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美团王莆中专访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虽然信息量很大,甚至还有不少矛盾的说法,但在我看来,其中最关键的点就是一个:美团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市场份额70%。现在来看,当时的美团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根据今天最新消息,淘宝闪购和饿了么联合宣布,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超过9000万(不含0元购及自提)。此前的7月14日,淘宝闪购已宣布日订单峰值连续两周超8000万,订单量呈稳定且持续提升趋势。
其实破9000万早就在意料之中,更让我欣喜的是另外一个关键指标:准时率。
虽然连续两周国内大范围强降雨,但淘宝闪购的订单准时率居然稳定在了96%。
这意味着什么?
曾经被视作美团强大护城河、由数百万活跃骑手构成的即时配送网络体系,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高的壁垒,经过订单暴增以后,饿了么骑手网络也随之迅速扩容,以96%的准时率承接住了这连续两个周末的9000万订单。
美团的骑手网络护城河已经不再是独家垄断的资源,阿里也拿到了这张船票,也是国内唯二具备每日配送近1亿单外卖闪购订单的公司。
需要注意的是,阿里公布的这个数据不包含零元购和到店自提订单。考虑到美团的日订单在1亿左右(除去3000-5000万单的零元购和到店自提),阿里稳超9000万,事实上已经非常逼近美团。
再加上京东的2000万单,那么也就是说,美团现在有效订单的市场份额可能不足50%,半壁江山已经没了。
这个数据也在第三方机构哪里也有体现,这个图表我之前分享过,由于饿了么主要覆盖一二线城市,本身客单价就更高,所以7月初的成交额已经占比40%,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可以互相印证:
作为一名投资者,一个互联网行业的长期观察者,这让我颇感兴奋,因为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这样的大逆袭剧情了,而且这一切都只是在短短三个月内发生的!
当然,总会有人质疑这是否可持续,是不是补贴停了,市场还会回到从前?
我只能说,这些想法是难免的,但又过于表面化,需要深刻理解淘宝战略意志。
早在5月份,我就判断阿里做淘宝闪购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期发展战略,从具体落地的动作来看,阿里也是非常重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并不是片面追求短期数据好看。
比如零元购冲订单这件事,阿里没能力做吗?肯定也有,而且很可能比美团冲的峰值还高。但这除了瘫痪线下商家门店、给商场造成拥堵,又有什么意义呢?
阿里追求的是有效、可持续的订单,比如不刻意搞零元购冲刺虚假订单峰值,比如非常重视非餐饮类订单的比重,比如也很重视商家、骑手、消费者和平台的四方共赢生态建设,而不是压榨某一方来谋取短期利益。
阿里500亿补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给了骑手,还有对商家的免佣、减佣,这带来的结果就是,骑手数量不仅大增,收入也非常可观。同时商家的实际到手收入也是持续健康增长的,否则商家不可能支持你。
从这次公布的数据来看:近一个月来,淘宝闪购上140万商家日均订单数和实收均显著增长。其中,中小商家收入增长突出。平台强大线上能力多举措拉动线下,大批中小商家迎来订单、收入“双增长”。80万餐饮门店增加实收超万元,超30万非餐门店生意突破历史峰值。
虽然这些数据有对外公关意味,肯定会有美化,但是淘宝闪购的注册商家数量在增长,却是不争的事实。如真的像某友商说的那样生意更难做了,为啥注册商家数反而会增加?在调整变革中,个别商家出现问题也难免,但是总量增加了,订单和实收双增长,其实最终行业还是会受益。
论构建生态、良性竞争、健康发展,恐怕没有哪家公司比阿里这种长期做电商平台的企业更深刻理解这一点。
但却有人不断有意无意把这种竞争扣上“内卷”“扰乱秩序”“商家苦不堪言”的帽子,这明显是友商的公关话术,要有甄别。
接下来我想重点聊一下未来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势,大概有3个结论,仅供参考:
1、一家独霸70%以上市场份额的格局再也回不去了,多平台同台竞技良性竞争才是未来必然趋势。
互联网行业早些年一度流行“老二非死不可”的观点,认为一个细分市场只能有一个赢家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其它玩家只能半死不活。
这种观点我多次反驳过,从这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一家独大才是个例,比如腾讯这种网络效应实在太强了,而大部分细分领域都是2-3个玩家甚至3-5个玩家才会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
到店酒旅和外卖闪购行业同样如此,去年抖音到店抢走了美团40%的市场份额,今年外卖闪购行业美团又在阿里京东大力入局后,几乎丢掉了半壁江山。
这才是互联网行业乃至大部分行业正常的市场格局,一家独大只不过阶段性的、早期格局,并非终局。
从监管角度来看,反垄断、反一家独大也是应有之义,因为独家垄断意味着扭曲的行业生态,骑手和商家的话语权被严重削弱,只有多家竞争才能不断改善行业各个参与者的处境和地位。比如骑手这一边,竞争激烈之后,不但收入提高了,连社保甚至五险一金都有了,这不是监管和社会各界乐见其成的吗?
2、阿里有自己的优势,但也有不足;美团虽然失去了市场份额,但依然是不可小视的大玩家,它在很多方面依然有强大的优势。
我并不是单纯的站队者,而是尽量客观分析当下的市场现实情况,并从事实出发来推演未来的格局和发展趋势。
我多次提到过,阿里的淘宝闪购虽然势头很猛,但不足之处依然非常明显,比如供给侧商家的数量和SKU数量,闪电仓的数量,都还无法与美团媲美;饿了么骑手网络的路径优化算法、规模效应、成本控制等,也还暂时达不到美团那样的水平;淘宝闪购也没有做到与淘宝app的深度融合……这些都是阿里未来需要不断改进、优化的地方,并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事情。
美团也没有那么不堪,不是说它丢了市场份额就一无是处甚至彻底输了。美团依然拥有高价值客户群体,它的核心用户群体复购率应该是很高的,利润率也是行业第一。美团的骑手网络、供应链配套等也都更加成熟、高效,成本低廉。美团还在供给侧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商家、SKU还有闪电仓,这些都是需要长期经营建设才能实现的核心资产。而且从绝对订单来看,美团也在保持增长,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
双方会长期共存,良性竞争,形成双强格局,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3、外卖闪购市场处于大变革中,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谁都有机会,真正的关键在于服务好消费者和商家,归根到底,一切都是消费者说了算。
从更大、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外卖闪购市场绝对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大市场,增速非常快,而且经过三家补贴大战催熟后,整体订单体量比以前几乎翻了一倍!
这是典型的正和博弈局面,多个玩家一起做大蛋糕的市场,而不是互相抢存量地盘的内卷式竞争。
阿里之所以能够拿到自己的市场份额,除了补贴刺激外,其实更多的还是由于它满足了淘宝平台这个场景中之前没有被满足的巨大需求,即30分钟万物到家的近场购物快捷体验。
这种新场景下的近场购物体验,是以往没有被重视过的市场机遇,淘宝消费者迅速接受了淘宝闪购这种服务形态,说明服务做到位了,市场需求被满足了,才能事半功倍,否则你再怎么卖力砸钱,消费者未必买账。
同时它还很重视改善骑手待遇,增加商家收入,只有建立在各个参与者都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外卖闪购市场才能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下去。
所以,不要总是抱着谁赢谁输这种零和博弈心态,最终要比拼的还是对消费者、对商家的服务能力,尤其是消费者从内心里接受、习惯并依赖上了你的服务,这才是真正的胜利。
如果非要说谁是大赢家,那就是消费者、商家和骑手,只有让他们赢了,平台才有自己的盈利空间和机会。
本话题在雪球有32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