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25 年上半年, 北交所 IPO 受理数量显著提升, 单月新增受理公司数量远超沪深交易所, 成为 IPO 申报最活跃的市场板块, 供给端“ 量增+质优” 特征显现。 点评: 精选高质成长股, 增强资金识别效率。 本轮北交所IPO提速并非仅是节奏加快, 更体现为供给侧质量的系统性抬升。 2025年上半年, A股三大交易所共受理177家IPO申请, 其中北交所占比高达65%, 合计115家, 远超沪深。 尤其在6月30日当天, 北交所单日受理32单, 创历史新高。 从盈利能力看, 北交所受理企业利润中值普遍在8000万元以上, 伴随审核机制规范化、 财务门槛稳定落地, 供给质量的整体上移正在成为趋势。 覆盖技术密集型赛道, 体现“ 小巨人” 集中度。 结构上, 本轮受理呈现出明显的“ 制造+科技+新消费”多元并进特征。 相较以往以中小机电、 传统制造为主, 本轮新增项目中不乏半导体设备、 电子陶瓷、婴童食品、 医疗器械等方向的代表性企业。 产业维度的扩容不仅提升了北交所的市场覆盖能力, 也将进一步丰富其指数基础和ETF产品构成, 增强外部资金的参与意愿。 推动北交所迈向配置型市场。 申报提速对市场行为本身也具备风向标意义。 过去北交所供给端节奏相对平稳, 容易引发资金对存量个股的博弈集中。 而当前受理量显著放大, 叠加优质企业不断进入, 市场交易逻辑开始向“ 定价新标的+筛选对标股” 切换, 推动存量估值体系重构。 新股供给从“ 压制情绪” 转向“ 带动主题” 的逻辑正在形成: 申报企业的质量越高, 越容易带动资金情绪、 强化市场预期,从而实现供给与流动性的正向循环。 投资策略: 建议重点跟踪IPO受理端“ 结构+节奏” 的变化节律, 重点挖掘三类标的: 一是已受理或已问询的细分行业龙头型企业; 二是与受理新标的高度对标、 估值尚未重估的存量公司; 三是具备高市值、 高流动性、 符合指数纳入潜力的“ 类核心资产” 。 在节奏选择上, 优先关注拟募资规模适中、 产业方向明确、 机构预期充分的新股。 风险提示: 新股集中申报节奏存在阶段波动, 或对短期市场流动性造成扰动; 部分新项目估值预期较高, 需防范定价偏离基本面; 受理质量分布不均, 仍需关注结构分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