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整理一下年轮事件的时间线
7.25日0.05分汪发声明:双原唱+收回授权
7.25日2.16分张发反击声明:告别歌曲+唯一原唱
7.25日3.35分汪公司发男女版同时存在。
虎扑抖音评论里面都是,汪先说双原唱,张后认定唯一原唱,最后汪霸气收回授权不给唱了。这种属于歪曲时间线。
张碧晨和汪苏泷之争,是原唱之争还是版权之争?
汪苏泷可能认为:自己创作的歌曲拥有“双重演绎”的合理性,尤其是他本人的作品也收录在花千骨原声带里面。
张碧晨强调自己是:首次公开发行且广泛传播的录音室版本(2015年电视剧《花千骨》插曲)。公众认知中的“原唱”绑定的是她的演唱版本。
行业惯例中“原唱”通常指向首次商业发行的歌手,但是这种惯例是没有法律规定的,“原唱”是行业概念而非法律术语,汪苏泷行使著作权人权利肯定是是合法的,张碧晨作为歌曲成名的关键演绎者,希望维护作品与自身的艺术绑定,是人之常情,归根结底还是有了利益冲突。
但是这件事发酵之后,在虎扑微博抖音百度豆瓣中舆论导向完全不同,我是重度虎扑贴吧用户,发现虎扑和贴吧完全不一样,我才想着和大家讨论一下。
贴吧类比周杰伦不收回《屋顶》、《说散就散》,还有我很喜欢听的蜗牛,周杰伦自己作词作曲,演唱会唱之前也说,这不是自己的歌,是世界展望会的主题曲,巴拉巴拉。李宗盛的很多歌,林俊杰的当你都没有标原唱,虽然我第一次听是林版,音乐圈通常尊重“原唱绑定效应”,避免削弱作品文化符号的完整性,豆瓣和贴吧认为歌曲创作时汪苏泷尚未走红,张碧晨的演绎承担了市场检验风险,歌曲走红后收回授权,被视作“收割成果”,戏称杜鹃行为。法律保护创作源头,但市场铭记演绎者,这是制度与情感的错位。抖音和虎扑更认同创作就是王道,汪苏泷是厨师,张碧晨是端盘子的,豆瓣更在乎作品的文化记忆,认为汪苏泷属于资本,破坏了作品完整性。当然在虎扑和抖音,大家对于张碧晨的人身攻击特别多,本身对这个人反感,认为她搞破鞋,认为她不识好歹。贴吧和豆瓣对汪苏泷人身攻击特别多,认为他自身实力差,喜欢回收火的歌,自己唱一首糊一首。
尘埃落定之后,受损的可能只有年轮这首歌,作为陈奕迅歌粉,我觉得一个歌手能把歌曲唱好,就是赋予了歌曲二次生命,张碧晨演绎的年轮确实让这首歌火透大江南北,至于这两家争议的原唱或是版权,更多的还是两家饭圈团体的互相攻击罢了,而饭圈文化,就是双刃剑,这件事两边都不会是赢家,汪苏泷,张碧晨,年轮这首歌,都会是输家。
不过顺便吃了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瓜,我想说,除去一些恶意揣测和没证据的造谣,比如说张碧晨演唱会没付版权费,那个网红跟张碧晨付的版权费,这种没证据前都属于造谣,我觉得汪苏泷对于年轮这首歌早就耿耿于怀,多次公开表达是自己的东西。张碧晨对于年轮这首歌也是如鲠在喉,多次公开致谢汪苏泷。这次干脆利落,两个人都不用这么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