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 23小时前
中国最早的寻亲网被关了,是带货网红们闹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拥有25年历史的中国寻亲网近日突然关停,引发广泛关注和不满。该网站曾是重要的寻亲信息平台,但随着时代发展,其信息传播效率和影响力被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新平台超越。文章指出,如今的寻亲领域已形成一条复杂的产业链,部分寻亲者通过“人设包装”、“剧情博弈”和直播带货实现商业变现,甚至将寻亲过程娱乐化,导致真情与表演界限模糊,引起公众对寻亲生态的质疑和对信息传播渠道变迁的反思。

📍 **老牌寻亲网站的落幕与新媒体的崛起**:中国寻亲网作为国内最早的寻亲网站之一,承载了大量走失人口信息,但其粗暴的电子公告栏式运作方式,已无法适应信息爆炸的时代。短视频和社交媒体以其庞大的流量、便捷的传播方式和生动的叙事,成为当下寻亲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极大地提高了寻亲的效率和曝光度,也使得传统网站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 **寻亲“网红化”与商业变现的争议**:文章揭示了寻亲领域出现的“网红化”现象,部分寻亲者通过精心塑造家庭人设、编织感人故事,在短视频平台积累大量粉丝,并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可观的经济收益。这种模式虽然为寻亲者带来了经济支持,但也引发了关于“真情”与“表演”界限模糊、透支公众同情心以及寻亲目的被商业化的担忧,甚至出现利用寻亲信息进行欺诈的乱象。

💰 **寻亲成本与商业模式的平衡**:寻亲过程往往耗费巨大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文章提到,许多寻亲者为了寻找亲人倾家荡产,甚至中断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获得经济支持,并将其用于持续的寻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如何在这种模式下保持寻亲的纯粹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消费大众情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 **公众信任的消耗与寻亲生态的挑战**:当寻亲行为被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甚至出现虚假信息和欺诈行为时,公众的信任度会受到严重损害。这种信任的消耗不仅影响了其他真正需要帮助的寻亲者,也可能导致整个寻亲生态的“污名化”。文章强调,如果不能有效规范寻亲行为,保持其公益性和真实性,这种依赖曝光度和公众同情心的“赛道”将难以持续,最终损害的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

📊 **信息传播的算法化与个体困境**:在算法主导的自媒体时代,那些能够制造冲突、制造反转、具有强烈情感冲击力的寻亲故事更容易获得流量。这意味着,并非所有寻亲者的故事都能得到公平的曝光。那些不擅长内容创作、不善于“表演”的寻亲者,可能在新的传播格局中被边缘化,他们的寻亲之路变得更加艰难,也凸显了算法筛选下的个体困境。

原创 差评君 2025-07-29 00:00 浙江

寻人寻的原来是“家人们”。

 中国最早成立的寻亲网站之一——“ 中国寻亲网 ”,关停了。

这个 2000 年就注册成立的网站,到现在已经收集了全国 57055 条走失人的信息。

它的运作方式非常粗暴,就是一个电子版电线杆子。

寻亲的人自己把照片、名字、丢失地点等各种信息传上去,告示就会按照上传时间公示在首页。如果人已经被找到了,就发个帖子说一下,管理员会把告示删掉。

 这个完全免费,纯公益性质的网站,没有撑过 25 岁,突然没有任何征兆地发布了停运的公告。

意外归意外,但一个 25 岁高龄的老网站关停,大家惯例感慨一下,这事就算过去了。

结果,寻亲网停运却引发了很多网友们的不满和讨论。

很多人说,网站是被寻亲者们逼的,关停只是为了躲风头。并且逐一去很多寻亲 KOL 的评论区里,质问他们。

连网站的管理员都被吓到了,他本来觉得这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没那么多弯弯绕绕。

 公司没啥业务了,自然也就关停了。

信息社会,时代更迭,是再正常不过的规律,那为啥一个寻亲网站的关停能引起这么大反应?

这事可能还得从头讲起。

最早的时候,人们找人只能口耳相传,或者是满大街地张贴寻人启事。

在 2000 年电脑逐渐普及后,门户网站兴起了。大家发现不仅能在电线杆上贴寻人启事,还能在网上贴给全国人民看。

于是,像宝贝回家、中国寻亲网、寻人网等一堆网站陆续出现。

宝贝回家运营算是其中运营最成功的,它对外招募志愿者,截至 2022 年已注册 38 万名志愿者,帮助 8567 个家庭团圆,找回 4312 个被拐或走失儿童。

但寻亲真正受到全国人民关心,还是 2014 年《 等着我 》在央视的推出,这部真人秀堪称爸妈眼泪榨干机。

 寻人效率极高,央视和公安部的通力合作下,三年就帮助了 1100 个家庭、1 万人找到了亲人。

之后,像安徽卫视、湖南都市频道、广东电视台等等电视台,都相继推出了类似的寻人节目。

寻亲从门户网站时代,进入了大综艺时代。

综艺大火的那两年,寻人网站的影响力就被版本削弱了不少,现在自媒体的时代到来后,短视频、社交媒体逐渐占了上风。

在各种软件的信息流里,你都有可能刷到这些红底白字,色彩鲜艳醒目的寻人告示或者视频。

池子庞大、传播便利的信息流里,每一张面孔都可能获得上千,甚至是几十万的曝光。

网友们也不吝啬关注,在评论区里群策群力。

今年 2 月,成功将人贩子余华英送上法庭的杨妞花,早在 2013 年就在网站上登记了寻亲信息。

 但直到 8 年后,她在抖音上发的一条寻亲视频被自己堂妹刷到,才最终认亲成功。

和现在的这些流量池子比,网站的运作效率就要差得多了。

中国寻亲网 25 年发布了5 万多条信息,只找到了 768 人。所以中国寻亲网的关停,是必然的。

反观自媒体寻亲,不仅效率高、覆盖面广、门槛低,背后还有一个我们可能都没想到的优势:你可以在找人的过程中,顺便成为网红,甚至能变现赚钱。

互联网上刚开始出现寻亲赛道,就造就了一批圈子里的超级大网红。

和一条一条刷屏发贴的普通人不同,他们或因为寻亲过程异常坎坷,或者是故事有爆点,而一战成名,成了圈里人尽皆知、小有名气的 KOL。

 比如往往“ 人设 ”完美。

富有的爸爸、抑郁的妈妈、举步维艰的哥嫂、失业的妹妹、死心塌地的女朋友、淳朴的爷爷与一心靠自己的他。

曾经《 千万富豪是我亲爹 》的爽文桥段我只有喝大了才敢想。现在一脚踩进寻亲 KOL 圈里,你能踩中 3 个富豪家庭。

而且,往往训练有素,群体出现,

有一天你在网上偶然刷到了一对时隔 20 年相认的父子。故事很感人,于是你搜了一下儿子名字,想探寻一下对方近况。

 结果搜完发现,从爸爸到妈妈,姐姐到爷爷全都有账号。怎么一人走丢,全家开号。

这不是个例,很多寻亲 KOL 甚至有开设生活号、甄选号等矩阵号,就像一个真正的网红一般。

网友们干脆把它玩成了一个起名流派,在括号里大显神通。

 去后面一扒,果然发现这些 KOL 们成立工作的成立工作室、开直播电商公司的开公司。

即便有些人主页没有显示签公司,但专业的内容、齐全的装备,很难不让人怀疑背后存在专业团队的包装。

但做做账号,展示一下家庭团圆后的美好生活,大伙虽然觉得有点怪,但还算能接受。

 真正让很多人接受不了的是,靠着大家的关心和祝福,寻亲人涌进直播间里,开始 321 上链接了。

灯光一打,家人一喊,大家马上发现寻亲家庭设定的无敌。

即便本人并不想大家因为情绪而下单,但大众就是对他们有天然的同情。

自带悲情滤镜的身份,让他们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更容易让直播间的观众冲动下单,冲着支持一单是一单的想法消费。

所以,即便是纯外行,也能卖出专业人士都望尘莫及的战绩。

 曾经“ 悬赏千万寻子 ”的当事人谢浩男一家,第一次直播销售额就破了 1 亿元,涨了 52 万粉。

而另一个同款富豪寻亲的解清帅一家,之前一天开了 5 场直播,吸引了两千多万人围观。单日总销售高达 2500 万 — 5000 万元,甚至超越了当天与辉同行的销量。

连杨妞花也拖家带口进了直播间,干出了单场销售额 750 万-1000 万 的成绩。

 看着这些天文数字,你可能觉得这事哪里有点怪。

有这么多专业卖货的大主播在,为啥非要去这些人直播间里激情消费?

一方面就是出于对他们的遭遇同情,而另一方面,在购买产品的消费者眼中,这其实是一场等价交换。

寻亲人的直播间像一档小型亲情伦理综艺节目。

 人们乐于看着破碎的家庭,在灯光前重新团聚, 相拥而泣的欢喜和美好。

而团圆后,认亲者在原家庭和现家庭之间的纠结和徘徊,经济条件改变下的人性转变,更是让看客们津津乐道。

有些寻亲人也乐于提供这样的内容产品。你们愿意看,那我就使劲演。反正又能寻亲,又能赚钱,还能成名。

 一位在圈子里小有名气的寻亲人雷公雷武泽,就一直想通过认亲大团圆的方式炒热度。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算过,如果儿子来参加他风光大办的认亲大会,两个人抱头哭一场,百万粉丝不成问题。

结果,儿子不愿意配合,最后双方干脆闹到了拉黑断交。

当然这不影响雷公的生意,他转头注册了自己的电商品牌,起名“ 雷公电母 ”

带货视频里也挂着# 寻亲 #标签

自此之后,慢慢事情似乎就失控了,越来越多的寻亲人进了直播间,越来越多的矩阵号被创建。真情实感和商业表演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

更是有不少混淆视听的假剧本、真骗子,混杂在其中,搅臭整池水。

寻亲几十年的家长们,绞尽脑汁想不出让观众在寻子板前多停留一秒的办法。

 而无数机构却随手就创造出无数个扣人心弦、反转不断的剧本,不断刷新和刺激观众们的神经。

寻亲、认亲、带货,一条龙给家人们安排得整整齐齐。

甚至,小红书上还有专门用寻亲帖子来骗赞和留言。等攒够了,再偷偷把帖子内容替换成广告。

后知后觉的人们这才砸吧出味,这背后该不会是一整条产业链吧。

 寻亲寻的根本不是家人,而是“ 家人们 ”啊。

所谓的寻子二十年,不过是为了喊 321 上链接的时候,能多喊来几个家人。

当然了,我们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人。

差评君觉得很多人的故事一定是真实的,他们只是被流量选中了而已。

而且,这些辛苦寻亲几十载的人,不能用自己的故事,去换取金钱和收入吗?

 寻亲本身需要耗费巨大的投入,很多人生意和工作因此完全停摆。

电影《 亲爱的 》主角原型孙海洋放弃了原本开的餐馆,长期靠亲友接济。

一旦有一点线索,他们就要立马赶往那个城市。14 年间在寻子过程中,孙海洋花了超过 200 万元。雷公也表示过,为了做人像对比,二十多年投入了上百万。

即便找到了孩子,很多家庭的收入经济来源也早在多年的寻子过程中被切断。

作为具有公众属性的人物,他们的收益也确实会投入一部分在寻亲事业上。像孙海洋就会在自家卖的粘豆包里,放上寻亲照片。

因此对寻亲者们选择走上带货这条路,很多人都是支持的。这钱与其被每天几千万上下的大明星捞走,不如让普通人赚。

只是归根结底,很多寻亲 KOL 们还是靠透支大众对寻亲的关注度和同情心在赚钱。

公众的关注度和信任值是消耗品,被前人消耗掉就没了。

寻亲直播间里带的货口碑崩塌,会直接损毁大家对于整个圈子的信任。

很多人在围观种种闹剧后,都说自己不再相信,不再关注。把寻亲形容成一个恶臭的圈子,是助力新人起号的免费抖加,通向直播带货的捷径。

寻亲还是一个高度依赖曝光度的事。

寻亲人每年花上万,甚至是十几万在全国各地发传单、买大屏广告等等,无非就是想让那块自己无数次举起的寻亲牌被更多人看到。

现在,这样一件需要广撒网,群策群力的事,面临着社会关心疲软的问题。

寻亲网红们虽然赚了钱,又有了名,可玩不明白自媒体的那部分寻亲人,被抛弃了。

他们还没有学会,到底怎么给刚上传的视频冲抖加。这条路子就在慢慢消失了。

算法筛选出最催泪的剧本,资本相中最吸金的人设,每一滴眼泪都被明码标价,真情和表演的界线被模糊。

在直播间里的镁光灯亮起的时候,有多少亮光能照进漫漫回家路。


撰文:star   

编辑:莽山烙铁头 & 面线   

美编:萱萱


图片、资料来源

小红书 @王磊爸妈26年苦寻王磊

中国寻亲网宣布关闭服务器致寻亲群体被网暴?负责人:关停是因公司注销

界面新闻|中国寻亲网将于本月关停,另一公益类平台创始人:正在对接信息

电商在线|超越董宇辉的“千万富豪之子”,在寻亲后开启直播带货

大河报|寻亲圈中的“沉默的他们”:我不想用寻子账号卖货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国寻亲网 寻亲 自媒体 直播带货 公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