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23小时前
[国 际] 小型装置探测到罕见中微子散射效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MPIK)的研究团队利用一个仅重3公斤的小型探测器,成功探测到中微子散射效应,这是中微子探测领域的重大突破。该研究基于“CONUS+”实验,首次在低能量、核反应堆条件下,在“全相干”状态下实现了“全相干弹性中微子—核散射”(CEvNS)效应的实测。这一成果表明该技术有潜力开发小型化、便携式中微子探测器,并能更灵敏地探索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为理解宇宙结构提供独特见解。

🔬 小型化探测器的突破:德国MPIK研究团队成功利用一个质量不到3公斤的小型探测器,实现了中微子散射效应的探测,这在以往需要大型设备的中微子探测领域是一项关键性进展。

💡 CEvNS效应的首次实测:该研究首次在低能量、核反应堆条件下,在“全相干”状态下成功探测到“全相干弹性中微子—核散射”(CEvNS)效应。CEvNS效应是指中微子与整个原子核产生相干散射,而非单个粒子,这显著提高了探测概率。

🚀 便携化与新物理探索:这一技术突破预示着未来可以开发小型化、便携式中微子探测器,应用于反应堆监测等场景。同时,该探测器对核物理参数依赖性小,能更灵敏地探索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为宇宙结构理论提供独特见解。

🔬 CONUS+实验的演进:研究基于MPIK的“CONUS+”实验,该实验的前身CONUS装置已从德国迁移至瑞士。此次通过重新组建一个紧凑型探测系统,实现了关键科学目标的达成,标志着该实验的重大进展。

    科技日报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MPIK)的研究团队,仅用一个质量不到3公斤的小型探测器,成功探测到中微子散射效应,在中微子探测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中微子是极其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由于中微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微弱,相关实验往往需要动辄上千吨的大型设备。

    此次研究基于MPIK正在推进的“CONUS+”实验。早期的CONUS实验曾设在德国布罗克多夫核电站,2023年夏,该装置被整体迁移至瑞士莱布施塔特核电站。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重新组建了一个仅重3公斤的紧凑型探测系统。

    这一小型装置的突破在于,它使科学家成功探测到所谓的“全相干弹性中微子—核散射”(CEvNS)效应。在这一过程中,中微子不是与原子核中的单个粒子发生散射,而是与整个原子核产生相干散射,从而显著提高了产生微小但可探测核反冲的几率。

    CEvNS早在1974年就被理论预测,但直到2017年才在加速器环境中由美国COHERENT实验首次探测到。而此次CONUS+的成果,则是在低能量、核反应堆条件下首次实现该效应的实测,且在“全相干”状态下进行。

    研究人员称,这表明CONUS+实验已具备探测反中微子与原子核散射的灵敏度。未来,这项技术可用于开发小型化、便携式中微子探测器,监测反应堆的热输出或同位素浓度等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实验相比,CONUS+测得的数据对核物理参数的依赖更小,因此能更灵敏地探索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因此,CEvNS效应的观测可为当前宇宙结构理论,即标准模型提供独特见解。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微子 CEvNS效应 核物理 小型探测器 新物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