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程天海研究员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能够精准量化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期刊上。垃圾填埋场是重要的甲烷排放源,占全球人为甲烷排放量的18%。传统监测方法存在覆盖范围有限、精度不足和成本高昂等问题。新方法通过30米空间分辨率和10纳米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卫星,结合匹配滤波算法和积分质量增强法,成功识别并量化了全球102个垃圾填埋场的甲烷羽流及其排放速率,共检出367个有效羽流,实现了对全球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的精准量化。
🛰️ **卫星遥感技术实现精准监测**:该研究团队利用具备30米空间分辨率和10纳米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卫星,结合先进的匹配滤波算法和积分质量增强法,成功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能够精准识别和量化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这种技术克服了传统地面测量和模型估算在覆盖范围、精度和成本方面的局限性。
🌍 **全球系统评估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研究人员基于新方法对全球范围内的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系统评估,共识别并量化了102个垃圾填埋场的甲烷羽流及其排放速率,从中检出了367个有效羽流。这为理解和管理全球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 **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的重要性**:垃圾填埋场是全球第三大人为甲烷排放源,约占全球人为甲烷排放量的18%。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其精准监测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制定减排策略至关重要。该研究成果的发布,为填埋场甲烷排放的精准量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人民财讯7月29日电,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程天海研究员团队在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监测领域取得研究进展,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开发了一种精准量化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的新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对全球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系统评估。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025年7月2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垃圾填埋场是全球第三大人为甲烷排放源,约占全球人为甲烷排放量的18%,对其开展甲烷排放精准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甲烷排放监测主要依赖地面测量和模型估算,存在覆盖范围有限、精度不足、成本高昂等问题。该研究团队利用30米空间分辨率和10纳米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卫星,结合匹配滤波算法和积分质量增强法,识别并量化了全球范围的102个垃圾填埋场的甲烷羽流(气体从排放源释放后形成的一种羽毛状扩散结构)及其排放速率,共检出367个有效羽流,实现对全球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的精准量化。(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