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7月30日 17:58
土豪聚集的迪拜也被“低价游”攻陷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迪拜旅游市场近期出现低价游泛滥现象,6天5晚的行程价格低至数百元,远低于机票酒店成本。这种低价游主要通过收取额外服务费、高价售卖自费项目以及购物返佣等方式牟利。低价游的出现与航空资源库存增加、旅行社业务转型以及部分客群对旅游认知不足有关。这种模式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破坏了迪拜旅游市场的营商环境,影响了优质服务商的生存。尽管存在低价游乱象,迪拜旅游市场整体仍在增长,高品质定制小团正成为新趋势,但低价游的长期影响仍待观察。

💰 **低价游的背后套路深:** 迪拜低价游产品价格低至数百元,远低于正常成本,其利润来源主要依靠一次性收取高额服务费(如2000-3000元)、强制购买高价自费项目(如哈利法塔快速通道、沙漠拍照骆驼收费)以及变相的购物返佣。这些操作使得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面临许多隐藏消费和强制消费。

✈️ **“赔本赚吆喝”的无奈与投机:** 部分旅行社之所以推出低价游,是因为航空资源库存增加导致出票率不足面临高额罚款,为减少损失而选择“赔损收客”。另一些旅行社则因其他市场业务不理想,误判迪拜旅游门槛低而转向低价游,这是一种对市场机会的投机行为,而非长远发展策略。

📉 **市场乱象侵蚀与品质滑坡:** 低价游的泛滥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对迪拜旅游的整体市场造成了“毒害”。过去以品质竞争为导向的市场环境被价格战取代,优质服务商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导致迪拜旅游市场从过去的“卷品质”变成了“卷价格”,严重破坏了营商环境。

🎯 **信息壁垒下的目标客群:** 迪拜低价游的主要受众群体并非仅限于老年人,而是那些旅行经验较少、对旅游认知不深、预算有限的客群,他们往往集中在下沉市场和小县城。信息不对称和认知不足使得他们容易成为低价游的“买单者”。

📈 **高品质旅游的崛起与挑战并存:** 尽管低价游乱象丛生,迪拜旅游市场也在朝着高品质方向发展,精品定制小团正逐渐取代大团模式。然而,低价游的搅局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得迪拜旅游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整体数据是否会受低价游的冲击尚待观察。

谁能想到,一向“土豪”的迪拜,现在却是遍地“低价游”。

最近和很多做中东旅游的旅行社朋友聊天,都说这几年迪拜的低价游猖狂得很。价格低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65晚的产品,正常价格起码是6000~7000元,但低价能低到多则一两千,少则几百元,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正常来说,一张单程的机票都不止这些。

社交媒体上也是满满的迪拜低价游“种草”广告。

至于为什么便宜?有些旅行社销售给出解释称,便宜是因为有“国补”,为了提振地方经济。这真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没想到“国补”现在都要负责提振迪拜经济了。

一两千或是几百块游迪拜,价格这么低,不用过脑子都知道,光是“机+酒”的成本都相距甚远,一定有猫腻。

那么利润从何而来? 

大致是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是,一次性收取服务费,大约2000~3000元来补贴团费。美其名曰,导游和司机的小费就不用每天单独给了。

同时再搭配一些必含的隐藏消费。例如,登哈利法塔强制买快速通道;清真寺租借长袍;沙漠拍照骆驼另收费

第二种是通过高价售卖自费项目赚利润差。低价团的最大特点是,玩的大多是户外、露天的免费景点,基本不花钱,酒店也逃不过“偏、远、旧”三原则,肯定占一个。

所以,地陪导游会非常积极推荐各种类型的自费项目,报价比市场高出2~3倍,游客为了更好体验,也是愿意买单的。甚至就连脱团也需要支付高额违约金。

第三种就是继续沿用国内低价游回本方式,购物返佣。一天进五六家店,玩没玩啥,光剩进购物店了。当然也不一定像很多新闻里说的那样,要求强制购买,更多是诱导。

但很多店铺都不是正规的,更别提质量保证了。甚至有一种说法是,很多迪拜的购物店也是之前在云南、广西、东南亚开店的同一拨人,套路也是一样的套路。

而让消费者想不通的是,迪拜这个地方,七星帆船酒店、八星皇宫酒店,又或者棕榈岛亚特兰蒂斯,不管是酒店、购物、度假资源,都是顶好的,绝对离不开一个“豪”字,甚至“豪”的独一无二。

何必要做成低价游?为什么要做低价游?到底是谁在坚持做迪拜低价游产品?

据游够文旅创始人、董事长贺振斌向闻旅透露,在迪拜做低价游的通常是两波人。

一种是在免签、“一带一路”等利好政策影响下,各个城市口岸直飞的航班增加,熟知的几大航空公司都在飞,导致航空资源库存增多,代理如果出票率不够,扣款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他举例,最严重时,一张机票可能就要扣损1000元,一个团损20张票的话,光机票损失费就得20000元。为了少亏损,还不如赔损收客,少亏一点算一点。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欧洲、日本、东南亚旅游的旅行社业务恢复情况不理想,加上错误地以为迪拜旅游产品门槛低,便转向迪拜做低价游。

那么问题又来了,“低价游”还能骗得了谁?一定是老年人吗?不一定。

信息壁垒让低价游有了可乘之机。目前来看,依旧在为“低价游”买单的大部分是没有太多旅行经验,对旅游认知程度并不高的客群,往往更集中在下沉市场,甚至小县城,有些并不多的预算,想要出国看看的人群。

“低价游”横行,损害的不仅仅是游客的权益,更是对整个市场的“毒害”。

要知道,曾经的迪拜旅游市场对于很多深耕中东非市场的旅行社来说,也是一片沃土。就拿游够旅行来说,据贺振斌回忆,在特殊时期之前,公司的迪拜业务可以占到整体业务的30%

尤其是在2010年至2017年间,迪拜旅游刚过了扫盲期,经济环境向好,消费认知也不断上升,既是迪拜旅游的最好阶段,也是他们迪拜业务的最好时期。

2017~2019年,游够旅行的中东非旅行团一个月数量可以达到 400~500个团,仅阿联酋就有200~300个团。

“不同于东南亚,当时来中东非旅游的客人,还是有一定经济基础门槛在。消费力在,产品就不会差,市场也就不会乱。那时候的‘卷’,都是在‘卷’品质,‘卷’谁能提供更好服务,而不是像今天一样,一味地打价格战。”贺振斌说。

事实上,迪拜低价游很早就出现了,只是这两年在经济环境影响和消费结构变化下,变得愈加猖狂。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些做低价游的旅行社也是在“赌”,“赌”自己能收割一波韭菜,能不能长远好像也没有那么重要。

回归到本质,低价游真的能赚钱吗?真的不一定。尤其是20232024年,不仅赚不到钱,反倒是把市场搞得乌烟瘴气。“低价游”打乱的不仅是价格市场,更是破坏了营商环境,受害的还有优质服务商。

根据《2025阿拉伯旅游市场趋势报告》,中东旅游市场持续扩容,到2030年,中东地区旅游消费总额将达3500亿美元,期间年均增速维持在7%左右。

其中在赴中东旅游的国际游客中,印度和英国是目前游客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则排名第三。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游客在中东的休闲旅游消费总额将增长130%

除了低价游产品以外,迪拜高品质旅游产品也在迭代。最明显的趋势是大团真的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36人定制精品小团,通常是“一家人、一辆车、一个导游”的配置。

当下来看,迪拜旅游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是低价游的搅局,另一方面是市场需求更新迭代,可谓冰火两重天。如今尚无法定论,今年的低价游乱象是否会对最终数据造成冲击?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迪拜旅游 低价游 旅游乱象 消费陷阱 品质旅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