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达林: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
◎本报记者 张 强 通讯员 侯钰斐
一盏孤灯,一杯热茶。时至暑期,正是潜心研究好时机。连续几日,傅达林独坐案前,键盘“哒哒”声如急雨,某最新军事法治报告初见雏形。
傅达林是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某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也是“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称号获得者。
工作之余,回顾这些年学科向战转型的蝶变之路,傅达林感慨良多。
他说:“现代战争是‘混合战争’,法律的较量越来越重要。着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法律较量与军事、政治、外交、舆论斗争等融为一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是军事法学者的重要使命。”
2017年,原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转隶国防大学。38岁的傅达林被任命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某系首任系主任。
2018年初,刚上任不久的傅达林带队到海军部队调研,某舰艇官兵纷纷提出疑问:“遇到海盗能不能开枪?”“抓到的海盗是捕是放?”“遇到他国军舰‘邀请’我共同执法该如何回应?”一线官兵提出的一连串备战打仗亟须研究解决的法律疑问,竟让傅达林和几个教授一时语塞,满肚子的法学理论却难以回应官兵热切的期盼。那一刻,他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也找准了突破前进的方向。
“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学科专业建设的种种‘危机’。”傅达林意识到,如果不能适应部队备战打仗需要,如果不能让学科真正“姓军为战”,如果培养的法治人才不能为部队战斗力作出贡献,几代人接力打造的特色优势学科,很可能面临萎缩甚至被历史抛弃。
回来后,傅达林就召集团队围绕转型升级开展“头脑风暴”。他对大家讲:“光讲理论,光讲规则,光坐在书斋里研究战争法,已经满足不了部队鲜活的实践需求,特色新兴学科也必须向战而行!”
从那时开始,傅达林就开始谋划一盘“棋”。而这第一枚“棋子”,就落在了“军事行动法”上。
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军事力量就应当跟进到哪里,相应的法律保障也必须延伸到哪里。傅达林开始带领团队,聚焦重点方向军事行动任务进行集智攻关。随着实践积累的日益深厚,“军事行动法”这一军事法新部门的体系化建构也全面推开。他筹划举办“军事行动法律保障”研讨会,在广泛调研与合作的基础上着手编制系列军事行动法律手册,建设军事行动法律保障智能辅助系统,研发全军首个基于强军网运行的智能机器人“军小法”,打造国内最齐全的国际军事法数据库……
这些年,从落子“军事行动法”,到谋划“战时军事法”,再到瞄准“新领域军事法”,傅达林在建构姓军为战的新时代军事法学征途上,一路劈波斩浪。
如今,傅达林又把目光投向了新领域新空间新样式战争法律问题研究。他说:“我们要在备战亟须的方向上深耕细耘,确保随时能点将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