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心 07月30日 15:58
技术狂飙下的 AI Assistant,离真正的 Jarvis 还有几层窗户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当前AI技术发展正从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对话生成,迈向更强调多任务执行、实时感知和系统联动的下一代AI Assistant。未来的AI助手将能“能行动”而非仅“会聊天”,其核心在于语音多模态交互、实时响应、工具链调度和跨系统执行能力。文章探讨了通用Agent架构的局限性,以及“逐场景做透”和模拟浏览器操作等不同技术路径的优劣。同时,无代码Agent构建平台也为非技术用户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AI助手在系统优化方面,尤其是在语音交互的低延迟和全双工能力上仍面临挑战,但其潜力巨大,有望成为企业新的盈利入口和个人数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通用Agent架构的局限性:当前大多数AI Assistant仍停留在“对话器”阶段,其通用任务框架在任务拆解、执行反馈和工具调度等方面虽有探索,但实际部署中普遍存在延迟高、调用链复杂、成本不可控等问题,距离真正的“通用行动体”尚有差距。

💡 “逐场景做透”的路线优势与不足:聚焦固定场景的AI Assistant方案,如Genspark专注于PPT生成,在低门槛部署和稳定性方面表现突出,能实现“弱通用、强完成”的应用需求。但这类方案在面对非结构化任务或领域迁移时,泛化能力明显不足。

🌐 模拟浏览器操作的未来探索:Browser-Use类路径让Agent像人一样使用浏览器完成任务,如模拟登录、填写表单等,无需额外API接入。然而,该路径在稳定性、安全性、权限系统和复杂任务异常处理方面仍需成熟。

🛠️ 无代码Agent构建的普惠化趋势:面向中小企业和非技术用户,无代码Agent Builder正成为下一代AI Assistant的推荐解决方案。AutoGen Studio、Base44和StackAI等平台,支持可视化搭建、对话驱动或拖拽集成,极大地降低了AI应用的门槛。

🗣️ AI Assistant的系统短板与发展方向:未来的AI Assistant交互将以语音为主,其在语音交互的低延迟、全双工能力、与硬件/系统行动的绑定以及应用数据/工具调用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是实现真正智能体亟需补齐的关键短板。

本文来自PRO会员通讯内容,文末关注「机器之心PRO会员」,查看更多专题解读。


随着 AI 技术进入新阶段,OpenAI 曾经引领的大语言模型风潮,正面临新的天花板:LLM 擅长对话生成,却在多任务执行、实时感知与系统联动方面力不从心。与之相对的是,市场和技术都在呼唤的下一代 AI Assistant 则正从「会聊天」迈向「能行动」,强调语音多模态交互、实时响应、工具链调度与跨系统执行能力。当 Jarvis 不再只是想象,真正的智能体之争,才刚刚开始。


目录

01. 通用 Agent 架构受限,任务智能还停留在「样板房」?

为什么说当前大多数 AI Assistant 仍停留在「对话器」阶段?它们距离真正的「通用行动体」还差什么?通用型与场景型 AI Assistant 哪种更有前景?「做深一个场景」是否能跑出下一个突破口?

02. 一句话唤醒万物,AI Assistant 要补齐的系统短板有哪些?

Cross-Attention 与 MoE 架构如何帮助 AI Assistant 降低语音交互的延迟?未来的 AI Assistant,会成为「第二手机」还是「个人操作系统」?

03. 从「好用」到「能赚」,AI Assistant 带来的新流量谁能接住?

AI Assistant 如何成为企业的新盈利入口?它真的能带来「增量流量」吗?

01  通用 Agent 架构受限,任务智能还停留在「样板房」?

当前 AI Assistant 的发展核心挑战集中智能规划与调用、系统延迟与协同、交互记忆与拟人性,以及商业模式与落地路径四个维度。特别是在「智能层面」,不同技术路径正在交叉探索,即从押注基模的通用框架,到逐场景的小闭环系统、再到 Browser‑Use 和支持无代码 Agent 构建,每条路线都在解答「Jarvis 的大脑该长成什么样?」

表: AI Assistant 智能层面技术路径[2-1]-[2-11]


1、在任务执行智能方面,一条核心路线是构建长程、循环、可泛化的通用任务框架,实现从目标理解到任务完成的全过程,向下兼容场景任务。

① 这类框架试图将大语言模型作为核心决策体,核心机制包括任务拆解(Planning)、执行反馈(ReAct)、工具调度(Tool Use)等。[2-1]

2、以 Manus 为例,其采用「多步任务规划 + 工具链组合」架构,将 LLM 用作「控制中心」,再由 Planner 模块按需分解任务,执行时通过 ReAct 策略调用子模型与外部工具。[2-2][2-3]

① 例如在电商比价任务中,Manus 会逐步爬取多个站点数据、对比价格后给出结论。

② 但实际测试中,其对复杂网页结构的抓取覆盖不足,部分价格信息遗漏,说明其在数据质量、反馈利用与多模型协作上仍不稳定。[2-4]

3、通用架构的另一代表 MetaGPT 则强调此路线下 Agent 构建需叠加「代码执行、记忆管理与系统调用」等组件,需具备「跨工具+跨系统」的复合调度能力。

① 但其 MetaGPT 团队认为当前这类通用框架在实际部署中普遍存在延迟高、调用链复杂、成本不可控等问题。[2-5]

4、另一条技术路径则主张「逐场景做透」,围绕固定场景进行短程任务的运行闭环。

5、其典型代表如 Genspark 以 PPT 自动生成为核心场景,集成了 GPT-4.1 模型的多模态能力、工具使用与深度推理模块,实现从文本输入到图文内容输出的自动化。[2-6]

6、相比通用框架,「逐场景做透」的技术路线更强调低门槛部署与稳定性,适用于「弱通用、强完成」的应用需求

7、但该类方案在面对非结构化任务或领域迁移(如非 PPT 场景、非文本导图任务),系统表现明显下降,弱通用泛化能力不足。

① 例如 Genspark 目前在非标准化输入处理、动态主题生成等方面仍表现有限。

8、Browser-Use 类路径则探索更远期的提升方案,即让 Agent 像人一样使用浏览器完成任务。

9、以开源项目 Browser-Use 为代表,其支持 Agent 模拟浏览器登录、填写表单、抓取信息、提交交易等功能,可与 Claude Desktop 集成。[2-7]

10、另一代表 Open Computer Agent(Hugging Face)则具备模拟键鼠操作的能力,支持机票预订、网页注册等流程。[2-8]

11、该路径的优势在于操作真实 Web UI、无需额外 API 接入,但其稳定性、安全性与权限系统仍未成熟,且复杂任务流程下的异常处理能力仍受限。

12、而在面向中小企业或非技术用户时,无代码出工具(No‑Code Agent Builder)正成为下一代的 AI Assistant 的推荐解决方案。

13、已有不少机构和企业在探索该路径。如 Stanford 等机构去年发布了 AutoGen Studio,支持无代码方式搭建、调试和部署多 Agent 工作流,可视化拖拽并自动调用 LLM 和工具。[2-9]

14、Base44(今年 6 月被 Wix 以 8000 万美元收购)则以对话驱动,无代码自动生成前后端,以及权限、部署、数据库等全面功能。[2-10]

15、初创企业 StackAI 则提供无代码拖拽平台,支持与 Salesforce、Snowflake 等业务系统集成,实现自动化运营。于今年 5 月完成 1600 万美元融资。[2-11]

一句话唤醒万物,AI Assistant 要补齐的系统短板有哪些?AI Assistant 最终要以语音为主要形态和用户进行交互。在系统优化层面,其语音交互低延迟、全双工语音、能力与硬件/系统行动绑定、和应用数据/工具调用等必定是主要面临的挑战。


02  一句话唤醒万物,AI Assistant 要补齐的系统短板有哪些?

AI Assistant 最终要以语音为主要形态和用户进行交互。在系统优化层面,其语音交互低延迟、全双工语音、能力与硬件/系统行动绑定、和应用数据/工具调用等必定是主要面临的挑战。


 关注👇🏻「机器之心PRO会员」,前往「收件箱」查看完整解读 
更多往期专题解读内容,关注「机器之心PRO会员」服务号,点击菜单栏「收件箱」查看。


文章原文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 Assistant 智能体 大型语言模型 多模态交互 Agent架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