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帽
Eyeball Collector

六月中旬,York 发布了眼球收集者的 IC 帖,一款以恐怖怪物吞噬眼球为核心主题的设计。
受《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场景启发的虚拟设定,灵感来自于吃眼球的怪物。基于眼球拟人化的设定——“就算长出腿,也逃不出怪物的手掌心”,衍生出一系列个性键图案,并以y2k色彩呈现。

整体基底色为深紫罗兰,介于紫与黑之间的暗色调,带有夜幕降临般的神秘与不安感,作为大面积背景,它既承载了“恐怖”氛围的厚重,也为更亮的配色提供了足够的反差空间。
字符主题色为亮洋红,与深紫罗兰形成强烈对比,犹如暗夜中睁开的瞳孔,能够抓住视觉焦点。它既是“血的预兆”,又保持了卡通视觉的亲和度。
而字根与修饰则以荧光绿呈现,作为夜行者的经典颜色,点亮了键盘的边角与字根,还有一些窥探感。三种高饱和度配色相撞,深紫暗幕、洋红与绿光交替,很是惹眼。

个性部分则是以各种眼球为主要要素,进行了拟人化,设计了各种姿态。不过尽管主题很是诡异,但整体的呈现并不骇人,这些眼球图案的线条较为圆润可爱,摒弃了尖锐棱角与血淋淋的写实细节,配色也偏向卡通风格,弱化了恐怖感,反而增添了一丝趣味。

键帽信息:
材质:ABS材质
高度:原厂高度
工艺:UV
个人评分:6-8
这套键帽的整体设计我还是蛮喜欢的,比较可惜的地方在于全套键帽均为 UV 打印,可以考虑搭配深色外壳或是透明壳体,撞色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时紫色半透,如果配合闪粉掺杂其中,会给人一种果冻的即视感?
Sacred Timeline

六月中旬,York 发布了神圣时间线的 IC 帖,一套将《洛基》TVA 视觉符号与 1970 年代卡带未来主义相结合的主题键帽。
灵感来源于洛基剧集中掌管时间线的神秘组织——TVA 。 故事背景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兴起来的潮流与设计风格。 字母区配色为时间犯身穿的短袖,大键区为加入tva身穿外套的颜色,以表达身份的转换。 个性键采用了剧集中“复古即未来”思想以及磁带朋克元素作为点缀。 字根部分加入了太空学员字根更贴合了七十年代人们对太空的憧憬。 更融合了当时复古终端IBM的蝶式阶梯键作为增补。

字母区的橄榄灰绿与奶油米黄,让人联想到 TVA 官服那种沉稳、略带年代感的织物色调;功能区的深墨炭绿则对应裁决者的严肃与神秘,二者在视觉上形成“制服与权杖”的色彩隐喻,两种基底色也形成了明暗对比
南瓜橙的点缀则承接了《洛基》剧集中首集所确立的橙色基准——对应漫威中的“灵魂宝石”颜色,也在视觉上为整套键帽注入了一抹温暖的光芒。此外,橙色在复古美学中常被用作点缀色,例如 70 年代卡带机器与老式录音带上的橙红色带标签,也呼应了《洛基》中“Retro is the Future”的口号。

个性部分取自剧集中的一些物品和概念,搭配一些半透橙的基底。例如以分叉的线条与环形结合呈现,象征 TVA 对时间主线的“保护”与“净化”,也在视觉上形成动感的冲突与延展的神圣时间线,管路、齿轮和指针元素被简化为线性图案的时间线机器元件。
键帽信息:
材质:ABS材质
高度:原厂高度
工艺:双色注塑+部分三色注塑+个性二色(第三颜色为uv)
个人评分:6-7
作为一款二次创作作品来说, 我个人还是蛮喜欢这套作品的,虽然并未直接刻画洛基或其他角色的具体形象,但墨绿的基底色、南瓜橙点缀,以及神圣时间线、多元宇宙、时间线机器与莫比乌斯环等符号,还是比较贴切的。颜色搭配上,跟树懒应该是差不多的色系风格?
GMK Gurokawa

七月初,地下世界的作者vheissu 发布了 GMK Gurokawa,一款以日式诡异可爱为主题的键帽,所谓 Gurokawa 审美,是将可爱(kawaii)与怪诞(grotesque)并置,让甜美中渗出一丝不安,用柔和外表包裹内在的扭曲。
整体色彩走向让我联想到早期的蒸汽波与梦境模拟,但与其说它是复古电子风的延续,不如说是一种更加躁动、情绪化的精神外化。主色为清冷柔和的淡薰衣草紫,营造出一种梦境般的基调;而字符色则是如结痂般的深紫红,强烈而不安,就像突然在温柔的睡梦中惊醒。增补区则加入了淡薄荷绿、丁香紫、柔粉玫瑰与奶绿色等辅助基调,整体在粉紫与薄荷两个高饱和色系间跳跃,带出一种近似躁郁的配色张力。
这种配色并不寻求协调,而是刻意制造心理层面的拉扯,视觉效果极富冲击力,恰好贴合 Gurokawa 中“可爱而怪诞”的情绪张力。

个性部分的设计可以说是相当掉 san 了,早期Gurokawa风格的商品往往是和眼球相关,这套键帽以拟态动物的双形态为主轴,结合了两大主色系进行创作,怪趣横生,字符个性则是和其他作者的联名,方向键则是做了心形设计,不过整体来说,虽然 1U 个性键图案各不相同,但呈现形式略显单一;2.25U 与七回也显得保守,没有特别大胆的表现形式或构图张力。并非绘制不到位,而是略显平铺直叙,在这样一个主题如此大胆的框架下,反倒显得有些拘谨。

键帽信息:
材质:ABS材质
高度:原厂高度
工艺:二色、多色个性 UV
个人评分:7-8
这是一套非常挑用户的设计,它注定不是主流审美的产物,大多数用户或许会对它敬而远之。但就个人而言,我非常喜欢它的主题概念与配色选择,无论是粉彩与紫红的对撞,还是整体塑造的诡异梦境氛围,个性部分的设计也相对丰富,不过 GMK 的丝印质量还是差了些。

Domikey 错觉ILLUSION

四月末,Glove发布了错觉的现货GB帖,一款以视错觉为主题的键帽设计。
「ILLUSION即视错觉,特殊的几何图形与线条组合产生了特殊效果,致使视觉发生错误 取一些经典的视错觉线条几何图形作为个性图形,与能够代表视觉艺术的红黄蓝三原色进行设计」
继「甜甜圈」和「独角兽」系列之后,ILLUSION 成为 Glove 第三款采用「三色地图绘制法」的键帽设计。配色是最经典的黑色搭配红黄蓝三色,二色工艺也不太需要担心黑色键帽色彩的问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alpha区应当是深灰色,相较Mod区是浅一些的,这在渲染图和实拍图中都有展现。

个性部分则是以几何视错觉图形为主,但与其说是视错觉,其实更像是基于悖论图形的键帽主题,例如经典的不可能立方体和三叉戟、彭罗斯三角,以及一个矛盾圆环,回车则是一个密铺图形的退格设计

键帽信息:
材质:PBT材质
高度:原厂高度
工艺:二色
个人评分:6-7
作为一套以黑色为基底的键帽套装,ILLUSION 并不显得沉闷,其配色鲜明且主题明确。但视错觉在整个主题设计里,有些过于局限,关于视错觉,其实有非常多有趣的案例可以参考。当然,主攻悖论图形也是一种方向,只是呈现在作品里这些有关于悖论图形的思考,缺乏一些改变和新意。悖论图形自20世纪60年代流行至今,已成为大众文化中的常见元素(如《盗梦空间》标志性楼梯),其视觉冲击力因过度曝光而衰减,同时在键帽设计上,是要更多考虑流动感和颜色明暗设计的,因为立体纵深在二维平面上的呈现,极度依赖于空间感,对这部分感兴趣可以在认知心理学中研读一二。日后若有机会,我会粗略聊一聊我对于键帽设计中,这一部分的思考。
套件
VisionDN87

七月初,DEADLINE Studio 发布了VisionDN87的 IC 帖,一款赛车风格的 TKL。
一个决策或灵感,只要坚持一点点地推动
那么它大概率完成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完整
而推动的过程往往也会因为越来越清晰而越来越快
这3个元素从组合穿插后转化成渐倾的线条来演绎出速度感
这一段话在视觉语言上的诠释被转化为线条的堆叠与渐倾,最终形成了一种具象的“速度感”表达。线条组合、结构穿插、渐变倾斜,是 DEADLINE Studio 此次设计语言的核心

提起 DEADLINE Studio,我对 NR66 的印象至今仍然深刻,尤其是它在外观上的强烈工业风格,尽管内胆设计屡遭诟病,却给人留下了极强的视觉记忆。
而 VDN87 的设计风格并不算新鲜——近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不少从汽车、飞行器中汲取灵感的客制化键盘设计。而堆叠结构更是在早期亚克力套件时代就频繁出现,像怒喵之前收购设计师法手团队的碳纤维 GT65,也有着类似语言。但 VisionDN87 的完成度和整合感,要更胜一筹。

键盘正面轮廓呈现出一种“上宽下窄、两侧内收”的收束式造型,机身略带弯折,从正视角便能感受到一种向前冲刺的张力。机身前后各嵌有一条红色饰带,从上壳延续至下壳,应该是向1950年代赛车的经典条纹涂装致敬,让整机呈现出复古与速度感交织的张力。
方向键区域上方设置了碳纤维饰板,配上两个红黑色按钮——形似比赛中冲刺前的“计时灯”布置,一触即发。

从侧面看,VDN87 的轮廓更显张力。键盘本体前低后高,呈现一种前倾蓄势待发的姿态。尾部则略微翘起,搭配贯穿上下壳体的碳纤维饰条,强化了结构的延展感,像赛车尾部扰流板或进气鳍片的处理。
底部饰板采用了几何分段设计:两段梯形结构交错拼接,一高一低、一宽一窄,像是对“轮胎+底盘”的抽象表达。底壳将键盘主机身包裹其中,既提供了稳定性,也形成了视觉对比。


键盘背面不同于常规的背板处理,而是选择用磨砂 PC 饰块,露出内部的 PCB,PC 的大小范围使用也相对克制,与 C 口区域切削出的多边形元素遥相呼应,再加上两侧点缀的碳纤维饰片,颇有一种载具天窗的即视感。

关于这款键盘,其实还有不少细节设计值得深入探讨,限于篇幅,此处暂不一一展开。内胆虽然有爆炸图,但没看到连接件的细节,DDL 在键圈也做了有三四年了,它的作品设计一直是很有想法,并且努力将其实现,既不是玩票性质的社区型作者,也非走大规模复制路线的工业工作室。他始终在尝试以自己的方式把想法落地,并不断迭代、推进。在如今这个日趋内卷、又有些乏味的客制化环境中,需要一些作者,更沉下心去打磨作品,希望未来,像 VisionDN87 这样的设计,能越来越多。

在机械轴体的版本下是可编辑的键值按键
而磁轴轴体的版本下则是模式切换的按键

目前还处于前期 IC 阶段,虽然有原型机,但按照 DDL 一贯的工作流,真要落地,还要很长一段时间。
D.CR-8

7 月下旬,FAT发布了D.CR-8的IC 帖,一款以汽车后扩散器为灵感的设计。
在跑车外形上,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车辆的尾部层次和结构以及其中最重要的后扩散器!那醒目的造型和妖娆的尾部线条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键盘正面是三边窄,额头宽的设计,周身细倒角。灯条的设计蛮有意思,虽然样式是常规的条装配小灯,但做了倒角,并且在灯条处,做出了一个类似打底灯的效果,呼应跑车尾灯下那抹光晕的视觉意象。

键盘侧面采取了拼接的样式,黄铜中框模仿散热器,做了鳍片的栅格装饰,C 口侧的支撑件类似脚撑,但独立成件,还做了条纹雕饰,强调速度感,宛如尾部扰流板上的侧翼。

C 口处的设计是整把键盘的重头戏,从上至下分别为上盖、阴刻有产品名和工作室的梯形饰块、黄铜中框,模仿汽车后扩散器的嵌套件,再往下是隐藏在层层结构之下的 Type‑C 接口,底壳周围的栅格条块环绕其侧,与传统键盘不同,这里每一个细节都指向扩散器,而非 C 口,相较于将 C 口竖置于中心,这种把接口隐藏在尾部底壳中,让扩散器的嵌套构件成为视线的主心骨,接口与栅格装饰融为一体,反而弱化了功能开口的突兀感。

背板融入了设计师 LOGO,相比于侧面复杂的鳍片与中框拼接,没有做太多花哨的设计,其实对于一款着重于机身尾部设计的键盘来说,低调的背板反而更能凸显尾部细节的张力,并且整把键盘的所有部件都服务于尾部,背板无需过度装饰。

目前这款键盘还处于初期 IC 阶段,但整体的设计完成度已经很不错了,不过个人对于售价预期不是很乐观,同时内胆设计也需要着重去关注。
Oblique

七月上旬,bowl 推出了Oblique,一把以斜面交织为主题的键盘
通过倾斜的面与交错的边缘构型,将视线引导至键盘的各个结构节点,强化了整体造型的立体感与分区辨识度,也为这款作品赋予了独特的辨识度。

这把键盘延续自 2023 年 陈皮鸡 OC62 ,但整体变化幅度不小。正面的前唇倒角引入了带有弧线变化的曲线设计,并通过锐利折线与侧边小倒角自然衔接;侧面部分,则在上下盖之间收出一条内腰线,增强视觉上的层次感。而底壳则采用拱形弯折结构,与键盘下缘的几何切削配重形成强烈对比——这块配重不是常规的条状或简单几何块体,而是一块楔形金属体,还是蛮漂亮的。

整机的造型风格在视觉上介于“宝石”与“科幻机甲”之间,既有干净的几何折线,也有一定的张力过渡,算是某种bowl 风格的延续,但更比 bowl 大部分作品要更为复杂。配重部分提供热着色与 PVD 处理两种工艺,个人推荐银色等中性金属色系的 PVD 表现,金属质感更饱满,而有色阳极可以根据机身颜色搭配选择热着色。

结构方面,依旧沿用了 bowl 常用的胶圈板簧方案,提供三种硬度选择,手感整体偏弹韧。
不过键盘的起订价为 405 美元,还是太 bowl 了。

OINN 65

七月上旬,Keyboard Science 公布了自家首款套件 OINN65 的 IC 帖。这款作品以“圆”与“弧线”作为核心设计语言,尝试用最基础的几何关系构建出一套简洁而有韵律感的套件。
整体以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为设计起点,通过弧线和圆组成了整把套件。

外观方面,正面采用了常规的 65% 布局 + 小铭牌设计,上盖边缘通过大圆角和内嵌铭牌的组合构造出“外方内圆”的视觉感受,侧边则是大圆切小圆的交叉过渡,底壳部分以简洁柔和的弧线为主,整体轮廓干净利落,营造出较为纯粹的极简风格。
这样的设计语言在千元价位的键盘中并不多见,尤其是对“圆润感”处理得更为细腻的外观框体,目前依旧属于小众取向

结构部分使用了当前主流的模块化组合:TOP Mount + Leaf Spring + Gasket + 快拆内胆,配置上与近期多个“千元卷王”产品相似,强调一定程度的软弹手感调校与快速拆装的便利性,偏向入门级客制化的市场潮流。

相比于结构参数,铭牌的材质自由度也是这次的一个小亮点。官方提供了多种材质、图案、位置的铭牌选项,虽不是第一次有人做铭牌定制,但放在 1K 出头的价位段,还是带来了一定的差异化。

价格方面,PC上盖搭配阳极铝底壳1250元,全铝则是1350元,PC上盖搭配黄铜底壳则是2100元,如果喜欢这个风格,我觉得 PC 配铝是最合算的。如果你对“极简”和“圆弧几何”有偏好,OINN65 值得关注,毕竟整体价格还算不错。
Wind Xlice

六月末,Wind Studio 正式发布了 Alice 配列套件 Xlice 的 GB 帖,这是一款带有左右手 Pad 区布局的偏右 Alice 键盘,延续了 Wind X 系列一贯的设计语言,但整体在视觉上更加克制和简洁。

键盘正面以 Alice+Pad 配列为基础,左右两侧设有栅格风格的铭牌,并配备了缝隙灯与 Pad 区的灯条作为细节装饰。下巴部分做了平直的收口处理,在拉长配列整体比例的同时,整体还是相对方正的。

侧面则是通过底壳装饰板做了一个嵌套式的设计,是从三明治般的三件式设计演变而来。
结构方面支持硅胶粒板簧结构和TOP结构,整块 PCB 被分为了三部分,点位布局相对合理保守,谈不上有多新颖,但手感应该没太大的槽点。

关于 Wind Studio,近些时间确实是有些许争议,此前子品牌的宣发风波,X80 的重制,能看出 Wind 对于未来产品线的一些规划,在他们过往设计的 Sin65 和 Z75 上能看到许多想法的迸发和野望,Hola和Hola Mini 的尝试。这次推出的 Xlice的第一版也在不断尝试跳出舒适圈。但正如当下国内客制化圈层竞争愈发激烈、环境略显压抑,想要做好产品不容易。

这款键盘的定价是 2499,这一价格在国内 Alice 类产品中并不算低,但考虑到其相对独特的 Pad 区布局与设计调性,目前尚无直接竞品。它整体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款“安全牌”,兑现了可靠的使用体验和稳妥的外观,却缺少第一版的一些锐气,以及更跳脱的设计。希望后续它们不断推出更多不同风格的产品。
MASS 80

七月初,键帽品牌米可维发布了他们的首款键盘套件——Mass80,一款围绕键帽搭配与视觉主题展开的 TKL。
现在的客制化键盘市场,不论是内胆,设计,表面处理工艺等都已有佼佼者存在。米可维作为专注在键帽上的品牌,这个特殊的身份也贯穿了MASS 80的设计过程

整把键盘的造型相对方正克制,腰线平直,环绕式光带在边框内侧形成视觉延伸,同时还搭载了上盖磁吸结构设计,这也成为整机的核心玩法之一。
M-Panel为可拆卸面板,通过磁吸固定,拥有不同配色与主题。解决市面套件配色固定,难以搭配多套键帽的痛点。同时支持 WK、WKL、HHKB 多配列,配合热插拔以及磁吸的设计。

背板的设计也相当有意思,颇有近些年各种探索版数码产品的风味,两处透明盖板下露出了内部的 PCB,栅格和曲线的运用,增添工业风味,亮色的紧固件和饰块点缀出欢快活力。

屏幕在客制化套件的圈子中一直是一个不被看好,甚至是被厌恶的存在。我们认为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实用的功能以及UI没有高级感导致的。
这款套件最具争议也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它内置的可拆卸高清 IPS 触控屏。在客制化圈子里,屏幕一向是极具争议的存在,常常被诟病为“噱头大于实用”,缺乏功能深度与 UI 设计感。但从目前放出的演示来看,Mass80 所搭载的屏幕在视觉界面、互动反馈和功能上都做得比较完整,同时提供了丰富的壁纸素材。更重要的是,屏幕与 M-Panel 实现了主题联动——当用户更换面板时,屏幕壁纸与灯效可自动切换为对应主题,这种整体一致的动态视觉体验,在目前的套件中相当罕见。

Mass80 选择 TKL 配列,其实也是为屏幕留出了更多操作与展示空间。就市场定位而言,TKL 是目前客制化最成熟、用户基础最广的配列之一,如何在这一成熟模板中做出差异化,是对所有厂牌的挑战。米可维没有选择去做一个贴标签式的“设计作品”,也没有加入低价卷王的行列,而是结合自身最强的设计资源——键帽主题,打造出一款能承载“视觉联动”理念的生态中枢。价格方面,虽然目前尚未公布,但预计不会特别便宜,也不太可能定到海外高端设计那样的高价位,毕竟对米可维而言,Mass80 是生态布局的一环,而非孤立的盈利单品。
对于喜欢米可维键帽、追求整体视觉统一的玩家来说值得关注。当然,从预热节奏来看,Mass80 距离正式 GB 可能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但它确实已经展现出足够的独特性与完成度,是目前国内 TKL 套件中少有的“生态系”作品。
Anka60XT

五月末,Holy Nation Studio 发布了他们的首把作品——Anka60XT,这是一款基于 60% 布局并扩展了十枚对称 macro 键的键盘,配列源自两年前 bowl 所提出但未能量产的 60XT 布局
在确定了首把键盘的配列之后,为了呼应复生的主题,并且作为游戏王的粉丝,我们确定了本次的设计理念:安卡与黄金柜——象征着生命与重生。

键盘设计主题取自《游戏王》中的经典卡牌——死者苏生与黄金柜。前者源自古埃及的安卡(Ankh)符号,象征着生命的轮回、永恒与神谕,在原作中,它是唤醒墓地卡牌的关键法术;而黄金柜,则是玩家藏匿命运卡牌的容器,在设定上代表着“等待、契约与信念”。

Anka60XT 将这组意象进行具象表达:背部是一整块金属外配重构成的“柜体”,搭配中间的不锈钢眼饰,如封印之瞳守护着内部结构;而在内配重处,则雕刻有安卡十字,使用红铜或铝合金雕刻成型,在拆装过程中,形成一种类似“召唤”的体验。键盘整体的设计相对简单方正,其实和挺多二次元键盘作品的思路有点类似,但比起许多将人物图案简单阴刻在内部、或作为签名装饰的做法,要显得实在许多。

价格区间为1249元至1549元,这个价格对于个人作者来说,真的是相当便宜了,更别说和那些天价二次元相比了,不过放在当下激流的市场里,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和打磨吧,期待后续能推出一些更有意思的作品。
Solar80

六月末,阿炮发布了 Solar80 的 GB 帖,一款以四季轮回、时间流动为核心意象的作品,借助线条、结构与背板雕刻,尝试将自然界的周而复始转译为键盘设计语言。
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的周而复始: 被砍伐树木的年轮,与旁边新生的小草; 四季的更替、昼夜的轮转; 太阳与月亮的交替。
我们希望通过Solar80的线条与结构,表达时间的流动感

结构层面,Solar80 延续了其前作 Delta 的部分设计语言,例如上盖前唇的斜切坡度、底壳的弧线凹槽等都能看到熟悉的影子。但整体轮廓更趋硬朗,侧面与边框线条更具力度。值得一提的是 C 口区域的嵌套饰块,通过前后多面的细节构成,形成了与 Delta 一体式装饰完全不同的表达,更显干练,也更具雕饰感。

而这把键盘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当属其背板。Solar80 采用黑色底板 + 金色树干嵌件的组合,阴刻出树叶、草地等细节,辅以几何间隔的铺排,在视觉上模拟了树木生长与自然更替的节奏。据了解,这一背板构型是多轮讨论与试验后的产物,阿炮也从诸多海外作品中汲取灵感,虽非作者心中最完美的呈现,但在表达“时间”的主题上确实下足了功夫,最终做到了设计的“落地”。

内部结构方面则相对传统,采用 Top Mount 固定方式,整体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复杂的堆叠或缓冲方案,无功无过。

价格方面,1899元,此前 Delta 的定价也是如此,这个价格区间谈不上能有多大的赚头,尤其对于个人作者来说,不过 TKL 还是有太多优秀的作品可供挑选了。
这把键盘整体的设计没有 Delta的精致,但更具完整的主题性,希望阿炮后续能把更多有意思的想法落地。
Soleil

七月上旬,大炮发布了其 TKL 新作——Soleil,一把具备太阳能供电特性的无线键盘,并在视觉设计上融合了大量木质元素。
这款键盘最初是由 Gondolindrim 的一个想法发展而来的。他向我提出了一个想法,即制作一款太阳能无线键盘,这样键盘就可以自行充电,从而很少甚至不需要外部充电。


整机的外观设计由 AKB 的 James 操刀,沿用了其一贯的风格。上盖与下盖之间以凹槽切边装饰收束,模拟某种“生长”或“绽放”的意象。底部则采用斜切角度,略带些工业感。说实在,我至今还是无法理解 akb 的作品为何会被一直吹捧。
这款键盘最大的亮点就是木质的饰板,不过若要说这有多么独创或是惊艳绝伦,倒也谈不上,毕竟木质键盘早已有之。

相比结构本体,Soleil 真正引人注目的,是木质饰板的加入。底壳后部的鳍状木片从铝制外壳中穿出,C 口区域与方向键区也均设有独立的木饰。这种设计并非首次出现在键盘上,木质键盘在早期定制圈内便已有之,但 Soleil 的呈现方式确实带来了一定的新鲜感。如果工艺得当,这些木质部件将在质感、触感乃至视觉上提供不同于全金属外壳的体验。
至于那块太阳能板,它更多扮演的是一个符号性的角色,或者说,有这个必要吗?毕竟在 IC 帖里明确提到,要启用太阳能必须一直连接电池,而一些用户是希望有一个无电池版本的,那样太阳能板就完全成饰板了。

价格方面,据称 不超过 450 美元。这也让人有些难以定位,我不知道该如何阐述这种微妙的心情,个人看法,如果最终落在 400 美元上下,喜欢木质 CMF 的玩家或许更适合选择 Machina 的 TIGA。退一步讲,如果定价在 200 刀左右,作为一款造型特殊、有叙事概念的作品,倒也值得尝试。
而如果你是冲着环保与太阳能充电来的,也许不如直接购置一块高效太阳能充电板来得实在。
Smoke 65%

六月初,SENSY发布了Smoke65%的IC帖,一款以曲线设计为重点的键盘。
「我们想要用一个曲线曲面更为丰富、打破传统对称规则的做法来实现一把键盘,因此我们选择了65%这个天生无法对称的配列」
键盘正面是窄边框65样式,前唇带有较大的弧度,腰身从上往下呈类似HG Line的拱形造型,侧边望去是两件式的机身,前沿多段的弧线变化以及底部四边全曲线的无缝衔接,可能力图营造一种流动感。但本身圆润的前端搭配9°的打字角度,同时上盖也近乎占据了主要的视觉空间,给我的第一感觉还是十分厚重。
底部配重的造型与上盖呼应,层层叠叠,弧面交织。

不过,底部的曲面衔接真的很有意思,配合这款作品中轴线偏移的设计思路,不说完美利用,至少是将这几个设计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款作品是65%,从我个人对配列的喜好程度而言,65%一直是我不太感冒的配列,但这款Smoke65%在前端利用两条弧线制造了一个人为的视觉焦点,C口处也做了相应的处理,像是某种窥探外界的眼睛。

背面基座的造型是很经典的半圆延伸,在中心位置多条线条弧线相较,勾勒出类似群山或是海浪的感觉,还做了两块PVD饰面处理,设计位置也是对应中轴线的偏移。配列可选双门牙,但按照作者的设计意向,双门牙感觉会和偏移轴线设计冲突。

内胆方面,这次依旧延续了他们此前的TOP结构设计,上三下二的固定点位,螺丝位置选用了软性材料来作为缓冲块,中框则是PEI材质,硬质的树脂材料,相较时下流行的黄铜中框效果肯定是有很大区别的,具体表现尚未可知,感兴趣可以去问问届时有拿到送测的博主。
4mm的选配定位板搭配的话,手感可能会非常硬,不知道的这次优化设计之后会呈现出怎样的效果。

这次的产品用料和设计以及加工难度都很高,而这款键盘的标配售价预计在3k以内,算65%里很高的定价了,不过距离实际的产品落地,应当还有段时间,届时有机会在聊。
Veil 纱 65

6月中旬iNN Studio发布了纱65,一款以PC材料设计为核心的65%
「PC材质在这些设计中,始终只是「可替换的选项」,而非「设计的核心」,如果PC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唯一解呢?」

键盘正面借由腰线的线条设计,在视觉上获得了一个两侧略微弯曲的弧线,会让我想到ORI-CLS3//60的造型,前唇做了略微的切削前倾,周身圆角。
「我们在上盖的侧面勾勒出两条曲度不一的曲线,并以曲线作为突出焦点,将铝合金上盖做出了向上下两端凹陷的曲面,两个曲面可以在不同的角度下折射出不同的光影质感,意在表现头纱被撩起时的皱褶」
侧面做了一个连续的曲度变化,有明显视觉上的腰线,但在前后两端缓缓没入圆角的过渡平面,蛮有趣的。

相较常规的PC作为选配件或是饰面,这次PC底壳的存在感很强,与天包地的常规造型或是三明治般五五分的上下盖不同,这次的PC底壳设计,强化了「底座」这般概念,从连接处向外部延申,与上盖的线条隔空相接,内部配重嵌入底壳内部,透过PC的栅格状饰面透出,朦胧地流动。

结构方面与上一作Flo-AT类似,PCB Gasket(开槽硅胶柱+限位销)和 定位板 TOP。
配列方面,支持双门牙65,7U/6.25U空格支持。
价格方面我个人觉得还是蛮值得考虑的,
基础定价:铝壳体 PC底壳 铝内配 铝铭牌 焊接PCB——1399元
铝壳体 PC底壳 黄铜内配 铝铭牌 焊接PCB——1699元
铝壳体 PC底壳 黄铜内配 不锈钢铭牌 焊接PCB——1749元
也请各位不要把这类个人作者的价格与所谓「大厂」相比较,两者在整体资源上的把控力是没有可比性的,对于社区作者的作品,如果喜欢他的设计,还是要给予更多的肯定和支持。

最后再聊聊PC,或者说透明设计吧,我个人是很喜欢PC以及这类有更多可能性的材料,不过当下PC在键盘里的使用确实是太少太简陋了,尽管上个时代透明材质的电子产品风靡一时,但显然当下很多设计者对PC的运用,完全没有吸取经验。也期望后续能有更多的作品将PC作为一种材料去认真的看待。
NP-R _ Numpad Retro

五月末,Bari发布了NP-R的IC帖,一款复古风的PAD。
NP-R 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复古技术,例如老式模拟音乐控制台、吉他踏板,以及德国设计师迪特·拉姆斯的作品
作者制作这个产品的原因是目前市面上极少有他所期望的,高水平的PAD设计,所以为此创作了这款从复古中汲取灵感的作品,带有蓝牙且包含左手模式。
PAD造型类似老式的调音台,楔形的轮廓,周身圆润,前唇做了坡度处理,沿着中心分割上下盖,C口处的饰面则选择条状栅格阴刻,整体的设计并不复杂,但足够有辨识度和完整。
前侧模仿调音台的面板上放置了三颗LED灯和开关和旋钮,背面则是一块从弯折贴合底壳的金属饰板搭配长条脚贴。

这次的PAD开关是用于控制电磁阀的切换,旋钮则用于层切换,我原以为是用来控制有线无线和音量旋钮,不过用来控制层切换倒也不失为一种玩法。比较微妙的的点在于这款产品虽然将c口设计在了上侧,更像是老式复古产品的做法,但当下想要找一根与其风格相匹配的线材有点难度。

目前产品还处于初期IC阶段,不过各地代理已经对接好了,零售价尚未公布,但按照海外一贯的定价标准,恐怕这玩意得千元左右?200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