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指数格局成型,北交所步入资产配置新纪元 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差异化的市值和财务标准,构建了能容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多层次准入体系。2025年6月30日,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正式发布,北交所迎来“双指数时代”,北证50成份指数:由北交所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市场代表性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组成,以综合反映市场整体表现。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从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证券中选取市值最大的50只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北交所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对比主要指数的2025H1涨跌幅情况来看,2025H1北证50涨幅达39.45%,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涨幅达48.54%,同期沪深300涨幅0.03%,科创50涨幅1.46%,创业板指涨幅0.53%。从被动指数基金规模角度来看,截至2025年7月22日,2022-2025年各期末北证50指数基金规模分别为29.40亿元、27.69亿元、77.79亿元和111.62亿元,增长明显。从被动指数基金跟踪产品数量来看,2022-2025年各期末跟踪北证50指数基金的产品数量分别为16只、26只、43只和55只。 对标科创板成功经验:分层指数体系构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科创板多层次科创板指数体系构逐步构建,自科创板开板以来,科创板指数体系持续完善,目前已构建形成覆盖规模、主题、策略的科创板指数体系。其中,科创板宽基指数包括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等指数,反映科创板市场不同市值规模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科创板主题指数则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主题;科创板策略指数包括科创成长、科创专精特新等。截至2025上半年科创板指数境内外跟踪产品数量达180余只,规模超2650亿元,完善了科创板指数化投资生态,更好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交易和风险管理需求,促进期现联动发展。 北证多层次指数体系有望逐步完善,指数实践中的五大策略+五大行业指数指数化投资正成为连接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近年来,境内指数化投资已进入发展快车道,产品体系日益多元。根据中证指数数据,截至2025年6月20日,境内指数产品规模突破5.4万亿元,其中ETF产品规模近4万亿元,以ETF为代表的指数产品已成为投资者高效便捷的资产配置工具。北交所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主阵地,聚集了一批具备新质生产力、高稀缺性、高股息、ESG披露完善的优质公司,我们认为多层次指数体系构建多元化引导投资和行业定位。策略指数方面,我们选取更符合这些特质的企业作为指数样本计算出北证新质生产力、北证高稀缺、北证高股息、北证ESG策略指数,2025上半年涨幅分别为66.67%、64.61%、68.60%、59.52%。行业指数方面,我们进行更符合企业行业定位的分类,主要分为五大行业指数,分别是北证高端制造、北证TMT、北证化工新材料、北证医药生物、北证消费与服务,2025上半年涨幅分别为86.43%、68.76%、93.19%、61.16%、65.28%。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达预期风险、数据统计误差风险、宏观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