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又一“国民饮品”悄然起势,它就是甘蔗饮。
苏州“麦甘蔗”门店,试营业期间就冲上了当地大众点评饮品店热门榜第1名。广州佛山的爆蔗,将甘蔗与油柑、芭乐等小众水果结合,开出100+门店。
与此同时,M stand、梁小糖等连锁品牌也在上架甘蔗饮品。
甘蔗,会是下一个流行食材吗?
试营业火上热门榜Top1,甘蔗专门店悄然起势
今年盛夏的饮品市场,跑出了好几家甘蔗饮品专门店。
苏州的“麦甘蔗”,试营业期间,就冲上了当地大众点评饮品店热门榜第1名。工作日进入其点单小程序,显示”前方300+单/700+杯正在制作中”,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该店位于苏州中心商场负一层,40多平的门店内随处可见甘蔗元素,中央是甘蔗造型的环形点单吧台和饮品制作区。
产品围绕新鲜甘蔗展开,分为神仙水、甘蔗、冰浆、鸳鸯、糖水5大系列,衍生出甘蔗汁、甘蔗冰、甘蔗冻等多种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所有饮品不另外加糖,只有“自然甜”一个选项,使用的甘蔗汁为门店现榨。
饮品的会员价在18.8~22.8元;糖水则以甘蔗冰或银耳汤为基底,自选搭配3种以上小料,单品20~30元。
网友分享较多的“神仙水”,由现榨甘蔗汁融合茉莉茶汤制成,“入口清甜不腻,冰凉回甘”。“开心似神仙”则是在此基础上叠加开心果奶盖,顶部铺上开心果碎,口感层次更加丰富。
消费者普遍表示,甘蔗汁让饮品更加清香清甜。还有网友感慨:“来自童年的味道”“太适合夏天了”。
无独有偶,来自广州佛山的爆蔗,将甘蔗与油柑、黄皮、橄榄、芭乐等岭南、潮汕地区的小众水果结合,卖火岭南甘蔗油柑王、潮汕甘蔗生榨黄皮等多个单品。
过去一年发展迅速,至今已开出100+门店,还开到了河南、新疆等北方市场。据创始人曹梓龙透露,整体门店月均实收在15万元以上,目标2026年突破300家。
各大饮品连锁品牌也开始推甘蔗饮品。
今年7月,M stand推出青芒甘蔗系列,以“酸味先行,甜味在后”为卖点,带来青芒甘蔗气泡特饮、青芒甘蔗气泡美式两款产品。尤其是后者,爽冽口感和撞色分层的视觉效果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打卡。
6月底,霸王茶姬现萃门店推出武夷大红袍系列,其中大红袍蔗柠茶用甘蔗汁的甜中和柠檬的酸,网友评价“清凉感直冲脑门”。
再往前追,梁小糖推出茉莉甘蔗奶冻,用甘蔗汁搭配横州茉莉和水牛乳奶冻,也收获了消费者的喜爱。
从“童年味道”到“网红顶流”,甘蔗是如何逆袭的?
在两广、海南地区,甘蔗汁一直是街头巷尾的常见饮品,而在北方,赶集、逛庙会时随手买一杯甘蔗汁,是无数80、90后的童年记忆。
伴随新茶饮的发展,甘蔗逐渐被茶饮品牌开发,甚至发展出单品专门店。
甘蔗到底有多大的市场潜力?我采访了相关从业者。
供应链成熟完善,容易标准化出品
资深饮品研发林静贤提到,早在10年前市面上就有甘蔗饮品专门店,但受限于供应链限制,甘蔗汁存在风味不稳定、难保存等问题,通常局限于现榨,难以标准化复制。
而随着NFC(非浓缩还原)和HPP(超高压灭菌)技术的成熟,甘蔗汁得以标准化生产。这不仅让甘蔗从“季节性产物”转变为“全年可用原料”,也简化了门店操作流程,为饮品门店应用提供了便利。
自带健康基因,“自然甜”更受欢迎
更关键的是,它踩中了消费者追求“天然”的消费趋势。
这两年,“零添加”“现榨”“天然”成为饮品的加分项,甘蔗恰好都符合。它本身就是糖原料,用它代替茶饮中的糖浆,既能满足甜味需求,又能传递“健康”信号。
此外,中式糖水、养生饮品的快速崛起,进一步带动了甘蔗的应用。
“甘蔗从去年就有火的迹象了,这与其天然属性和健康功效密不可分。甘蔗汁不仅解渴,还符合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容易引发复购。”资深研发梁永基说。
大众食材甘蔗,能跑出多大规模?
深入调查后我发现,甘蔗作为大众熟悉的食材,风味温和,很难如柠檬、青芒等给消费者留下深刻记忆点。
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做出“价值感”是关键。
1、鲜榨现做,突出天然健康
麦甘蔗专门在门店设置了甘蔗榨汁区,让消费者亲眼看见新鲜现制过程,提升消费者的信任感,加速购买决策。
虽然“自然甜“是优势,但目前市面上部分甘蔗饮品不设甜度选项,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林静贤提示,甘蔗汁甜度约14-16Brix(糖的百分浓度),在一杯饮品中完全替代糖且达到适口性,需要添加较多甘蔗汁,这可能会挤占茶汤空间,导致饮品的延展性受限。
因此,品牌在追求天然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满足个性化的口味需求。
2、复配小众原料,拓展产品形态
“甘蔗是一个大众品,所以我们和岭南、潮汕元素做了结合,搭配山竹、荔枝、龙眼、油柑、橄榄、黄皮小众水果,打造特色水果茶饮品。”曹梓龙说。
在麦甘蔗门店,除了现榨甘蔗汁,还变化甘蔗形态,比如将甘蔗冰作为糖水底料、用甘蔗冰和糯米改造冰浆,还用甘蔗汁做成冻冻小料,让甘蔗饮品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果汁形态。
梁永基也建议,甘蔗或可以与石橄榄或五指毛桃搭配,比如甘蔗石橄榄柠檬茶、甘蔗五指毛桃轻乳茶等,既有差异化和创意,又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新鲜感的追求。
3、生津润燥,放大甘蔗的功能价值
甘蔗汁水分含量高,且含有机酸,具有生津润燥的功效,这也是其一大卖点。
今年,茶米茶分别联动湊湊、呷哺呷哺推出“甘蔗柠檬”,风味酸甜清爽,被粉丝视为“火锅的灵魂伴侣”。
茶救星球的马蹄甘蔗奶茶,网友分享喝完有润喉效果,由此刷了一波存在感。
甘蔗专门店敢蔗打出“节节高升”的标语,放大甘蔗的美好寓意,也拓展了甘蔗饮品的消费场景。
林静贤还提出,甘蔗饮品可针对“夜间消费”开发无咖啡因饮品。“无论如何创新,都要回归一个核心:让消费者愿意为一杯好喝的饮品反复买单。”
结语
事实上,甘蔗的流行逻辑与“椰子水”十分相似。
通过天然属性切入健康赛道,再通过产品创新拓展边界。
只要品牌能持续输出“新鲜感”,甘蔗同样有可能从“短期流量”沉淀为“菜单经典”。
尤其随着消费者健康化、个性化、场景化需求的集中爆发,传统食材依然有机会通过再造重获新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咖门”(ID:KamenClub),作者:张瑾,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