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前天 16:19
宁波掀起“蓝色海洋风暴”,这些企业或迎来“泼天的富贵”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宁波正积极响应国家海洋战略,依托其深厚的海洋经济基础和港口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近期,浙江宁波浙海风母港装备发展有限公司完成注册,标志着宁波象山深远海风电母港基地项目建设迈出关键一步。该项目总投资123亿元,旨在打造集风机总装、浮体、导管架、海缆等生产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将进一步巩固宁波作为“现代海洋城市”的地位,并为风电产业链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宁波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张,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已达2605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5.8%,未来目标是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宁波加速构建深远海风电产业新格局:** 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宁波基地项目主体浙海风母港装备发展有限公司已完成注册,该项目总投资123亿元,将重点建设6个泊位,用于风机总装及浮体、导管架、锚链、海缆等关键部件的生产。一期工程将建设2个5万吨级泊位,并配备大型海工装备生产设备,预计今年三季度开工先导工程,年底力争开工码头工程,旨在打造千亿级风电产业集群。

🌊 **千年港城宁波“向海图强”优势显著:** 宁波作为一座拥有7000年历史的港口城市,具备得天独厚的海洋基础优势,包括优越的港口区位、丰富的海岛岸线、海洋生物、油气及旅游资源。2023年,宁波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605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5.8%,并贡献了浙江省海洋经济总值的60%,目标是到2025年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风电产业链企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随着深远海风电母港项目的推进,东方电缆、日月重工、锦浪科技、宁波东力等一批风电产业链上的优秀企业将受益。例如,东方电缆作为国内海缆市场的佼佼者,其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和技术实力将为项目提供有力支撑,其高电压海缆的研发打破了国外垄断,并已成功应用于欧洲市场,显示出宁波在高端海洋装备制造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 **宁波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宁波的海洋经济已形成支柱产业和培育产业的良好格局,港航物流服务业、海洋工程装备业、海洋文化旅游业和现代海洋渔业是其主要支柱,同时在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洋电子信息及临海航天航空等领域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宁波舟山港作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流基础。

近日,在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的猛烈势头之下,浙江宁波正遭受狂风暴雨的侵袭。对于一座滨海城市而言,这是每年必然会遭遇的风险,却也是发展海洋经济最生动的一个注脚。

2024年底,浙江推出全国首个深远海风电母港项目,计划到2030年打造千亿级风电产业集群。其中,宁波象山片区计划总投资123亿元。

2025年7月15日,浙江宁波浙海风母港装备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海风母港装备公司)完成工商注册,意味着该项目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这对宁波及风电产业链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发展机遇。

千年港城,“向海图强”正当时

宁波向海而生,因海而兴。

7000年前,河姆渡的稻作点亮中华文明的曙光,唐宋明州港的桅帆让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7000年后的今天,这座千年港城正点燃“蓝色”新引擎。

宁波海洋基础优势十分突出,包括港口区位、海岛岸线、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是浙江打造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的核心区域。去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宁波城市性质之一为“现代海洋城市”。

近年来,宁波市海洋经济规模持续稳步扩张。2022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2307亿元,同比增长14.4%。2023年全年,海洋生产总值进一步提升至2605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5.8%。同年,浙江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为1.35万亿元,而其中的60%是直接或间接由宁波所带动。

根据《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确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地位,力争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200亿元,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

宁波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一是港航物流服务业;二是海洋工程装备业;三是海洋文化旅游业;四是现代海洋渔业。培育的五大涉海产业:一是海洋新材料产业;二是海洋生物制品与医药产业;三是海洋新能源产业;四是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五是临海航天航空产业。

宁波舟山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超300条航线由这里开启,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2024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约13.8亿吨,同比增长4%,连续16年位居全球首位;集装箱吞吐量达3930万标箱,同比增长11.3%,连续7年位列世界第三。

目前,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等超20个涉海科研机构坐落在宁波,涉及海洋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药物等多个领域。

斥资百亿,再造“蓝色增长极”

7月15日,浙江宁波浙海风母港装备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海风母港装备公司)完成工商注册。该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20000万元,其中,浙江海风认缴出资额87600万元,占比73%;宁波能源认缴出资额24000万元,占比20%;日月重工股份认缴出资额6000万元,占比5%;东方电缆认缴出资额2400万元,占比2%。股东以现金方式出资。

备受行业关注的是,浙海风母港装备公司是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宁波基地项目的建设主体。根据规划,该项目位于象山县外干门作业区,项目分为陆域工程、码头工程(含支航道),规划建设6个泊位,计划总投资123亿元。

其中,一期工可研估算投资约56亿元,主要用于2个5万吨级泊位及大型海工装备生产设备设施建设。该项目先导工程预计于今年三季度开工,力争码头工程于今年底开工;二期规划用地约3000亩,将汇集上下游产业链,为其提供生产风机总装及浮体、导管架、锚链三大基础部件,以及发电机、换流站、海缆等核心部件产业。

在分析人士看来,这一深远海“追风行动”,不仅给相关企业提供了“秀肌肉”的舞台,更为它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据悉,宁波目前已拥有数百个重量级临港型大项目,汇集了一批风电产业链企业,如东方电缆(603606)、日月重工(603218)等都是各自行业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以东方电缆为例,公司多年稳居国内海缆市场占有率前三,具备500kV交流海缆、±535kV直流海缆量产能力,掌握超高压柔性直流技术。其位于北仑的东部(北仑)基地数字化未来工厂,投资25亿元,占地500亩,配备20000吨级专用码头,是全国最大的海缆智能化生产基地。所生产的高电压海缆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今年上半年,公司专用运输船“东方海工07”已横跨大洋,将海缆铺向欧洲海域。

此外,锦浪科技(300763)、宁波东力(002164)等高科技海洋装备制造企业,不断对标国际领先技术,推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览富财经网”,作者:览富财经网,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宁波 风电 海洋经济 深远海 港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