的久期较短,所以银行的估值更低;而下游则相反。
下游靠的是技术、品牌、管理、规模、渠道等等,需要长期积累,一旦形成竞争力,可持续性较强,而上游赚的是周期导致的涨价的钱,靠的是资源垄断。
估值的差异,还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分析:
上市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体现的是名义GDP,同时包括量增和通胀,涨价的那一部分基本被上游拿走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游确实赚的是“假钱”,是通胀的钱。
作为投资者,你更愿意给通胀带来的利润以更高的估值,还是量增的利润以更高的估值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再看银行,信用膨胀才是一切通胀的根源,息差收入本质是赚通胀的钱;同时还是一种高风险的利润,因为需要通过极高的杠杆率来实现,所以给的估值比资源行业更低。
上下游的差异,还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上:
为什么上一任总理,一上任就要求几大电信企业降费?正是电信资费的下降,培养了一代移动互联网用户,让中国在互联网这个至关重要的产业上,成为全球唯一能与美国竞争的国家。
反之,当国民经济的利润分配从下游往上游转移时,往“家里有矿”的公司走,往资源垄断型公司走,而不是往技术、管理、品牌的方向走时,意味着最代表综合竞争力的那一部分经济部门的不景气,意味着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下降,股市自然会跌。
当然,利润分配的前提是要有利润,“总蛋糕”才是最重要的,而创造这个“总蛋糕”的,是消费。
全文见:网页链接

本话题在雪球有10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