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13小时前
[要 闻] 量化垃圾场甲烷排放有了精准“卫星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开发了一种全新的量化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的方法,并成功精确测量了全球102个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该研究发现,垃圾填埋场的管理方式对甲烷排放影响显著,露天垃圾场的排放强度远高于科学管理的垃圾场。此方法首次从全球尺度系统评估了不同填埋管理方式下的甲烷排放差异,为修正现有排放数据库的偏差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团队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垃圾填埋设施建设,并建立全球卫星监测数据共享平台,以共同推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

💡 卫星遥感新方法:研究团队利用空间分辨率达30米、光谱分辨率达10纳米的先进遥感卫星,结合创新算法,开发出量化全球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的新方法,实现了比传统方法更精确、更广泛的监测。

📊 排放管理差异显著:研究发现,垃圾填埋场的管理方式对甲烷排放影响巨大,露天垃圾场(缺乏严格防护措施)的平均甲烷排放强度是科学管理垃圾场的4.8倍,凸显了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 修正排放数据库偏差: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广泛使用的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严重低估了露天垃圾场的甲烷排放量,新方法为修正这些偏差提供了科学依据,使甲烷排放数据更加准确。

🌍 推动全球减排合作:研究团队呼吁加强全球垃圾填埋设施的完善,并建议建立全球卫星监测数据共享平台,以促进资源有限国家平等获取关键排放数据,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 遥感技术应用突破:该研究被审稿专家高度评价,认为其代表了遥感技术在固体废物领域的一个潜在突破,有望推动垃圾填埋场监测从孤立、零散测量转向大规模、连续性监测体系,类似天气预报的模式。

    科技日报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陆成宽)量化全球垃圾场甲烷排放有了更准的“卫星尺”。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获悉,该院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开发了一种量化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的新方法,并精确测量了全球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杂志。

    垃圾填埋场是全球第三大人为甲烷排放源,贡献了约18%的人为甲烷排放。精准监测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对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传统地面测量和模型估算方法存在覆盖范围窄、精度低、成本高等问题。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空间分辨率达30米、光谱分辨率达10纳米的先进遥感卫星,结合创新算法,成功识别并精准量化了全球102个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研究表明,垃圾填埋场的管理方式显著影响其甲烷排放,露天垃圾场(无严格防护措施)的平均甲烷排放强度是科学管理垃圾场的4.8倍。

    研究还发现,当前广泛使用的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严重低估了露天垃圾场的甲烷排放量。“我们的方法第一次从全球尺度,系统评估了不同填埋管理方式下的甲烷排放差异,并为修正现有数据库偏差提供了科学依据。”论文第一作者、空天院博士生童浩然介绍。

    基于这一进展,研究团队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完善垃圾填埋设施,并建议建立全球卫星监测数据共享平台,确保资源有限国家能平等获取关键排放数据,共同推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

    “卫星遥感技术能以传统方法无法企及的时空分辨率,在全球范围内统一量化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论文通讯作者、空天院研究员程天海说,“新方法不仅提升了监测精度和广度,为全球甲烷监测提供新方案,也将为制定减排政策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审稿专家高度评价了这项研究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他们认为,该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使垃圾填埋场监测能获得更清晰、更全面的数据,代表了遥感技术在固体废物领域的潜在突破。更重要的是,它有望推动监测模式从过去孤立、零散测量,向类似天气预报的大规模、连续性监测体系转变。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卫星遥感 甲烷排放 垃圾填埋场 气候变化 环境监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