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锐护发品牌Befe不凡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近期网络不实信息的澄清及维权公告”与法律声明,称针对近日网络平台上出现的恶意攻击、造谣诽谤、伪造品牌历史以及诋毁产品质量等不实言论,品牌高度重视,已委托专业法律团队开展调查与维权工作。
与此同时,#章昊粉丝撕代言被品牌方告了#登上微博文娱版热搜,一度冲至第四位。在热搜话题下,充斥着章昊粉丝对Befe不凡的“不满”。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品牌遭代言人抵制
回顾事件始末。7月24日,新锐护发品牌Befe不凡正式宣布艺人章昊成为其首位干发喷雾系列代言人。但在官宣后,品牌却遭到了不少章昊粉丝在社交平台抵制。
青眼调查发现,粉丝抵制行为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质疑品牌为微商品牌,认为与章昊个人形象定位不符;其二,对品牌产品安全性与市场口碑存疑,如产品质量、品牌商标申请注册时间较新、品牌母公司苏州蓬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蓬客生物)被列为被执行人等;其三,认为经纪公司乐华娱乐过度追求短期商业利益,不顾艺人长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消息未官宣前,便已在章昊粉丝圈引发激烈不满,不少粉丝涌入品牌官方账号留言抵制,相关抵制内容迅速在小红书、微博等多个社交平台发酵,话题热度不断攀升。
例如,在Befe不凡官方微博于7月18日发布的一则品牌宣传微博的转发区,大量章昊粉丝留下“抵制低端代言”“撤回低端代言”等明确表达反对态度的言论。
截自Befe不凡官方微博
据悉,章昊是韩国男子演唱组合ZEROBASEONE的C位(中心)成员,2023年章昊参加韩国Mnet选秀节目BOYS PLANET,并在决赛成团夜中获得第一名,成为韩国选秀史上首个C位出道的中国人。
据青眼不完全统计,在美妆领域,章昊目前有5个美妆品牌代言合作,分别是3CE底妆代言人、MISTINE蜜丝婷青春代言人、蔻斯汀沐浴露代言人、OLAY水乳代言人及Befe不凡干发喷雾系列代言人。
随后,7月26日,Befe不凡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近期网络不实信息的澄清及维权公告”,称针对近日网络平台上出现的恶意攻击、造谣诽谤、伪造品牌历史以及诋毁产品质量等不实言论,品牌高度重视,已委托专业法律团队开展调查与维权工作。
截自Befe不凡官方微博
与此同时,Befe不凡官方微博还附上了一则律师声明,表示部分网络用户实施的发布不实信息、教唆他人诋毁、教唆他人投诉、威胁真实用户等行为,已严重侵犯了蓬客生物及其品牌的名誉权,相关涉嫌侵权主体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此外,Befe不凡还公布了部分涉嫌侵犯账号,从账号发布内容来看,和新代言人章昊高度相关,疑似章昊的粉丝。
对于网络上质疑的“因遭受攻击而临时决定”,Befe不凡还在声明里表示,选择章昊作为代言人是基于品牌发展战略与市场拓展需求,从2024年12月项目启动,到2025年5月最终确定应援内容,耗时数月,且均按照计划实施。
而对于粉丝所质疑的商标问题,Befe不凡在声明里也表示,核心商标“Befe”“不凡”等已获注册,为保护品牌商标资产,2025年5月补充注册“Befe.不凡”商标,且商标申请已被受理。
首次官宣代言人便“遭反噬”
公开资料显示,Befe不凡成立于2019年,是专注于头皮护理与发丝修护的中国生物科技美护发品牌,产品涵盖洗发水、护发素、免洗洗发喷雾等多个品类。此次的干发喷雾系列代言人章昊,便是Befe不凡所官宣的首个品牌代言人。
对于品牌而言,代言人是帮助品牌拓展和打响知名度的一种方式,尤其是粉丝消费能力强的“流量明星”,更能为品牌带来实际的销量红利。
但从此次事件来看,新的代言人的官宣,不仅没有为Befe不凡带来销量红利,反而让品牌陷入了舆论漩涡。
例如,官宣代言人后,有粉丝质疑品牌母公司蓬客生物曾被列为被执行人等企业风险问题,但青眼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进行系统核查发现,蓬客生物目前在该网站中并未有被执行的司法记录。
截自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此外,还有不少粉丝称Befe不凡为“微商”品牌,对品牌知名度、品牌力发起质疑。但青眼调查发现,从渠道来上,Befe不凡在主流电商平台均开设了店铺,天猫旗舰店粉丝数达83.1万,抖音旗舰店粉丝数也有45.2万,且产品曾登抖音商城品牌补水发膜爆款榜和人气榜TOP1。
在其他渠道方面,据品牌官方信息显示,Befe不凡已入驻屈臣氏、胖东来等全国主流零售渠道,今年2月线下终端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业务已拓展布局至海外15个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青眼调查发现,章昊所代言的干发喷雾系列产品和与该品牌另一款牛油果修护发膜产品是Befe不凡两大“明星单品”。在品牌天猫和抖音官方旗舰店中,牛油果修护发膜稳居销量榜首,干发喷雾则位列第二。
从这一方面来看,Befe不凡官宣其首位干发喷雾系列代言人,或也正是希望通过借助明星代言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其干发喷雾系列产品的曝光度,实现销售转化,打响品牌在干发喷雾领域的市场声量。
但此次代言风波,不仅未能提升品牌产品销量与品牌声量,反而引发舆论危机,使品牌陷入被动局面。
流量双刃剑下,品牌更需理性
在当前的品牌营销环境中,明星代言已成为美妆品牌重要的市场策略之一。
一直以来,粉丝数量、话题热度是衡量明星商业价值的关键指标,众多美妆品牌纷纷选择明星代言人,以期通过其广泛的影响力和粉丝基础拓展市场覆盖面。
但实际上,明星流量对于品牌而言是把双刃剑,在为品牌带来关注度的同时,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反噬。
例如,不久前,某防晒品牌在官方社交账号抽奖时,中奖网友的网名有侮辱奥运冠军孙颖莎的含义,事件曝光后,大量孙颖莎的粉丝在社交媒体抵制该品牌并要求公开道歉,该话题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时至今日,依旧有不少粉丝在社交平台持续发布抵制该品牌的内容。
无独有偶,今年3月,韩国知名演员金秀贤因卷入已故艺人金赛纶的争议事件,陷入舆论和法律的双重危机,其合作高端美容品牌“Dinto”虽暂停其代言活动,但依旧遭到消费者持续施压抵制,最终宣布解除与金秀贤的合约。
可以说,让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明星参与宣传推广,以此放大品牌声量,是美妆品牌提升业绩屡试不爽的策略。
但与此同时,明星流量也是一把双刃剑,更容易放大品牌隐藏甚至“不存在”的问题,让品牌陷入负面舆情的漩涡。
毕竟,流量并非一成不变,品牌需对流量秉持着审慎的态度,避免陷入“唯流量论”误区。单靠粉丝刷量堆砌起来的声量,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只有聚焦产品力本身,并将其转化为复购率,才是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眼”,作者:叁肆,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