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航空小筑 2025-07-29 20:06 广东
这两天网上都在传这个视频,西班牙空军的EF-18在海边训练时几乎坠毁然后又被救回来的这段。网上各种说法都有,就不列举了。下面跟着视频对整件事做个复盘,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1,初始状态
下图并非最早的状态(已经带右坡度了),但是最清晰的。
从图中可见,飞机前缘襟翼和后缘单缝襟翼均处于偏转状态。这也就意味着飞机本身处于低速、较大迎角状态。结合报道的话,该机当时很可能在作低速大迎角平飞展示。
2,规避机动
从视频中看,该机向右滚转是为了规避鸟群。但这个动作其实是有问题的。在可能发生空中相撞时,最快的规避动作是推拉杆,让飞机爬升或俯冲(由于高度限制,在本例中只能拉杆爬升)。如果仅仅是滚转的话,飞机的飞行轨迹几乎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必然还会再接一个拉杆动作来改变轨迹——相对前面直接推拉杆,这里就多了滚转消耗的时间。
在这次事件中,从飞机开始滚转到鸟群到达飞机附近不到1秒,而飞机还没滚转到位。如下图:
而在这之后又经过了不少于2秒,飞机才完全停止右滚。
换句话说,飞机的右滚规避其实没起到作用。之所以没撞上,只是因为运气好,鸟群与飞机运动轨迹不相交。
3,动作过量
在上图中,EF-18已经滚转到半反扣状态了。这显然不是飞行员的初始意图——按照动作推测,飞行员试图右转规避,那么在滚转到90°坡度的时候就应该停止右滚,然后拉杆改变飞行轨迹。现在这个状态,明显就是反应太大,动作过量了。
事实上,飞行员确实有个拉杆的动作,但在这个姿态下结果就是让机头指向更加偏向地面,导致姿态进一步恶化。
同时注意发动机开始喷黑烟。这个反应是对的。前面说飞机在做低速平飞展示,发动机推力较小。突然进行大动作量机动,动力要跟上,飞行员猛推油门的话会造成发动机短时富油燃烧,所以才冒黑烟,后面很快就消失了。
接下来要挽救飞机,飞行员做了三件事:收后缘襟翼,以便提高飞机滚转率(这个在右滚的时候已经在收了),如下图;
向左回滚,放平机翼;拉杆改变轨迹,将机头指向抬升到地平线以上。下图可见,左平尾已经接近全偏状态了;右平尾是差动的,除了滚转力矩还要提供抬头力矩。
但是从飞机姿态改变到拉出足够的迎角以获得升力来改变运动轨迹,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这时候飞机的轨迹仍在下沉——看过多个航展表演事故,好几次表演机半滚倒转接半斤斗拉起,就是在这个阶段没有足够的高度直接撞地了,估计飞行员这个时候也是高度紧张,杆位应该拉到最后了。
但是这个动作量,带来的后果就是,当飞机最后获得了足够的升力后猛然上仰,迎角急剧增大。
应该说,这里得亏了虫子的原始设计,大边条结合大平尾让可控飞行迎角达到60°,飞行员最后还能控制得住飞机。这要是换了F-16估计得跳伞了——倒不是说16的气动不行,而是16的平尾尾容量比虫子小,俯仰控制能力相对弱一些。这个在此前讨论16和虫子空战对抗的时候提过。
就复盘来说,个人看法是:飞行员反应很快,但在特情处置上还是比较粗,最后飞机能救回来很大程度上有运气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