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星期二(7月29日)召开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据官方公众号“市说新语”,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市场稽查专员嵇小灵通报典型案例。

今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联合公告,将那非类、拉非类两类物质纳入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录,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非法添加那非类、拉非类物质的违法行为。

南方网报道称,部分不法商家将其掺入酒类、压片糖果、咖啡等食品中,以“功能性食品”名义宣称具有“抗疲劳”“补肾壮阳”等功效,长期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打击对象之一。

经查,涉案企业慕尼勃朗酒业(重庆)有限公司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该款啤酒67箱。2025年2月,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对违法企业作出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罚款15万元人民币(2万6900新元)的行政处罚,并将该企业及上游生产企业涉嫌犯罪线索一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中国市场监管总局通报多起食品违法典型案例,在一起啤酒非法添加案中,酒企在啤酒中违法添加功能类似于处方药“伟哥”的物质,被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并罚款。

经检测,该啤酒含有“O-丙基伐地那非”成分。这是一种功能类似于处方药“伟哥”的物质,过量服用会引发心血管异常、视觉障碍等不良反应,属于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严禁在食品中添加。

嵇小灵介绍,2024年9月,重庆市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饮用“慕尼大帝金尊多肽原浆啤酒”后出现不适。

那非类、拉非类物质是指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药物及其衍生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代表药物包括西地那非(俗称“伟哥”)、他达拉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