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7月29日 10:30
房地产投资前景TOP50城洗牌:深圳反超广州,二线崛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CRIC发布的2025中国房地产投资前景排行榜显示,上海、北京稳居前两位,深圳超越广州跃升至第三。杭州、成都保持第四、五名。天津、海口、珠海、三亚、兰州和烟台等城市排名显著上升。榜单TOP50城市汇聚了全国34%的常住人口、50%的GDP和50%的商品房成交面积。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庞大的流动人口支撑着这些城市强劲的购房需求,特别是TOP20城市未来年均仍有3亿平方米的增量需求。下半年楼市有望在政策合力下企稳筑底。

🏙️ **一线城市优势巩固,上海北京稳居前二:** 上海和北京凭借显著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优势,已连续11年位列全国房地产投资前景榜单前两位。两城常住人口均超2000万,人均住房面积不足38平方米,既有大量刚需,也存在巨大的住房改善空间。

🚀 **深圳排名大幅跃升,经济活力与人口吸纳能力凸显:** 深圳从去年的第七位升至第三,得益于强劲的经济活力(近两年GDP平均增速6%)和人口吸引力(常住人口年均增长33万人),以及临近香港带来的人才优势。深圳通过发展高品质住宅满足改善需求,成交金额逆势上涨23%。

📈 **杭州、成都表现稳定,二线城市潜力显现:** 杭州和成都作为二线城市的佼佼者,稳定占据第四、五名。两城商品住宅成交金额均在2500亿以上,库存消化周期健康(18个月内),房企投资热情不减,土地溢价率远高于二线城市平均水平。

🔄 **城市内部排名洗牌,二三线城市分化加剧:** 2025年榜单中,二线城市数量增加,部分三线城市跌出50强。天津、济南、南宁等二线城市因库存表现优异排名上升。温州、中山、珠海、三亚、儋州等沿海三线城市则受益于需求侧支持和人口流入,排名明显提升,特别是海南岛的三亚、儋州受益于封关预期。

💡 **核心城市需求潜力巨大,政策驱动市场新模式:** CRIC测算,TOP20城市年均增量住房需求达3亿平方米,主要由人口持续集聚和存量住房改善驱动。未来政策将聚焦释放积压需求(新型城镇化、棚改、高品质住宅)和盘活存量资源(收储、闲置用地回收),以达到供求新平衡,推动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到来。

近日,CRIC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地产市场进行大起底,在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房地产投资前景排行榜中,房地产投资前景TOP50城市迎来洗牌。

2025年投资前景TOP5城市位次发生变化,上海、北京仍稳居前二,2024年排名第三位的广州被深圳取代,而去年深圳排在第七位,广州排名下降了3个位次,排到了第6位。杭州、成都作为二线城市中的翘楚,今年仍稳定在第4、5名的位置。

另外,天津、海口、珠海、三亚、兰州和烟台排名显著上升。

数据显示,这50个城市拥有全国34%的常住人口,集中了50%的GDP,并且商品房成交面积也达到了全国的50%。

在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超过1.3亿的流动人口支持下,TOP50城市购房需求表现始终处于全国前列,尤其是TOP20城市未来仍有年均3亿平米的增量需求。

TOP20城市所释放的存量置业需求,也将与政策端形成合力,2025年下半年楼市有望走出更加明确的筑底企稳行情。 

上海、北京稳居前二

二线城市多一个

在最新的中国房地产投资前景TOP50城市中,上海、北京以绝对优势继续排名前二,这两个一线城市在供给侧和需求侧方面均具有极为显著的优势,且两地已经连续在全国房地产投资前景排行榜TOP2的位置上长达11年。

上海和北京投资前景不相上下,常住人口均超2000万,且人均住房面积不足38平方米,这意味着两个城市既有大量刚需,同时也拥有着更大的住房改善空间。

深圳排名从去年的第七位跃升至第三。原因在于,深圳有着更强的经济活力和人口吸纳能力,疫情解封后2年GDP平均增速达到6%,2023年以来常住人口增长33万人,在TOP10城市中均高居第一,再加上大量优秀企业集聚、以及临近香港带来的人才集聚优势,这些都是楼市需求侧最重要的支撑。

实际上,深圳通过供给侧方面发展高品质住宅进一步对存量改善需求挖潜,整体楼市呈现出了更强的发展韧性,据CRIC监测数据,2024年深圳商品住宅成交金额达到3216亿元,同比上升23%,是TOP5中唯一成交金额上涨的城市。

杭州、成都近年来一直稳定在第4、5名的位置。这两个城市特征极为相似,两地商品住宅成交金额都是在2024年才出现转降,且成交金额均维持在2500亿以上;其次库存风险可控,两个城市狭义消化周期均在18个月以内健康范围;还有一点是房企对这两个城市的投资热情不减,高溢价地块频出,2024年杭州和成都经营性用地平均溢价率分别高达14%和7%,远高于二线城市4%的平均水平。

各能级城市内部排名出现明显变动。TOP50城市中有18个三线城市,较上年减少一个,相对应的二线城市较去年多了一个,二线城市中长春跌出50强,银川和兰州补位,三线城市中徐州、江门、镇江、廊坊、嘉兴消失,三亚、湖州、惠州和烟台跻身50强。

二线城市中天津、济南、南宁等城市排名显著上升,主要是得益于库存指标方面的优秀表现。三线城市中,温州、中山、珠海、三亚、儋州等沿海城市排名明显上升,主要是得益于需求侧支持,外来人口较多,改善需求较强,其中位于海南岛的三亚、儋州,更是在2025年封关预期下,需求侧迎来了新的增长点,如三亚在2024年交易量延续高位的基础上,2025年上半年三亚商品住宅成交增幅接近五成。

目前来看,资源仍集中在这TOP50城市,参考2024年数据,50城拥有全国34%的常住人口,集中了50%的GDP,并且商品房成交面积也达到了全国的50%。

在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超过1.3亿的流动人口支持下,TOP50城市购房需求表现始终处于全国前列。

TOP20城市未来仍有

年均3亿平方米增量需求

随着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城市间规模分化愈加显著,行业投资、成交规模也在进一步向头部城市集中。

因此聚焦TOP20城市来看,据CRIC测算,这20城年均增量住房需求仍可达到3亿平方米。主要是人口持续集聚叠加存量住房改善推动。

从人口规模来看,TOP20城常住人口合计有3亿人,超过全国总人口的21%,其中上海、北京、重庆等超大城市常住人口更是超过了2000万,人口密度优势显著。

此外,这些城市具有较强的人口虹吸效应,比如重庆、济南等城市,这些城市城镇化率较低,一部分户籍人口转化将成为需求增量补充,而即便是城镇化率已超70%的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市民化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0城住房改善需求同样强劲,年均增量改善需求合计1.4亿平方米。分城市看,成都、重庆改善性增量住房需求超过1000万平方米,上海、武汉、天津也在800万平方米以上。

未来,人口持续向核心城市集聚叠加家庭住房条件升级,将共同支撑 TOP20城年均3亿平方米的增量需求。

随着各地主管部门加力促进库存减压,在达成供求关系新平衡之后,市场预期得以改善,TOP20城市所释放的存量置业需求,也将与政策端形成合力,促进各地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更快到来。

第五次中央城市会议召开明确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新时代,未来以城市发展为核心的稳市场政策将从以下两大方面重点铺开:需求方面通过做好城市发展工作,加快释放积压的住房需求,通过推行落实新型城镇化、棚改旧改、保障安居、发展高品质住宅等工作,满足外来人口、老旧危房居民、外来人才、更新换代等方面的住房需求;供给方面加快落实存量住房、存量用地和闲置用地的盘活工作,通过收储商品房用作保障房、土地收储、闲置用地回收等举措,加快解决当前依旧面临的高库存问题,并继续严控新增住宅用地规模,让市场更快达到新的供求平衡点。 

在此背景之下,考虑到城市之间积压需求规模、库存问题大小的差异,2025年城市间的回稳表现将显著分化,少数外来人口众多、前期库存问题不大的城市表现将持续突出,并成为现阶段稳市场的标杆城市。而前期超量出让大批土地,发展规划过于超前的城市,其稳市场进程将稍慢一拍。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投资核心城市核心区域的策略基本趋同,在城市的比较上,还应更加重视不同城市之间需求潜力和供给关系,重点关注近年来库存压力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交易流速居于前列的核心城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丁祖昱评楼市”,作者:编辑部、CRIC研究,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房地产投资 城市排名 市场趋势 上海 北京 深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