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7月29日 11:48
土味短剧怎么成了日本人的“精神鸦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短剧凭借其“爽点密集”的特点,在日本市场迅速走红,多款短剧APP登上应用商店前列,甚至超越Netflix。针对日本用户喜好,内容从“霸总”转向“大小姐逆袭”、“职场复仇”等更贴合当地文化和心理需求的题材。虽然存在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但通过本土化制作和精准营销,“土味短剧”成功俘获了大量日本用户,特别是30代白领和家庭主妇,成为她们碎片化时间里的“解压神器”。这种现象也引发了关于未来审美疲劳和持续吸引力的讨论。

🎬 中国短剧在日本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DramaBox、TopShort等APP在日本应用商店表现突出,甚至超越了Netflix,表明中国短剧内容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这得益于其“短平快”的传播模式和高密度的“爽点”设计,能够快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 短剧内容在日本市场的成功,关键在于本土化策略的运用。针对日本用户对“霸总”情节接受度不高,而对“大小姐”、“职场复仇”等题材更感兴趣的特点,制作方调整了剧情设计,例如《大小姐整顿职场霸凌》等剧集,更贴合了日本社会语境下的“反差爽”和“情绪价值”需求,从而获得更高的观看量和用户喜爱度。

💰 短剧的付费模式在日本用户中也得到了接受。尽管季度会员和年费会员的充值门槛不低,但许多APP仍能实现百万级的收入规模。这背后既有日本用户付费习惯的支持,也反映了用户对于“土味短剧”套路带来的“上头”体验的狂热追捧,愿意为此付费解锁更多内容。

🎬 中国团队积极推动日本本土短剧制作,通过与日本制作人员合作,将成熟的中国短剧剧本进行改编和拍摄,甚至开发原创剧本。这种合作模式旨在克服语言和文化隔阂,提供更贴近日本观众审美和价值观的内容,让更多日本演员和制作人参与其中,形成“日本短剧工厂”。

🤔 短剧的流行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用户,特别是日本“社畜”群体,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对碎片化时间里寻求“速食快乐”和“解压”的需求。短剧的简单逻辑、狗血剧情、高颜值演员以及竖屏设计,恰好满足了用户在通勤、休息等时间段的娱乐需求,成为一种“精神鸦片”。

“都中了药了,还乱跑什么?”

“萧皓阳你这个混蛋!”

竖屏画面中的男女开始卿卿我我,而屏幕对面是一个日本学生,她紧紧捂住耳机。尽管里面讲着中文,她还是生怕缠绵之音外漏。此时此刻,距离下一堂课只剩5分钟,布满红色血丝的眼眶中透露着焦急的兴奋。

就在昨晚,她在TopShort的短剧APP上看起了《保洁员竟是女总裁》,没想到越看越上头,还往软件里充了2000日元开通后续剧情。

凌晨两点,她终于看到女主从扫地小妹秒变财阀千金,啪啪打脸刻薄店长。现在,小美又要在另一个平台里看一个名叫《他拥冷月入怀》的短剧,直到上课铃响起,她才意犹未尽地关掉手机屏幕。

是的,中国短剧已经在日本市场高歌猛进,精准抵达每一位手机用户。

2024年,中国短剧进军日本,DramaBox、TopShort、Shortmax和NetShort等几家短剧APP在日本平分秋色,TopShort还硬是超过流媒体巨头Netflix,登上日本应用商店第11名。APP里,翻译成日语的中国原创剧情登上热搜榜,“拿捏”日本人口味的“日式爽剧”也层出不穷。

海外短剧APP要生存,离不开付费制。折算成人民币,500块钱的季度会员、1500块钱的年费会员充值门槛并不低,但不少APP仍坐拥百万收入规模。这背后,除了日本用户的付费习惯,也离不开日本用户为中国短剧套路的狂热拥护。

最近,我在dorama box的APP上看中国的短剧上头了。

太喜欢复仇和身份转换的剧情了。

看得停不下来。

托它的福啊,充一次就要……

1周就要2000日元。

就算是首充优惠,2周也要1500日元……

好坑啊!

那么,这些“土味短剧”是怎么让日本人欲罢不能的?

爽在“总裁”还是“重生”?

中国短剧的精髓,不仅在于言情小说和修仙小说的加持,更离不开“总裁”“重生”这些“爽点”。虽然近几年来也有不少《家里家外》这样的温情剧,但在国内,更多是“霸总一巴掌扇飞小三”,或者“三年之期已到,恭迎龙王回归”等爽文剧情。

但到了日本,一些“土味”元素就必须要“改头换面”了。

日本人不爱“霸总”,但对“大小姐”情有独钟。比如《大小姐整顿职场霸凌》讲述了一位总裁千金以实习生身份加入公司,不屈服于欺凌,还挺身而出的故事。“真假千金”、手撕“绿茶”女配等“传统艺能”依旧抓人眼球,这使其成为目前TopShort观看量最高、反响最好的日本本土短剧之一。

比起“霸总”,“大小姐职场翻身”竟然是短剧在日本如鱼得水的流量密码?把语境转换到压抑个性、等级森严的日本社会,就不难理解了。试想一下,当社畜们想依赖短剧释放压力,突然看见职场里碰上的“油腻”上司变成剧里吆五喝六、随意裁定员工生死的男主,他们很难忍着不适感代入角色,更别说上头了。

与之相对地,大小姐复仇的“反差爽”,是一种高性价比的“短逃离”方式,观众更愿意为它买单。

观众群也很有意思。在日本短剧用户中 女性占七至八成,尤其是30代白领和家庭主妇。她们在地铁上、午休时刷短剧,“复仇”的故事核心为她们提供了一层层的情绪价值。男观众虽然占比不高,但光“整顿职场霸凌”这一点也能妥妥满足“社畜”们的白日梦。

作为中国短剧的“必杀技”——反转、狗血、高潮,出口海外也是一样不少,这样才更容易吸引观众上头氪金。但是,制作者们往往需要在本土化和短剧特色之间做平衡。比如说“打脸”,出于日本人的法律意识,观众不太能接受。然而一些制作人们还是选择保留下来。

“不打脸,那还能叫短剧吗?”

日本也要有自己的“短剧工厂”

中国短剧的崛起,真是一部草根逆袭史。2018年,短剧还在抖音、快手上“小打小闹”,就算火了也难登“大雅之堂”。而到了2024年,短剧行业产值规模飙升至504亿元,红果等短剧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背后还有腾讯、百度撑腰。法律备案和内容监管也让短剧和电影、电视剧一样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道路。

中国短剧出海也是顺势而为,甚至有短剧公司认为,“不出海就是等死”。中国短剧的推广沿用了国内的“投流”大法——10%成本砸制作,80%砸广告。在日本的Ins、YouTube上,短剧广告铺天盖地,精准推给日本观众。做美甲、做家务、在上班上学的路上,那些恋爱复仇的广告侵入各大APP,让日本人看得上头过瘾,心甘情愿氪金解锁下一集。

“好想给短剧多多氪金哦“”

但日语字幕翻译和配音仍然会带来违和感。于是,中国团队直接“下场”,教日本人拍本土日式爽剧。

日本的短剧制作包括完全由日本制作人员拍摄已验证的爆款剧本、中日制作人员合作拍摄已验证的爆款剧本、开发日本原创剧本等。和雅文化的CEO金光国称,中日合作拍摄已验证的爆款剧本是目前唯一跑通的路径。

而身为中国人的金光国,则利用熟知中国短剧套路的优势,大胆地让草根演员夸张表演,穿上华丽的服饰,怼脸拍摄。而这与日剧中朴素的服化道以及小清新的色调大相径庭。可以说,短剧让日本的演员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也让日本观众在更熟悉的文化背景之下,感受短剧带来的冲击。

在未来,提高自制剧产能将是出海平台在日本的重点,本土的短剧公司和专业摄影棚会像APP一样蓬勃发展。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日本短剧男主不再是中国的土味“霸总”,而是更多让日本人能够迷恋的花样男子或者大小姐,并且还要让他们像“嗑”了一样在短剧世界里无法自拔。

都上头,谁也别笑谁

当然,文化壁垒不会因为短剧而消弭。一些油管博主并不理解,在《龙年大吉之衣锦还乡》里,为什么总会出现一句“大过年的”。

“这个人他撒谎大过年的”,我们很怀疑这翻译对吗?

以及各种打脸等暴力剧情,日本人会觉得,“这真的可以吗?”

“中国的短剧太无情了hhh”

短剧逻辑简单,剧情狗血,但一向严谨的日本人面对短剧也会倒戈。繁忙的“996”生活、挤爆的地铁、永远加不完的班,这些都让“社畜”们只想在碎片化时间里找点“速食快乐”。短剧的“短平快”正好对症下药:竖屏设计,爽点密集,不用动脑就能“上头”。哪有时间让你细想逻辑?

我打游戏的时候经常看到这种广告宣传,主角要么是有个生了就跑的富豪母亲,要么是平白无故被总裁追求的小白兔hh。

一边悠悠哉哉看短剧,一边做饭,太解压了。饭就随便做做,等会儿好好放松一下。

更别提演员的“颜值BUFF”。短剧里的俊男美女让日本观众直呼“养眼”。

对了,最近我对中国短剧上头了。

在TikTokLite上看“大小姐华丽登场”,里面的主角好可爱。

我查了一下,也不知道这位女演员的信息。

可能短剧大部分都是新手演员吧……

好多可爱的中国女孩。

或许正是这种“无脑爽”让短剧成了日本人的“精神鸦片”,刷着刷着就忘了时间。

中国短剧继续在日本“杀疯”

2025年,中国短剧市场预计突破680亿元,全球影响力还在飙升。

从翻译中国原创的“霸总”剧,到教日本人拍“大小姐逆袭”,中国团队硬是把短剧变成了日本社畜的“解压神器”。

但问题也来了:这股“短剧”热潮会一直火下去,还是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呢?未来,中国短剧会继续俘获日本观众的心吗?或许,只有未来才能揭晓答案。

不过春宵苦短,先爽了再说吧!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国短剧 日本市场 短剧出海 本土化 社畜解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