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自主设计制造的“Eris”火箭于今日上午进行首次发射,然而火箭在升空14秒后便坠地爆炸。尽管现场画面显示发射失败,但研发公司Gilmour Space却宣布发射成功,理由是所有发动机均成功点火并燃烧了预定时间。该火箭为三级小型运载火箭,设计用于运载小型卫星至太阳同步轨道,其首飞旨在验证多项关键技术,并助力澳大利亚成为具备自主轨道发射能力的国家。此次发射过程引发了关于其是否算成功的讨论。
🚀 **Eris火箭首飞遭遇挫折:** 澳大利亚首枚自主设计、制造并从本土发射的“Eris”火箭,在点火升空仅14秒后便发生坠地爆炸,现场情况显示此次发射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 **公司声明与争议:** 研发公司Gilmour Space否认任务失败,并表示发射成功,理由是火箭的全部四台混合推进发动机均成功点火,并实现了23秒的发动机燃烧以及14秒的飞行时长。这一声明与现场的实际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关于“成功”定义的讨论。
⚙️ **火箭技术细节:** “Eris”火箭全长约23-25米,采用轻量化复合材料和模块化设计,重30余吨。它配备了“天狼星”固液混合发动机和3D打印的Phoenix液氧煤油发动机,设计运载能力为300-400公斤,目标是将载体送入500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主要服务于小型卫星和立方星的发射需求。
🎯 **发射任务目标:** 本次发射任务的核心目的是验证火箭的三级结构、混合/液体推进系统的协同工作能力、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地面支持设施的兼容性。如果此次发射成功,澳大利亚将跻身全球第12个拥有自主轨道发射能力的国家之列。
今日上午,澳大利亚首枚自主设计、制造并从本土发射的火箭 “Eris”(阋神星)发射。现场拍摄的画面显示,火箭在点火后不久开始向侧面滑行,升空仅14秒后便坠回地面,随后发生剧烈爆炸,现场弥漫起巨大的烟尘。
然而,研发该火箭的Gilmour Space公司则否认任务失败,仍然宣布发射成功,给出的理由是:“全部4台混合推进发动机均成功点火,首飞实现了发动机燃烧23秒以及14秒的飞行时长。”

据了解,“Eris”(阋神星)是一枚三级小型运载火箭,全长约23-25米,采用轻量化复合材料和模块化设计,重30余吨。
一二级由5台“天狼星”固液混合发动机驱动,单台推力115kN,三级则配备Phoenix液氧煤油发动机,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专为进入轨道设计。
设计运载能力约为300-400公斤,可将载体运送至500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适合小型卫星和立方星发射需求。
原计划2024年11月首飞,后因电气系统故障、整流罩替换需求、高空风速不适等问题,最终于本月30日实施发射。
本次任务旨在验证火箭的三级结构、混合/液体推进系统协同工作能力、控制系统可靠性以及地面支持设施的兼容性,若成功,澳大利亚将成为全球第12个具备自主轨道发射能力的国家。那么你认为这次澳大利亚发射火箭算不算成功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