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前天 12:18
2万元的童颜针,资本撕破了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两年,童颜针以其“返老还生”的美容效果迅速成为医美市场的新宠,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32亿元。高昂的价格和显著的效果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也引发了企业间的激烈竞争,甚至出现法律纠纷。头部医美企业如爱美客和江苏吴中为争夺独家代理权展开“价格战”和法律博弈,而新氧则通过低价策略实现股价大幅增长。然而,童颜针也存在潜在风险,如面部浮肿、结节等,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入局,预示着医美行业将更加普及化,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促使行业加速洗牌和产品创新。

✨ 童颜针的核心成分为聚左旋乳酸(PLLA),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实现皮肤弹性和轮廓的自然紧致,通常需要3-5次注射完成一个疗程,每次价格不菲,但效果可维持约两年,单次注射的成本效益受到关注。

🚀 童颜针市场在中国大陆的快速增长得益于2024年NMPA的批准进口,韩国产品艾塑菲(Aesthefill)等迅速占领市场,但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例如爱美客与江苏吴中围绕艾塑菲的独家经销权展开了复杂的股权收购和法律诉讼。

📈 新氧通过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国产童颜针品牌艾维岚(复配版),实现了股价的大幅上涨,但这也引发了与原持有者的争议,暴露了低价策略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行业内关于产品、医生和渠道安全性的讨论。

⚠️ 尽管童颜针效果显著,但消费者也面临潜在风险,如面部浮肿、结节等,这与产品本身的安全性以及操作医生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医美行业的准入门槛和医疗资质的划分,也使得消费者在追求低价时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

💡 随着京东等互联网大厂的入局,医美行业正朝着更加普惠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大厂以低价策略吸引用户,并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预示着行业洗牌的加剧,同时也可能推动产品研发和渠道能力的提升,以应对政策风险和市场变化。

近两年,童颜针成了医美消费者的新宠:一支针剂1.5~2万元,三四针后,便换来平均能维系两年的“返老还童”。预计2025年,中国童颜针市场规模将超过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4%。

为了这一针,有企业为了抢独家代理权对簿公堂,也有新氧这类原本经营受困的公司,因销售低价童颜针让股价一个月涨了4倍。更有京东这样的大厂,亲自下场开医美店。为这一针,一众“颜值系资本”拼了,也撕了。

童颜针,打美还是打哭?

听从朋友的建议,在网络搜索了很多资料后,来自北京的阿杰决定去打童颜针。

阿杰虽然是名00后,但身为主播的他,一直有颜值焦虑,尤其介意跟随了他好几年的印第安纹——颧颊与眼部下方,有道斜线皱纹,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划了条印子。尽管直播时会有底妆与美颜滤镜加持,但印第安纹仍然让阿杰如鲠在喉。

走进三元桥一家医疗美容门诊,前台导医把阿杰领入接诊室进行面诊。综合阿杰的需求与经济状况后,导医向阿杰推荐了童颜针。

童颜针与玻尿酸用法相似,也是通过注射方式改善皮肤,其核心成分是聚左旋乳酸(PLLA),注入真皮深层后,能持续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从而更自然地逐步恢复皮肤弹性和轮廓紧致度,因此单针价格不菲。

根据不同个体的情况,童颜针通常需要3~5次的注射才能完成一个疗程(每次注射之间通常需要间隔4~6周)。

导医很坦率地告知阿杰,一个疗程下来,他大概需要支付7万多元,但“返老还童”的效果可以维持将近2年,相当于每天的成本只有100元。

“你知道吗,王菲就是打了这个针,皮肤状态现在才这么好的。”导医信誓旦旦地说。

阿杰心动了,咬咬牙签署了协议。注射的过程比阿杰想象中要快,不到半小时。由于阿杰左边的印第安纹比较偏重,右边相对很淡,因此左边的纹路上就多挨了几针。结束后,阿杰被带到休息区,一边用冰袋冰敷、一边静观变化。

医美针疗后,通常会有平均7天的“魔鬼期”——受损的皮肤会慢慢从淤青变黄变淡,面部也会逐渐消肿——但阿杰已经感觉到,令自己心烦的印第安纹明显淡了不少。多年来,积压在心头的石块消失了,他觉得,“这个钱花得很值。”

早在2014年,韩国产品艾塑菲(Aesthefill)上市,标志着童颜针正式进入医美市场。直到2024年,童颜针获得中国大陆 NMPA(国家药监局) 批准进口,一个疗程回到童颜的神话被口口相传,国内市场才开始起爆。

图| 童颜针,也是韩国的舶来品

目前国内获批的童颜针有9款。以艾塑菲为例,单瓶针剂高达2万元,却在短短几个月内售出了2万瓶,一举成为医美界新宠。南京某整形外科医院工作人员表示,每天来询问童颜针的用户将近30名,供不应求。

然而,在社交平台上,也不乏对童颜针的声讨者。有消费者表示,打完童颜针后,自己的面部看起来像发面馒头,甚至有人声称自己被打出了结节。

小红书用户小茗,便在某机构打了近6万元的童颜针后,出现了持续过敏与面部浮肿的状况,在律师的帮助下,通过12315与卫健委举报的方式,耗时一个月才成功讨回了花费。但她遭罪的脸部,则需要更多时间恢复。

行业医生提醒,童颜针之类的注射类产品,不仅需要保证产品自身的安全性,对操作的医生也有技术要求。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发炎、肿胀等后果。而结节、馒化,也是注射类医美产品常见的风险。

医美其实有着严格的准入门槛,在我国,如果按照医疗资质划分的话,最基础的等级是诊所,往上是门诊,最高级是医院。等级不仅区分着技术成熟度,也区分着预约难度、药物的质量与价位。市场上,为求低价从而铤而走险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颜值需求与经济能力,成了悬在天秤两端上下摇晃的赌注。

为了抢童颜针,资本拼了

2025年,熊姐明显感觉到,自己门诊关于童颜针的项目变多了。“以前100个客人,只有10个知道童颜针,现在直接翻了3倍。”

熊姐从事医美行业十几年,在北京三元桥附近开着一家两千多平米的门诊。在熊姐看来,童颜针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需求。“西方人五官深邃,一旦丢失胶原,就需要玻尿酸之类的去大量填充。但东方人更在乎皮肤的质地与平整性,自然无痕的童颜针就成了更好的选择。”

熊姐的门诊里有4款童颜针,有国产有进口,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会有不同的推荐。近期成为新闻焦点的艾塑菲,也是熊姐店里的明星产品。产品声称,能紧致、增容、塑性,功能更加全面。

这款来自韩国老牌医美企业REGEN Biotech的童颜针,于2022年被达透医疗(2016年成立于上海)取得在中国大陆的独家经销权,也因此成为国内首款进口童颜针。

该产品在2024年国内获批后,同年4月上市,仅仅8个月就为其母公司——江苏吴中贡献了超3亿元营收,占总营收的20.42%,直接让公司扭亏为盈。

如此大的红利,自然让同行虎视眈眈。今年,北京知名医美公司爱美客以14亿元收购韩国 REGEN Biotech 85%的股权后,一纸由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被送至江苏吴中,以虚假申报财务数据、违规授权独家代理等罪名,对江苏吴中进行警告与处罚。

这只是战争打响的前哨。7月21日,江苏吴中晚间发出公告,控诉爱美客利用规则漏洞与资本手段,试图夺走公司对艾塑菲的独家经销权。按照合约,江苏吴中控股公司达透医疗的独家代理有效期至2032年8月28日,还有7年。

一时间,江苏吴中连续跌停,爱美客股价则一度涨超6%。

争夺战背后都是本经济账。如果没有艾塑菲,江苏吴中之后的营收将大幅减少。而爱美客同样有着业绩压力,2024年,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的增速都降至个位数。夺回童颜针艾塑菲,成了公司破局的捷径。

无独有偶,新氧也因童颜针,打下了一场“翻身仗”。

成立于2013年的新氧,以线上社区连接用户与医美机构的模式盈利,近年来在美团、阿里健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分流下,流量受到冲击。线上颓势之后,新氧于2024年11月开出了轻医美连锁品牌“新氧青春诊所”,开始拓展线下市场。

今年6月,新氧青春诊所以5999元/支的价格,销售国产童颜针品牌艾维岚(复配版)的消息引发了舆论战。这款童颜针在原持有者长春圣博玛的官方售价里,原本高达18800元/支。

新氧以三分之一的低价策略,霸道地在市场杀出血路,自然也惹了一身腥:圣博玛控诉新氧青春诊所产品、医生、渠道都存在安全性隐患,新氧则反击对方无端抹黑。

无论真相如何,股价的反馈是实打实的——新氧股价一个月涨幅达444.26%,总市值增长超4亿美元。

对此,医美门诊主理人熊姐表示,这其实给了行业一个清晰的启示:做总代理已经不能说明什么,自主研发生产才是王道。

同时,熊姐也希望童颜针的市场能更加多元化,价格上能有低中高的选择。“因为很多不做童颜针选择的爱美者,不见得是不想做,而是经济承受能力受阻,所以还是希望有更多的国货之光能来到童颜针的赛道。”

颜值赛道,大厂也搅局

爱美客与江苏吴中酣战之际,回看过往,很难想到2004年创立爱美客、毕业于清华的简军,会把当初的小厂,运营成如今市值超500亿的医美巨头。

爱美客的起家单品,就是耳熟能详的玻尿酸,一种填充皮肤皱纹、补充水分的生物材料。这些年来,医美界不断有概念新品冲击消费者耳畔,乔雅登、肉毒素、超声炮、热玛吉、7D、4D等,都风靡过,成为商家企业争夺颜值经济战场的得力武器。

熊姐回忆,二十多年前,美容院都还是一个特别新颖的名词,类似冷膜、热膜这种会把毛发都跟着拽下来的项目都是前沿,甚至一个祛斑膏都能卖到成千上万。后来有了精华导入技术,接着医美行业才渐渐出现了水光针、皮秒、光子等项目。客户的选择倾向,也开始从整形外科,转向皮肤科与无创科。

“十几年前,整外科的业绩占比超过80%。现在,反而是皮肤科和无创科占到了80%。大家更倾向于不动刀的午餐式美容了。”

‌产品迭代的过程,也是国内审美变化的过程。玻尿酸的填充容易瓷化显假,也就让更显自然的童颜针有了突围优势。

熊姐分享表示,一旦同类赛道上有了新品,旧品的价格就会被拦腰砍断。等童颜针的热潮褪去,往后必将会有更适用的新宠出现。这也反推出,行业竞争的核心,就是要在产品的研发速度、渠道能力以及对抗政策风险的韧劲上下功夫。

2024年国内医美行业市场规模为近3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4000亿元。以往,医美市场的客户以60后、70后居多,如今,不仅00后开始加入医美大军,男性客户占比也上涨到15%,显示医美市场蛋糕变大后开始走向细分。

巨大的市场红利,也吸引了互联网大厂的关注。

近期,京东健康的首家线下诊所“京东医美”,在北京亦庄开业,以水光美塑、除皱抗衰、瘦脸嫩肤等轻量化的项目进军医美赛道。其产品多为千元以下,项目单价相当于头部机构促销时的价位,看来也要用低价战策略抢夺用户心智。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京东医美将线上线下打通。按照官方计划,9月底,京东将在北京国贸开设第二家门店,加速线下布局。

京东的入局,被认为强化了行业的合规性,也将医美进一步推向了全民化。当互联网思维开始重构医美产业链时,行业洗牌在所难免,因为一旦规模扩大,受众大量涌入,成本被稀释,终端产品的售价就会大大降低。

未来,或许医美店就跟路边的健身房一样随处可见,为颜值战争再添一把火,背后的资本们,可能还会笑在后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故研究室”,作者:梁湘,编辑:龚正,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童颜针 医美 资本逐鹿 市场趋势 消费者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