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23小时前
[要 闻] 一睹国宝真容 触摸古人智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新疆博物馆举办“中华锦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国宝展”,利用数字化科技全面升级展览。展览通过全域交互剧场、数字织机、人工智能问答机等装置,让参观者沉浸式了解国宝的前世今生,感受织锦工艺的智慧,并深入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实现从“看文物”到“懂历史”的转变。

🌟‘五星’锦护臂是东汉时期文物,1995年在新疆尼雅遗址出土,2002年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展览采用数字化科技赋能,如智能多参数展柜、数字织机、全域交互剧场和人工智能问答机,为观众提供全新、沉浸式的文物体验,全面展现国宝的历史价值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展览通过大量出土文物和数字化影像,阐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文字及织锦纹样内涵,讲述国宝的发现历程和背后的历史故事,有助于讲好中国新疆故事,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数字织机将织造原理转化为可感知的操作体验,游客可亲手操作感受古人织锦的智慧,直观理解织锦工艺的复杂性和艺术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 appreciation。

🎬全域交互剧场利用空间数字声场、体感交互、激光交互技术、全景声技术和裸眼3D等,将尼雅遗址的实景影像和模拟图景有机融合,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文物“活”起来。

——新疆博物馆全景式展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

【文化中国行·科技赋能典型案例】

    ◎本报记者 梁 乐  实习生 叶兴隆

    近期,“中华锦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国宝展”在新疆博物馆正式开展,标志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以下简称“‘五星’锦护臂”)“入驻”新家12号馆。这不仅是这件国宝的“搬家”,还是科技助力展览全方位升级的见证。

    在全新的展厅内,参观者可以在全域交互剧场沉浸式了解国宝的前世今生;或在数字织机上感受织锦的每一寸经纬;也能在人工智能问答机前体验关于国宝的“十万个为什么”。

    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表示,本次展览是全国首次针对一件国宝举办的主题特展。展览充分利用数字化科技赋能,生动展现这件国宝所承载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丝绸之路上的国家记忆,让观众从“看文物”转向“懂历史”。

    跨学科思维带给观众全新体验

    1995年,东汉时期的“五星”锦护臂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受到海内外各界持续关注。2002年,这件珍品被国务院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作为新疆知名度最高的国家宝藏,“五星”锦护臂长期安放在新疆博物馆8号馆,和其他珍贵文物一起诉说着历史的厚重。

    “‘五星’锦护臂在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单凭一件文物难以最大化实现其价值。”于志勇介绍,2023年,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中华锦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国宝展”项目启动实施。

    经过三年紧张有序的工作,项目团队以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美术学等社会人文科学为基础,充分运用多样的展示手段和跨学科思维架构,深度挖掘国宝文物的历史价值,实现文物的有效利用和创新性展示,让文物“活”起来。

    走进展厅,“五星”锦护臂陈列在一个圆柱形透明展柜里。“圆柱形独立展柜突破了传统方形展柜的视觉局限,营造出‘悬浮’的视觉效果,带给观众全新体验。”作为展览项目承接方,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杨思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个智能多参数展柜可实现照明、湿度、温度的无级调控,并具有远程操作、实时监控、多平台协同的智慧化功能,全面保障文物安全。

    除了一睹国宝真容,游客还能通过大量出土文物和数字化影像,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如国宝的发现历程、“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文字及织锦纹样内涵等。“多元化的展示,全面阐释了国宝所蕴含的丰富知识、智慧和艺术,阐明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发展历史,对讲好中国新疆故事也很有帮助。”于志勇说。

    高科技手段呈现国宝前世今生

    “好有科技感”“这个真炫酷”……展厅里不时响起年轻游客的赞叹声。

    “国宝展示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要满足大家的求知欲,就必须挖掘其背后的独到之处。”于志勇表示,这次展览全景式呈现国宝的前世今生,其中大量的互动装置,对追逐科技的年轻群体更有吸引力。

    2018年,我国科技考古工作者利用复原的汉代提花织机,对“五星”织锦成功进行复原。在此次展览中,一台数字织机的出现,让游客能在光影变化之间穿越千年。

    这台数字织机采用木质实体和电子屏幕相结合的方式,将织造原理转化为可触及、可感知的操作体验。游客手持梭子完成经线和纬线的编织过程,绚丽的织样会实时显现在电子屏上。“屏幕上全是各种颜色的细线,一推一拉间,我感受到古人织锦时的智慧。”来自福建的游客黄巧妹说。

    感叹完织锦工艺的巧夺天工,黄巧妹和家人被变幻的光影吸引,走进全域交互剧场。“这个剧场‘浑身’都是高科技。”杨思介绍,剧场通过空间数字声场、体感交互等技术,将尼雅遗址的实景影像和模拟图景有机融合,利用激光交互技术、全景声技术和裸眼3D等,激发了观众的共鸣。

    杨思说,新疆博物馆还设置了首个基于DeepSeek技术的智能问答机。前期已经围绕国宝主题,向问答机“投喂”了海量权威资料,完成了数据的本地化部署和上万次的问答测试。游客只需在对话框输入问题,很快就能弹出答案,开启双向智能互动新模式。

    从智能展柜到数字织机,在全域交互剧场的光影中,古人的智慧在这里化作可触摸的温度。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新疆博物馆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国宝展 数字化科技 文化遗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