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清醒认识极端天气的不确定性,落实落细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知强调要加强极端天气监测预警,精准监测洪水,完善预警联动机制。在防御工作上,要求科学调度防洪工程,做好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加强巡护查险。同时,要科学调配救援力量和物资,预置布防应急力量和救灾装备,确保快速响应处置。通知还要求盯紧防汛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排查整治隐患,严防次生灾害,并加强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严格落实临灾预警“叫应”机制。
💧 **加强监测预警与信息共享**:要求气象、水利、地质等部门加强对城市、乡村、江河流域、水库库区等重点区域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以及山洪、滑坡、泥石流等险情迹象的联合监测。同时,要完善部门间预警响应联动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和联合会商,及时研判风险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为防汛决策提供可靠支撑。
🌊 **强化江河洪水防御与工程调度**:强调要科学调度防洪骨干工程,强化水库、闸站等联合运用,并做好蓄滞洪区的运用准备。对于超警江河和超汛限水库,要加强巡护查险,提前预置抢险力量和物资,发挥专业技术力量作用,快速组织抢险处置。各类水库水电站的防汛责任人必须到岗到位,履职尽责,强化巡查值守。
🆘 **科学调配救援力量与物资**:根据灾害风险形势和抢险救援需求,特别是在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涉水涉河重要基础设施、超汛限水库、超警堤段等区域,要做好应急处突力量和救灾物资装备的预置布防,确保突发紧急情况发生时能第一时间响应和处置。同时,要加强抗洪抢险、排水除涝、应急发电等装备配备,在高风险区域预置卫星电话等应急通信装备,保障信息传递通畅。
⚠️ **聚焦薄弱环节与次生灾害防范**:通知要求重点关注中小河流、堤防险工险段、中小病险水库和“头顶库”、山洪灾害风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低洼易涝区、施工工地、养老院、中小学校、医院等防汛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要迅速开展针对性隐患排查整治,严防各类次生灾害的发生,并全面加强水利、交通、通信、电力、能源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和管控。
📞 **落实临灾预警“叫应”机制**:严格执行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和跟踪反馈机制,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传达到每一位相关责任人,为应急响应和人员转移赢得宝贵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科技日报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陆成宽)记者30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清醒认识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落实落细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各项措施,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气象等部门加强城市、乡村、江河流域、水库库区等重点区域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水利部门加强洪水精准监测、强化防汛“四预”措施,为有效防御台风和雨洪过程提供可靠支撑。进一步加强临灾预警提醒,在人口密集区及上游山丘区等地带加强气象、水文、地质联合监测,及早发现山洪、滑坡、泥石流等险情迹象。持续完善各有关部门的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强化多部门联合会商和信息共享,及时研判本行业领域风险,采取针对性响应行动措施。
通知强调,突出做好江河洪水的防御工作,科学调度防洪骨干工程,强化水库、闸站等联合运用,特别要做好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加强超警江河、超汛限水库巡护查险,提前预置抢险力量物资,发挥“老把式”和新科技作用,用好专业技术力量,及时发现险情征兆,快速组织抢险处置。各类水库水电站防汛“三个责任人”要到岗到位、履职尽责,强化巡查值守和应急抢护。
通知要求,科学调配救援力量和物资,根据灾害风险形势和抢险救援需求,特别是针对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和涉水涉河重要基础设施、超汛限水库、超警堤段等,做好应急处突力量和救灾物资装备的预置布防,确保发生突发紧急情况后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加强抗洪抢险、排水除涝、应急发电等装备配备,在高风险镇村等预置卫星电话等应急通信装备,努力保障极端条件下信息传递通畅。
此外,通知还要求盯紧守牢中小河流、堤防险工险段、中小病险水库和“头顶库”、山洪灾害风险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低洼易涝区、施工工地、养老院、中小学校、医院等防汛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迅速开展针对性隐患排查整治,严防各类次生灾害。全面加强水利、交通、通信、电力、能源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和安全管控。严格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和跟踪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