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前天 08:51
基金重仓数据,揭示资金新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下半年,人工智能再次成为焦点,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展示了AI的具象化应用,从智能体到人形机器人,再到智算中心的实时演示,AI不再是概念。大会期间,AI与算力相关概念股强势上涨,公募基金也密集加仓算力产业链,包括光模块、PCB等环节的龙头企业。市场普遍看好AI及算力板块的长期价值,认为其将驱动新一轮科技周期。同时,智能体、具身智能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也预示着AI需求将持续放大,并为相关产业链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 AI技术加速落地,具象化应用吸引眼球。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智能体、人形机器人等AI前沿技术以可触摸、可感知的形式呈现,如智能体在数秒内完成复杂任务,人形机器人精准执行动作,大模型实时生成视频和语音,这些都让AI的应用场景更加生动和直观,打破了技术与公众之间的隔阂。

💰 算力产业链成资本市场新焦点,基金密集加仓。公募基金在二季度大幅增持算力产业链相关个股,特别是光模块龙头(如中际旭创、新易盛)和PCB厂商(如胜宏科技、沪电股份)。这些企业受益于AI大模型对高速率光通信和高精度PCB板的需求,股价表现强劲,显示出市场对算力基础设施的长期看好。

🚀 国产算力迎来发展窗口期,性价比提升是关键。AI芯片行业仍处早期,但大模型和智能体的爆发为国产算力提供了机遇。降低算力成本、提升效能是推动AI商业化的核心,下一代芯片有望实现性价比的成倍提升,这将是AI产业落地的重要驱动力。

🤖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行业前景广阔,资本投入推动进化。大模型的发展为具身智能(如无人驾驶、机器人)的商业化提供了可行路径。资本的持续投入对于高科技行业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机器人领域,资本支持能够推动产品进化和商业化落地,未来两年随着更多机器人整机厂的上市,将进一步推高投资热潮。

📈 AI及算力板块长期价值共识,市场热度有望持续。AI与算力的紧密结合被视为长期价值所在。未来3-5年,中国将在芯片AI产业上走多技术架构并行之路,算力成本的降低将直接影响AI商业化的深度与速度。智能体、机器人及多模态应用的不断发展,将持续放大AI需求,为相关产业链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下半年,人工智能再一次被推上话题榜。刚刚闭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不仅是一场展示未来科技的盛宴,更是一股迅速传导至资本市场的强烈信号。开幕当天,展馆人头攒动,机器人在人群间穿梭,灵活地递送饮品、与观众对话互动;巨型屏幕上,大模型实时生成的视频和语音演示震撼全场,观众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直接呈现未来应用场景的展示。智能体在数秒内完成复杂任务,人形机器人精准执行端盘和搬运动作,智算中心的演示台上,AI模型训练速度被现场实时投影出来。

这种将尖端技术直接“搬到眼前”的场景,让AI不再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以可触摸、可感知的形式呈现。展厅里,企业展位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们不时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一幕幕新奇景象。AI与算力的力量,第一次如此具象地摆在公众面前。

资本市场的热度几乎与展会同步升温。大会期间,多只AI与算力相关概念股放量走强,公募基金的持仓报告也显示出算力产业链的集中加码。随着技术突破、政策助力与资金流入的叠加,下半年AI及算力板块的关注度正持续攀升,产业链的扩张与资本的共振,正在构筑新一轮科技周期的起点。市场人士直呼:“AI热远没到头!”

人工智能大会释放的“未来感”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不仅是产品发布的舞台,更是将“未来感”拉到眼前的一次集中演示。从展馆入口到核心展区,AI技术渗透到几乎每个环节。人形机器人在展台间灵活行走、与观众对话,能熟练完成端盘、整理、指引等动作,仿佛预演着未来服务场景。智元机器人展台前,观众排起长队,只为体验最新一代智能体在语音交互与精准操作上的进化速度。

算力和AI的紧密关系在展会上被放大。天津移动在智算中心展示区带来了采用国产TPU芯片的计算平台,现场实时演示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速度,引发围观。天津移动网运中心算力平台维护支撑室经理柴华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新型架构的算力平台,让企业像用电一样便捷地获取计算力。”

中昊芯英创始人及CEO杨龚轶凡则在接受财联社专访时直言,“AI芯片行业仍处在早期阶段,但大模型和智能体的爆发让国产算力迎来了窗口期。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必将走上多技术架构并行的路径。”他特别强调,降低算力成本、提升效能是推动AI商业化的关键,“下一代芯片会实现性价比的成倍提升,这是产业落地的必由之路。”

基金重仓数据揭示:算力产业链成为资金新宠

从资金面看,算力产业链在二季度成为公募基金重点配置方向。银河证券研究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主动偏股基金增持市值排名前十的个股中,算力概念占据四席,其中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以及PCB厂商胜宏科技和沪电股份表现尤为突出。

胜宏科技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该股股价自2024年低点以来累计上涨超过10倍,二季度新进重仓该股的公募基金数量达到213只,持仓市值高达197.7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高涨幅背景下,仍有大量基金在二季度主动加仓,显示资金对于其成长逻辑的坚定认可。

光模块领域同样受到高度关注。新易盛在二季度获得630只基金的重仓持股,持仓市值达191亿元。业内基金经理指出,“AI大模型训练需要高速率光通信,光模块需求持续提升,直接推动了龙头企业的订单增长。”中际旭创作为行业另一家核心企业,也在二季度获得594只基金配置,成为资金集中布局的重点标的之一。

PCB环节的沪电股份亦不容忽视,其二季度获得333只基金重仓,主要受益于高算力服务器对高层数、高精度PCB板的需求提升。机构普遍认为,随着AI服务器和智算中心的快速扩建,PCB作为核心底层支撑环节将维持高景气状态。

从股价表现来看,这些龙头企业的走势同样印证了资金的集中配置效应。数据显示,胜宏科技年内涨幅高达358.18%,自2024年2月低点以来累计涨幅达到1189.99%;新易盛年内涨幅131.50%,中际旭创与沪电股份的股价也分别录得71.20%和39.63%的涨幅。

不过,财联社记者发现,多数公募基金为本轮行情的后半程才陆续买入。以一年半内股价翻十倍的胜宏科技为例,在2023年末,该股仅有29只基金重仓持有,去年一季时为47只,去年二季、三季为136只、164只,去年年末再减少到128只。其中,富安达科技领航在今年二季度仍重仓胜宏科技,该产品已连续5个季度连续重仓持有。

一位不具名的科技主题基金经理指出,“从美股到A股,AI服务器订单增长的带动效应已经传导至光模块和PCB产业链。随着算力投资周期延续,这些企业有望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景气。”

AI、算力和机器人交织的未来

AI与算力的长期价值已成为共识。杨龚轶凡指出,“AI推理业务量仍在初期,未来5到10年是关键成长周期。在未来可见的3-5年内,中国肯定是多芯、多技术路径的发展模式往前推进芯片AI产业的发展。算力成本的降低,将直接决定AI商业化的深度与速度。”他提到,具身智能的快速崛起源于大模型的发展,“端到端模型让无人驾驶从L2跨越至L5成为现实,这也为机器人等具身智能的商业化提供了可行路径”。

太极股份数字基础设施业务集团总经理孟凡池则强调,“当前从服务器散热到异构协同,再到网络架构标准化,算力生态仍有大量优化空间。只有这些环节实现协同,算力才能真正成为推动AI普及的基础。”

基金经理们普遍乐观地认为,随着智能体、机器人及多模态应用的发展,AI的需求将进一步放大。一位科技主题基金经理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具身智能的商业化有望进入落地阶段,这将对算力和硬件产业链提出更高要求,也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机器人行业二级市场投资中,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基金经理宋巍巍认为投资者要适当的乐观。资本投入会推动产品进化,产品进化又会推动资本投入,资本对于高科技行业非常重要,没有资本市场繁荣,就没有机器人企业有足够资金在没有完全商业化的情况下去持续研发投入。

“这个过程中一定有很多质疑声音,二级市场的乐观不是在所有人乐观的时候我更乐观,而是在市场有回调的时候继续乐观,其他人悲观的时候继续乐观。产业链的变化是逐步演进的,产业资本应该做到量入为出,资本市场除了在高潮期给产业输送资金,也应该尽量在产业周期底部给予支持。”他强调。

宋巍巍表示,未来两年,随着机器人整机厂的上市,千亿级别市值整机厂的出现,会继续推高机器人投资热潮,一方面加快人形机器人产品的进化,另一方面加速泛机器人产品的商业化落地,如无人机,无人零售,无人物流等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创业板观察”,作者:吴雨其,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工智能 算力 AI芯片 机器人 科技投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