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7月29日 19:32
浣熊餐厅、七鲜小厨,餐饮行业的“鲶鱼”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外卖行业硝烟弥漫,各大平台补贴大战引发关注。然而,在这场“狂欢”背后,美团高管对“被动卷入”的无奈以及商家们的痛诉,揭示了价格战的隐忧。文章指出,外卖大战并未带来实质性增量,反而消耗了本可用于提升食品安全和供应链的资源。在此背景下,美团的“浣熊食堂”和京东的“七鲜小厨”等“新物种”的出现,为餐饮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它们通过集合式外卖场地、明厨亮灶、跨品牌点餐以及菜品合伙人等模式,试图在满足消费者品质需求、打消卫生顾虑的同时,探索更健康的行业发展路径,尽管面临成本和运营挑战,但为行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外卖大战的无奈与隐忧:美团高管坦承“被动卷入”,指出激烈的价格战并未带来有价值的增长,反而可能挤压在食品安全、配送效率和供应链优化上的投入,长期来看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 美团“浣熊食堂”的探索:作为集合式外卖场地,浣熊食堂通过租赁场地给餐饮商家,强调“明厨亮灶”以提升食品安全感,并打破“一店一单”限制实现跨品牌点餐配送,旨在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便捷性的多元需求,但面临高昂的基建成本和运营复杂性。

👨‍🍳 京东“七鲜小厨”的模式创新:京东推出的“七鲜小厨”采用“菜品合伙人”模式,由京东负责选址、建店和运营,与餐饮品牌和厨师合作开发菜品。京东意图 leveraging 其供应链优势,提供高性价比且安全的食品,并表示目标并非抢夺正餐生意,而是争夺“幽灵外卖”的市场份额。

⚖️ 新物种的挑战与机遇:尽管“浣熊食堂”和“七鲜小厨”的模式尚存成本、运营以及与现有餐饮商家潜在竞争等挑战,但它们为外卖行业的“内卷”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有望在消费者日益关注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当下,成为推动餐饮行业健康升级的“鲶鱼”。

文 | 伯虎财经,作者 | | 林恩

这个夏天,外卖大战轰轰烈烈地进行,打得全民狂炫奶茶。

但这场外卖狂欢下,一些质疑声也开始浮现。美团高管的发声、餐饮商家的痛诉……这些声音,揭露了狂欢背后的隐患。

眼下,随着浣熊餐厅、七鲜小厨陆续面世,美团、京东正带着“新物种”到来,可能会给餐饮行业搅起些许水花来。

01 被迫打起来的外卖战

7月以来,外卖平台给出的战报一份接着一份。

7月13日凌晨,美团发布战报称,截至7月12日23时36分,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超过1.5亿单。

7月14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发布战报称,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单(不含自提及0元购)。

不过,这些战报没能得到“喜大普奔”的待遇。7月16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接受晚点LatePost采访时,对这场外卖大战给出了无奈的否定。

他很直白地在采访中表明美团的立场和处境——“我们本来不想卷,我们是被动卷入”。

王莆中表示,“我们等了四五个月,他们的补贴越来越疯狂,我们设想一下,我跟他们说,你们卷了没有意义,他们不会信,他们只会觉得你怂了,反而会更来劲。”

他列举2018年和滴滴在无锡的竞争案例,试图说明“打战”没有好处。“过了一年,我们拿无锡跟苏州、常州比,你会发现它跟那些没打的城市比起来根本没有额外增长。”

在他看来,外卖打战打完之后,并没有产生多少真正有价值的增量。这一次也一样。

不得不打的原因很现实。王莆中表示,“如果在主营业务上我们不参与的话,连转AI 的机会也没有了。”

阿里也许也不想打。虽然从结果来看,这场外卖大战最大的受益者可能就是阿里了。晚点LatePost在采访中提到,“我们了解到,上周六阿里本来是没准备发起竞赛的,他们以为你们要冲,你们以为他们要做冲。双方都在做防御动作,但在对手眼里,就变成了进攻动作。”

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将在未来12个月内面向消费者及商家启动“直补”计划,补贴规模达500亿元。

这场规模补贴,将美团与京东此前的“双人”博弈,彻底扭转成三个平台之间的较量。

王莆中的发声,可以理解为为这场大战“喊刹车”。更严厉的叫停,则发生在之后,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

其实,从直接的、眼前的利益来看,外卖战是利于消费者的。原本一杯二十块的奶茶,现在只需要几元轻松拿下。

但从长远来看,持久的外卖战也可能引发更多隐患。比如外卖大战消耗的大量资金、人力,本可以用来提升食品安全、优化配送效率、发展供应链等等。当资源向“价格战”倾斜,最后总会有些什么做出牺牲。

因此,比起外卖战,餐饮行业可能需要更健康的升级,让消费者以更愉悦的方式吃上好吃健康又不贵的饭。

那答案在哪里?浣熊餐厅、七鲜小厨的出现,也许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02 浣熊餐厅正式“上线”

基于过往一些外卖卫生事件,在部分消费者的认知中,渐渐形成了外卖不够卫生的印象,尤其是对“幽灵外卖”格外抵触。

早在半年前开始试水的浣熊餐厅,本质上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品质需求和打消个中顾虑。而时隔半年,选择在这个节点正式启动,自然有应对此次外卖大战的意图。

7月1日,美团宣布正式推出“浣熊食堂”。自去年底首店落地试水以来,截至6月30日,浣熊食堂在北京等地已经投入运营10家门店,其中老乡鸡、德克士、全聚德、云海肴等100多个餐饮品牌加入。

美团提出目标:未来三年,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

浣熊餐厅的模式,相当于美团自己租赁并打造了一个集合式外卖场地,将场地内的档口、厨房租给餐饮商家。

首先是餐饮卫生上。浣熊餐厅与卫星店一样,都强调“明厨亮灶”,通过透明开放原则进行运营,监督商家食品卫生安全的同时也打消消费者的安全顾虑。

其次是配送模式也有新变化。浣熊食堂打破“一店一单”限制,可以实现跨品牌点餐,比如同时点一份米饭+一杯奶茶,由骑手统一配送。

从卫星店到浣熊餐厅,美团的平台侧供给在进一步得到丰富。通过模式的多样性,去覆盖更多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这样创新的模式让行业、餐饮商家期待,但未来的经营依然存在一些挑战,比如成本压力、运营压力。

一方面,根据测算,浣熊餐厅一线城市单店基建投入约200万-300万元,若复制到低线城市回本周期会被拉得更长;另一方面,跨店点餐可能存在某商家“卡餐”等情况,如何在这些未知的可能情况和消费体验之间做好平衡,也是美团要解决的问题。

除了浣熊餐厅,京东的七鲜小厨也堪称“行业新物种”。

03 七鲜小厨,行业鲶鱼?

刘强东曾在一个月前提到,一个月后,京东外卖将推出与美团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且期待这一模式能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买到高性价比且安全的食品。

近期,这一商业模式面世了,即京东旗下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七鲜小厨”。

7月22日,京东宣布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投入10亿现金,面向全国餐饮品牌与个体厨师为1000道招牌菜招募合伙人。

京东强调,七鲜小厨采用菜品合伙人模式,合伙人只需要共同参与菜品开发。在选址、建店、运营上,京东会负责整体的组织和经营。

“简单来说,餐饮品牌有好吃的菜品,你来提供配方和研发;京东有很强的供应链整合和运营能力,我们来负责这些环节。”

七鲜小厨上线后,很快引发了一波质疑。最大的质疑莫过于,七鲜小厨是不是在抢餐饮店的生意?

关于这一点,京东做出回应,“可以很肯定的说,我们不是要抢餐饮店的生意,而是希望和优秀的餐饮商家一起,从幽灵外卖、黑外卖的手里,拿回本该属于品质餐饮商家的生意。”

京东的理由有三。一是会给合伙人100万的保底分成;二是定价10-20元,竞争的市场不是客单在30元、50元及以上的正餐厅;三是会充分考虑到附近的供给情况,更多选在幽灵外卖订单占比高的地段,并考虑菜品合伙人的已有门店布局。

结合此前,刘强东曾提到,“我们做(餐饮外卖)的逻辑是背后的生鲜供应链,这才是我所真正想要的。前端卖饭菜,我可以永远不赚钱,我只要靠供应链赚钱就可以了。”

七鲜小厨或许是京东结合自身供应链优势,以及避开外卖激烈内卷下的又一探索模式。

不过,在伯虎财经看来,以当下七鲜小厨的自营餐厅定位来看,与餐饮商家“狭路相逢”是难以避免的,京东的回应矛盾且无力。

但竞争未必是坏事。正如七鲜小厨自称的“餐饮行业新物种”,过去几十年里,餐饮行业尚未出现这样大规模的平台式餐饮。

在外卖内卷、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愈加注重的当下,京东凭借自身的供应链优势,有希望打造一个“胖东来式”的餐饮样本。对于行业和消费者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七鲜小厨也好,浣熊餐厅也罢,本质上都是在餐饮行业开了新的口子,比平台一味怼着外卖打、疯狂免单,更具有开拓意义。

参考资料:

1、新浪财经:浣熊食堂一边迭代,一边扩张

2、北京商报:三年开1200家“浣熊食堂” 美团再探外卖新可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外卖大战 餐饮行业 浣熊食堂 七鲜小厨 食品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