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1小时前
深圳老板卖锂电池关键材料:年入35亿,全球第一,港股上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在中国和瑞士上市的锂电池隔膜生产商,近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寻求在香港主板上市。星源材质是国内锂电池隔膜行业的先行者,尤其在干法隔膜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并是中国唯一一家掌握干法、湿法及涂覆隔膜三种生产技术的公司。创始人陈秀峰克服重重困难,从贸易领域跨入高科技行业,通过与高校合作实现技术突破,最终将星源材质打造成国际知名企业。尽管近年来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挑战,星源材质正通过在马来西亚建设大型生产基地来拓展国际市场,以应对行业波动并寻求新的增长点。

🔋 **技术领先的行业先驱**:星源材质是中国首家掌握锂离子电池隔膜干法单向拉伸技术的企业,并在此领域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同时,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掌握干法、湿法及涂覆隔膜三种核心生产技术的公司,显示了其在锂电池隔膜制造领域的全面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 **创始人坚韧的创业历程**:公司创始人陈秀峰在没有相关技术背景的情况下,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无知者无畏”的决心,在锂电池隔膜这一被日本企业垄断的高利润行业中,通过与高校合作研发,克服了资金、技术和亲友反对等多重困难,最终实现了技术突破,开创了中国锂电池隔膜的自主生产。

📈 **市场地位与客户认可**:星源材质的产品自推出以来便获得了比亚迪、中航锂电等国内知名企业的采购,并成功进入LG新能源、三星SDI、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际和国内一线电池制造商的供应链,证明了其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

💰 **业绩挑战与国际化战略**:尽管星源材质营收有所增长,但近年来受行业价格战影响,利润出现下滑。此次选择在香港进行“第三次上市”,旨在募集资金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并大力推进海外业务发展,例如在马来西亚建设大规模生产基地,以期在海外市场实现新的增长,应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

🌐 **中国隔膜产业的崛起**:文章提到,中国动力电池用隔膜90%以上实现国产供应,高端产品对进口依赖显著降低。这反映了中国在全球锂电池隔膜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而星源材质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其发展历程也代表了中国本土企业在高端制造领域崛起的缩影。

近日,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源材质)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赴香港主板IPO上市。

星源材质是一家锂电池隔膜生产商,2016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23年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发稿时,星源材质市值164亿元。

锂电池隔膜是一种薄膜材料,夹在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起到“隔离”与“传导”的双重作用。它既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造成短路,又允许锂离子在电解液中自由通过,是锂电池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之一。隔膜与正极、负极、电解液并称为锂离子电池四大主材。截至目前,中国动力电池用隔膜90%以上实现国产供应,高端产品对进口依赖显著降低

星源材质是中国首家掌握锂离子电池隔膜干法单向拉伸技术的公司,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公司在干法隔膜领域的市场份额全球排名第一。此外,星源材质是中国首家及少数兼备全部三种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技术(即干法、湿法及涂覆隔膜)的公司。

01

星源材质创办于2003年,创始人陈秀峰是成都人,上世纪80年代在武汉上大学。毕业后去深圳打拼,先做贸易,1990年考入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干了8年。辞职后,又干过贸易、开过餐厅。2003年,创办星源材质的前身深圳市富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做电子产品、电子材料进出口贸易。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锂电池隔膜是一个暴利产品,但被日本企业垄断。

巨大利润吸引下,毫无经验的陈秀峰投身这个行业。先是尝试代理,但不顺利,之后干脆拿自己的钱加贷款自研。他与国内高分子材料研究权威院校四川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建立了具有排他性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始锂电池隔膜研发。

“如果这次没有成功,我多年从事贸易所获得的利润将全部打水漂,还会背负沉重的债务。”陈秀峰回忆道,“当时身边的亲朋好友也极力反对, 可我就是这么个倔脾气,看准的事情谁也拉不回来。其实我并不是学高分 子材料出身的,也许是‘无知者无畏’,我知道一旦踏上了这条路,就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2006 年,星源材质取得突破,解决了湿法隔膜制造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广东东莞樟木头投资建立了锂电池隔膜湿法制造中试生产线。

2008年,星源材质建好了两条干法隔膜生产线,这也是全国第一条隔膜生产线,星源材质也成为全国第一家具备隔膜生产能力的厂商。

星源材质的产品一出来,比亚迪、中航锂电就采购了。如今,星源材质的客户包括LG新能源、三星SDI、远景动力、村田、SKOn、SAFT、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和欣旺达。

02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星源材质营收分别为28.67亿元、29.82亿元、35亿元;毛利分别为12.85亿元、12.9亿元、9.84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7.48亿元、 5.94亿元、3.71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星源材质营收为8.81亿元,较增长24.79%;净利为505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2.36%。

近三年来,锂电池总体产能过剩,行业价格战不断,隔膜受冲击最大。因此,星源材质希望通过在港股“三次上市”募集资金,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进一步推动国际化业务的发展。

今年6月,星源材质马来西亚工厂(一期)项目建成仪式在槟城举行,星源材质马来西亚项目总投资接近50亿人民币,建成后锂电池隔膜年产能达20亿平方米。据测算,如果海外产能得以完全释放,将贡献集团一半的利润,相当于在海外再造一个星源材质。

国内券商研报预测,中国隔膜市场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到2030年国内隔膜年需求量有望达到300亿平方米以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铅笔道”(ID:pencilnews),作者:祝枝杉,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星源材质 锂电池隔膜 IPO 新能源 中国制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