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7月30日 19:41
吞掉德国零售巨头,京东欧洲1小时达目标或再进一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京东集团正与德国消费电子零售巨头Ceconomy进行潜在收购的深入谈判,交易估值约22亿欧元。此举标志着京东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转变,将从依赖跨境出口转向深耕本地运营,通过收购Ceconomy成熟的线下门店网络、供应商体系和配送能力,以解决其在海外市场面临的货源短缺和运力不足的痛点。若收购成功,京东有望将Ceconomy的1000余家门店转化为即时零售的前置仓,大幅提升配送效率,并快速获取欧洲主流消费者的认可,为全球化战略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和复制模式。

💰 京东拟以约22亿欧元收购欧洲消费电子零售巨头Ceconomy,旨在快速获取其在欧洲的线下门店网络、成熟的本地供应商体系以及供应链资源。这将有助于京东弥补其在海外市场长期存在的货源短缺和运力不足的问题,为实现本地化电商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 此项收购是京东国际化战略调整的关键一步,京东将从过去的跨境出口模式转向深耕本地运营,通过在当地建立仓网、雇佣员工、实现本地采购和配送,在中国模式的基础上构建本地电商体系。此举旨在借鉴Temu、速卖通等竞争对手的成功经验,寻求差异化突围。

🏪 Ceconomy在欧洲12个国家拥有超过1000家门店,这些门店有望被京东转化为即时零售的前置仓。结合京东成熟的“小时达”运营经验,这将极大地缩短配送时间,提升用户体验,并可能重塑欧洲即时零售市场的竞争格局。

🔗 收购Ceconomy将使京东能够快速获取本地品牌商品,解决跨境商品在价格和消费者心智上的劣势,并直接补足SKU的丰富度。同时,京东可以整合其在海外的仓储网络和物流能力,摆脱对第三方配送的依赖,降低运营成本。

📈 尽管收购面临供应链融合、门店模式适应性以及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等挑战,但若成功,京东将获得进入欧洲主流市场的“本地化底盘”,并可能为未来在其他市场复制“收购+整合”模式提供样板,推动其全球化布局从单点突破转向体系化发展。

京东在欧洲一小时达的目标或再进一步。

7月24日,德国消费电子零售巨头Ceconomy公告称,正与京东集团就潜在收购展开深入谈判。京东拟以每股4.6欧元公开收购,交易估值约22亿欧元(18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溢价23%,消息公布后Ceconomy股价盘中上涨逾15%。

公开资料显示,Ceconomy前身为麦德龙集团消费电子业务板块,2017年拆分上市后迅速成长为欧洲消费电子零售龙头。公司在欧洲12个国家运营超1000家门店,核心品牌MediaMarkt与Saturn占据德国市场30%以上份额,并延伸至售后服务品牌Deutsche Technikberatung,形成完整的零售生态。

这一网络覆盖70%核心商圈,年均客流超3亿人次,叠加成熟的本地供应商体系与全球采购能力,为Ceconomy带来稳定的盈利与增长潜力。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128.16亿欧元,同比增长4%;线上渠道贡献33.28亿欧元,同比增幅11.3%。7月16日,公司上调2024/25财年预期,预计EBIT达3.75亿欧元,高于分析师预期。

壹览商业认为,若收购成功,京东将直接获得欧洲成熟的线下网络和供应链资源,为其本地化电商战略提供现成的市场入口和增长基础。

京东再出海,优先得解决货源

这笔收购是京东国际化战略的缩影。

刘强东早前明确提出,国际业务将是未来十年的核心,但不再依赖跨境出口模式,而是深耕本地运营——在当地搭建仓网、雇佣员工、实现本地采购与配送,以品牌商品为核心构建本地电商体系,将京东中国模式,在国外复制一份。

这一转向源于京东此前在海外遭受的挫折。自2015年起,京东通过JD.id、Tokopedia等平台切入东南亚,但始终无法突破Shopee、Lazada的本土化围攻,最终退出印尼、泰国市场;2018年联合谷歌开拓美国电商,也因物流成本高、模式水土不服迅速收场;英国Currys收购案同样无果而终。

与此同时,全球电商格局已被“出海电商四小龙”重塑。Temu以极致低价和社交裂变迅速扩张至48国;速卖通依托阿里体系在韩国、中东等市场推进本地化“小时达”;TikTok电商通过收购Tokopedia重返东南亚;SHEIN则凭柔性供应链稳居全球快时尚龙头。这些平台的先发优势与本地化能力,使京东不得不寻求差异化突围。

京东在海外面临最大的痛点在于:运力不足和货源短缺。

首先是运力。欧洲仓网稀疏、末端配送依赖第三方,平均时效高于国内小时达的标准;高昂的人力成本与较低的工作效率,使即时零售难以落地。

更关键的是货源。欧洲用户更信赖本地品牌,跨境商品价格和心智竞争力不足。

虽然,在去年7月京东旗下的欧洲全渠道零售品牌ochama宣布,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部分区域推出一小时快速配送服务。今年4月,京东在英国的自营电商平台“Joybuy”开启测试运营。

但不是范围较小,就是货源不足,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本地供应商体系,导致SKU不全、价格无优势、用户体验受损。

缺少稳定货源叠加运力不足,京东很难在即时零售赛道与Temu、速卖通等对手抗衡。因此,在壹览商业看来,这正是京东选择通过收购Ceconomy来一次性补齐本地化资源的直接动因。

把1000家门店当前置仓?

京东要在欧洲实现突围,必须构建与现有跨境模式截然不同的竞争壁垒。收购Ceconomy正是解决海外电商两大痛点:货源与运力的关键一步。

Ceconomy深耕欧洲多年,已建立成熟的本地供应商体系。京东通过收购,可直接补足SKU池,解决长期存在的“下单无货”问题,同时借助MediaMarkt、Saturn等品牌在当地消费者中的高认可度,快速扭转跨境商品在心智上的劣势。

更具战略价值的是,Ceconomy分布在12个国家的1000余家门店,可被转化为即时零售的前置仓网络。这些位于核心商圈的门店叠加京东成熟的“小时达”运营经验,有望将配送时效从2-3天压缩至小时级,直接重塑欧洲用户体验。

物流方面,京东可将智能分拣与Ceconomy的仓储网络深度整合,再结合其已布局的20余座海外仓及跨境航线,形成覆盖多国的高效运力体系,从根本上摆脱对第三方配送的依赖并缓解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压力。

这场收购若整合顺利,不仅能让京东快速切入欧洲主流消费群体、绕开从零培育用户的漫长周期,也将为后续在北美、中东等市场复制“收购+整合”的模式提供样板,使京东全球化从单点突破迈向体系化布局。

Ceconomy的收购若能落地,京东将在欧洲一次性补齐本地供应链、门店网络与运力体系,获得过去十年海外扩张始终欠缺的“本地化底盘”。这不仅是京东国际化战略的分水岭,也可能改变全球电商竞争格局——跨境低价模式之外,出现以本地品牌、即时零售为核心的新路径。

但挑战同样巨大:双方供应链、团队与系统能否快速融合?1000家门店前置仓模式能否适应欧洲市场的消费习惯与劳动力环境?与Temu、速卖通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能否建立壁垒?这些都将决定京东全球化布局能否从“单点试水”走向“体系化复制”。

在国内电商市场趋于饱和、海外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这场收购无疑是一场豪赌——但对京东而言,也许是必须迈出的一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览商业”(ID:yilanshangye),作者:尹莹,编辑:李彦,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京东 Ceconomy 欧洲电商 本地化战略 即时零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