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

工作人员正操作阿克苏阳光热力智慧供热综合管控平台。 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 付丽丽
眼下正值盛夏,但阿克苏阳光热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热力”)与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已在提前谋划冬季供暖工作。他们正在升级新疆阿克苏市城区冬季供热数智化系统,争取在年底的节能供暖中取得更大成效。
阳光热力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2023年,阳光热力与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携手,以智能感知、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为核心,基于数字化仿真模型,定制化打造了阿克苏阳光热力智慧供热综合管控平台,推动供热系统从人工经验驱动转向数据智能驱动。这就像给整个城市的供热网络安装了一个“智慧大脑”。
数据显示,使用该平台后,在2024—2025年阿克苏采暖季的5个月时间里,二氧化硫年均减少排放约142吨;标准煤节约超1万吨,二氧化碳减排约2.8万吨,相当于25万棵冷杉30年的固碳量。依托多热源智能调度算法,电厂余热等低成本热源被优先启用,碳减排量相当于7500辆汽车全年碳排放量。“这些数据背后,是算法对每一度热量的‘绿色解码’。通过智慧化调度,传统供热的‘高碳基因’转变为‘低碳密码’。”阳光热力相关技术负责人说。
作为新疆阿克苏水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克苏水务集团”)旗下企业,阳光热力自2014年以来一直负责承担阿克苏市城区集中供热任务。近年来,阿克苏水务集团积极构筑城市供热“数智防护盾”,为城市供热解困增效。
在阳光热力调控中心,一块巨型屏幕实时跳动着阿克苏全市供热数据——这是基于自主知识产权构建的“城市供热数字孪生体”。阿克苏水务集团总经理尹正护说,它就像是给供热系统建了一个“虚拟副本”,能像天气预报一样预演未来的热负荷波动。过去供热全靠老师傅经验,现在每焦耳热量都经过算法“精打细算”。比如,通过构建某区域管网改造仿真模型并进行预演,项目实现管道材料用量节省12%,工期缩短近两个月,从源头实现了降本增效。
在阿克苏的供热网络中,每个热源厂、热力站都配备了专属“智能管家”。多智能体系统实现供热系统“神经末梢”全覆盖,实时采集供温、压力、流量等数据。相关信息经边缘计算与云端AI分析后,形成精准调控策略。尹正护举例说,当阿克苏市城北新区遭遇寒潮时,徐矿集团新疆阿克苏电厂的热源智能体与城北燃气供热中心的调峰智能体就可以自主启动热负荷接力,10分钟内完成跨区域热量精准调配,实现“自感知、自决策、自协同”。
不仅如此,智能预警平台还可发出警报,并触发处置预案。这就如同给供热系统配置了“安全雷达”,平台可提前至少15分钟捕捉设备故障征兆。2024年,系统累计预警有效率达99.2%,成功避免了23起重大事故。
同时,掌上供热App的AR巡检功能,让运维人员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查看设备健康状态。当换热站突发停电,系统还能够自动切换至应急热源,整个过程无须人工介入,如同为供热系统配备了“备用心脏”。
阿克苏水务集团董事长丁永军告诉记者,公司未来将强化设备预测性维护、精准负荷预测及专家级知识库等核心功能,真正实现供热业务流程自动化,具备24小时智能监控能力,全方位保障供热系统稳定运行。预计2025—2026年采暖季,平台将实现热负荷预测准确率超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