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出口占比仅为4%,到如今每生产5辆车就有1辆用于出口,5年间,出口成了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最快的板块。
变化不止体现在总量上。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总体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虽然增长幅度回落,但具体到各个车企的排名,以及不同区域市场的情况,变化与竞争却比国内市场还要激烈。
在国内市场渗透率连续超过50%以后,中国的新能源车也在继续“卷”向海外。上半年,新能源出口量同比增长超75%。反观燃油车,虽然依旧是出口主力,但总量却下降了7.5%。
具体到出口企业上,在连续两年国内市场稳居销冠之后,比亚迪也开始加速搅动海外市场。今年上半年不仅成为自主品牌中海外销量最高的一个,甚至在欧洲市场也首次超越了特斯拉。
借助新能源汽车,中国车企向全球市场输出着影响力。当然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环境变化也在影响着中国车企。
从上半年各个车企的出口表现来看,不少企业出现了下滑,最主要原因还是受到了俄罗斯市场的影响。两年前,这里曾是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市场,在其拉动之下,中国顺利超过日本成为了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但到了今年,几乎所有中国车企在这个市场都出现了20%以上的跌幅。取而代之的,是中南美洲、中东等地区出口量的持续向上。
一句话总结,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不仅创下了销量新高,在新能源的拉动之下,各种排名也和往年发生了巨大改变。
NO.1 [ 比亚迪超奇瑞,成单一品牌第一 ]
从生产厂商排名来看,已经连续多年位列中国乘用车品牌出口第一名的奇瑞,依然保持了领先的位置。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成绩,也是奇瑞、捷途、星途等品牌共同努力的结果。
事实上由于俄罗斯市场的下滑,单就奇瑞品牌来看,今年上半年的海外销量同比下滑了8.2%。反而是捷途品牌,依靠旅行者、自由者等方盒子车型,在中东等地有着不错的表现,成了整个奇瑞出海最大的潜力股。
分品牌来看,今年上半年变化最为明显的,还当属比亚迪。
在2024年时,比亚迪的出口量在所有品牌中还位居第三位。到了今年上半年结束,不仅实现了翻倍暴涨,总销量首次突破40万辆,在排名上也超越了奇瑞、名爵,在海外市场也成了中国品牌销量冠军。
与燃油车出口名单中一些国内已经停产的车型不同,在海外市场带动比亚迪销量增长的,同样是在国内热销的产品。比如,宋PLUS不仅在国内是比亚迪最受欢迎的SUV,在海外市场,也成了中国车企销量最好的车型。而海鸥、元PLUS、宋Pro等,也都实现了国内国际的同步热销。
2025年上半年分车型出口量TOP20
在销量排名中,另一部分变化较大的企业,当属合资品牌。从起亚、现代到沃尔沃、福特,面对中国市场的压力,越来越的合资品牌开始反向突围。今年上半年,悦达起亚的累计销量约为12.4万辆,在这其中出口的数量就达到了8.6万辆,占到了总销量的一半以上。
但是,与比亚迪以及合资品牌的上涨趋势不同,反观以吉利、长城、长安为代表的大部分自主品牌,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量反而出现了逆势下降。
2025年上半年分品牌出口量TOP20
下滑的原因,除开头提到的俄罗斯市场的巨大影响之外,也有各个车企的因素。比如广汽传祺,今年上半年时国内外销量都呈现明显下滑;而在此前的业绩沟通会上,吉利的高层也曾反思,面对海外市场的快速变化,吉利存在调研不足、反应不快、资源支持力度不够大的问题。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燃油车出口上,一些国内市场表现并不理想的车型,到了国外市场反而大受欢迎。奇瑞的探索06C-DM、欧萌达,江淮的X8 PLUS在国内市场最近一年的销量也只有上千辆甚至几百辆;名爵ZS、哈弗初恋、宝骏310等在国内已经停产之后,反而成了各自品牌的出海利器。
NO.2 [ 对俄出口大跌,车企急寻新市场 ]
在销量排名的变化之外,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另一个明显变化在于,目的地也开始有了调整。
自从去年四季度,俄罗斯针对进口车型征收报废税之后,中国车企向当地的出口就开始受到影响。再加上今年1月,俄罗斯的进口车关税同比提高了20%-38%,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的数量较去年同期已经减少了29.8万辆,下滑幅度高达62%。到6月份时,俄罗斯已经从曾经的中国车企第一大出口市场下滑到了第五。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地区TOP10
取代俄罗斯成为第一大市场的,是拉美市场的墨西哥。今年上半年,中国车企对这一市场的出口同比增长了24%,超过了28万辆。这里也是中国车企深耕已久的出口目的地,在过去两年一直仅次于俄罗斯,位居第二。奇瑞、上汽曾是出口墨西哥的主力军,如今,比亚迪也开始在这一地区发力。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到墨西哥的新能源乘用车增加到了10万辆,同比增速157%,是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借助于新能源的增长,上半年出口增量较大的地区还有阿联酋、澳大利亚和菲律宾。
作为中国车企出口中东的中转站,上半年中国车企针对阿联酋的出口量同比大涨了61%。嗅到中东土豪电动转向的机遇,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品牌开始在这里发力。继去年小鹏和蔚来先后在阿联酋举办发布会、开设旗舰店之后,今年5月,岚图也在阿联酋举行品牌发布会,正式进军中东市场;6月份,比亚迪在迪拜的首家旗舰店也正式开幕……
有咨询公司预测,到2030年,中国汽车品牌在中东和非洲的市场份额将达到30%,而在去年时这一比例仅为10%。
在国内市场,今年上半年纯电车型的增速罕见地超过了插混,终结了后者自2021年以来连续四年“增速领跑”的格局。但在海外,情况恰恰相反。
上半年时,中国纯电车型出口约99万辆,同比增长17%,在历年增速中,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数据。而插混车型出口方面,上半年的同比增速则达到了177%。虽然有基数低的因素,但不得不承认,从澳大利亚到东南亚,从中东到欧盟,插混正逐渐成为中国对诸多地区的出口增长新亮点。
NO.3 [ 写在最后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帆风顺的增长背后,中国汽车出口也并非没有不足。
在插混出口量增长的同时,纯电车型的出口压力却有增大的趋势。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在分析中提到,目前欧盟市场仍是纯电车型出口的绝对主力,其他地区的需求则相对波动较大。但中国的纯电车型过于追求高端和大型化,缺少适合欧洲的纯电小车,未来有可能成为制约销量增长的短板。
而从出口均价来看,最近几年也开始持续回落。除乘联会指出的价格更高的“特斯拉占比下降”的因素之外,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从国内打到国外的价格战,恐怕也是重要因素。
“上半年看国内,下半年看海外。”相较于国内市场逐渐稳定的格局和趋势,下半年的海外市场更值得关注和期待。根据预测数据,在上半年出口量突破300万辆之后,下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有望突破400万辆,全年站上700万辆的新台阶。
在调整策略之后,下半年车企的出口排名会不会发生新变化;在出海过程中,中国车企还会创造出哪些新成绩,一起期待一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Report 汽车产经”,作者:吴雪,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