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信创谷”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到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突破,再到南港工业区的绿色转型,天津用一个个“硬核”成果,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十四五”科技创新答卷。

扫一扫 “码”上见
◎本报记者 陈 曦
渤海湾畔,百年工业重镇天津正书写着新时代的转型答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摇篮,天津市在“十四五”期间,以“三新”(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为引领,以“三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为抓手,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1年以来,天津着力构建“1+3+4”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巩固提升绿色石化、汽车、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四大新兴产业,多个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从“中国信创谷”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到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突破,再到南港工业区的绿色转型,天津用一个个“硬核”成果,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十四五”科技创新答卷。传统工业基地焕发新的生机,津沽大地迎来蝶变,一个更具活力、更富创新力的天津正加速崛起。
信创产业拔节生长
在贵州高速公路联网中心,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稳定支撑着智能收费系统。大屏幕上,贵州省ETC数据实时跳动,国产CPU快速处理信息,AI算法精准预测车流。这套完全自主的解决方案已在全国多个省份落地,为通行车辆提供毫秒级响应。
“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重大突破,更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屏障。”麒麟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麒麟软件”)市场与政府事务部总经理李震宁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操作系统是信息系统的核心,涉及关键领域的数据安全。但长期以来,国外系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我国信息安全始终存在“后门”风险。
2020年,麒麟软件在天津成立,同年推出了我国自主创新的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该系统在底层安全架构和软硬件兼容性方面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基础软件领域的安全可控能力。
“十四五”期间,麒麟软件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坚,进一步打造了“星光麒麟”万物智联操作系统、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AI版以及银河麒麟智算操作系统。目前,这些创新成果全面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助力党政、金融、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的信息系统国产化自主升级。
天津滨海高新区正成为这场变革的重要引擎。走进位于天津滨海高新区的“中国信创谷”,创新发展的蓬勃气息扑面而来。“我们拥有飞腾、麒麟软件等领军企业,中国信创四大整机制造商我们占两家,全国六大CPU厂商我们占两家。”天津滨海高新区信创局副局长赵林杉如数家珍地介绍。近年来,紫光云、中软信创等一批新锐企业也纷纷选择在此落户发展。
在政策支持方面,滨海高新区展现出了强大力度:每年拿出10亿元专项资金,设立总规模240亿元的13只产业基金,组建由130家单位参与的产教联合体。目前,高新区已聚集1000多家生态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信创体系,产业总体规模突破720亿元。
“未来3年,我们要再引育100家重点企业,逐步建成全国创新能力最雄厚、产业链条最完整、产业生态最完善的一流信创产业集群。”赵林杉信心十足。
生物医药产业硕果累累
“这款多糖蛋白结合疫苗能让婴幼儿更早获得免疫保护,效果更强、更持久。”在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康希诺生物”)的实验室里,该公司首席科学官朱涛博士手持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证书,向记者详细介绍获奖的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关键技术。这项曾长期被国际制药巨头垄断的核心技术,如今终于在天津实现自主创新。
“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走自主研发的创新之路。”康希诺生物董事长宇学峰回忆起创业历程时说。这位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国的科学家,带领团队经过多年攻关,不仅成功攻克了多糖蛋白结合技术难题,更构建起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平台等五大国际领先技术平台。
康希诺生物基于多糖蛋白结合疫苗技术研发的亚洲首款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曼海欣,将首针接种年龄大幅提前至3月龄;其采用独创双载体工艺的13价肺炎结合疫苗,则显著提升了疫苗的免疫效果。
这些创新成果的问世,离不开天津市政府精心培育的创新生态。从企业注册到人才引进,从专利申报到市场拓展,天津经开区为康希诺生物提供了全方位“保姆式”服务。2025年初出台的《天津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则以25条精准政策为创新企业保驾护航。
2024年,天津市生物医药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6.96%;188个在建项目总投资超过535亿元,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我们将持续巩固现有优势,同时积极布局细胞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天津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朱玉兵表示。随着创新要素的持续集聚,天津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向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稳步迈进。
绿色石化产业聚链成群
在天津南港乙烯装置区,智慧实验室里的机器人以0.025毫米的精度完成样品分拣;世界级绿色立体库内的5G无人车在黑灯下自如穿梭,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操作;国内首创乙烯装置与液化天然气冷能耦合利用技术,每年节电30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相当于种植660万棵绿树……一系列创新勾勒出高效、智能、绿色的天津现代化工新图景。
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天津南港乙烯投资超过300亿元,建成国内首套10万吨/年具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装置,其产品被誉为“材料领域的皇冠明珠”;建成世界单线产能最大的高密度聚乙烯装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核能、医疗等高端领域。
“作为天津市绿色石化产业链‘链主’‘领航’企业,我们以南港乙烯为龙头,持续推进与国内外头部企业合资合作,做大做强‘产业+创新’生态圈。”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王百森说,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将极大助推我国聚烯烃等细分领域快速发展。
在“头雁”项目带动下,天津绿色石化一体化集群发展态势愈加清晰,“油气开采—原油加工—烯烃衍生物生产—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制造”上中下游全产业体系愈加健全,形成“油头—化身—轻纺尾”全链条高端石化产业格局。
亮眼的数据印证了产业的蓬勃生机:2024年,天津绿色石化产业实现产值近45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五分之一,与2021年相比,产值增幅接近12%,增加值增速达5.8%,成为支撑天津工业经济稳健前行的“压舱石”。
随着产业集群效应加速释放,天津绿色石化产业链正蓄势待发,即将迎来发展的爆发期。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发展处处长张玉忠表示:“天津市将坚定不移地推动石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提高炼化一体化水平,打造南港石化科创中心。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为全国石化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