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肯定上半年经济向好势头,但仍然要坚持底线思维,要求加大积极财政与适度宽松货币力度,推动统一大市场和科技创新改革。同时将房地产、地方债与资本市场列为风险化解重点,配合释放内需、扩大有效投资,激发新质生产力与各类主体活力。会议决定于今年10月召开四中全会,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点评 会议肯定了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也承认当前“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明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这意味着一旦外部环境生变或内部压力上行,政策将及时预调微调、前置出台稳增长举措,兜底稳住经济。财政和货币政策预计进一步宽松,“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具体包括“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经济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等。 会议将房地产、地方债、资本市场列为风险化解重点。房地产方面,“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地方债方面,“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资本市场方面,“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同时反内卷方面,会议也提出要“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会议再次重申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优化市场竞争秩序,预示更具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有望陆续出台。 内需方面,会议提出要“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服务消费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预计还将推出更多鼓励政策;民生改善需求与近期落地的生育补贴、国常会推动的免费学前教育举措呼应。在房地产偏弱的背景下,需要“两重”建设与民间投资支撑经济增长。 值得留意的是,历次五年规划通常由五中全会研究制定,而四中全会更多侧重于定调治理体系,强化制度与政策的稳定性,理顺政策执行链条,此前市场也普遍预测四中全会将在8月召开。本次“十五五”规划直接由四中全会研究制定,一方面体现了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制定“十五五”规划的紧迫性,且三中全会已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由四中全会确保改革任务与发展战略有效衔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党的治理体系运行稳健。 会议内容整体符合预期,增量政策有限,由于市场此前对会议的政策预期并不高,整体反应相对平淡。考虑到市场自4月7日以来已积累较大涨幅,在政治局会议落地后,我们预计市场将进入震荡盘整期,以巩固前期涨幅并等待进一步政策落地。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海外不确定因素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