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名学习MBA课程的僧人

据意大利亚洲新闻报道,今年2月1日,已故天主教宗方济各与释永信带领的少林寺僧侣代表团在梵蒂冈会晤。一些中国自媒体认为,这严重违反了政治惯例。

当然,如果要赚钱,而且是要赚大钱,业务不可能只集中在几个产业。据第一财经报道,释永信2008年涉足电商,上线淘宝店“少林欢喜地”,2020年销售额达2300万元,2021年少林寺入驻抖音后,释永信个人账号半年粉丝破千万,直播带货首秀超过500万元。

谈及释永信将信仰与利益捆绑引发的争议,胡锡进认为,社会不太接受寺院经济朝着俗界如此膨胀,因为这当中不仅有传统问题,道德问题,还有法律问题。

胡锡进还说,释永信的修行和品德是驾驭风险的关键所在,“是上述所有事情安全的锚”。

这个数码化尝试,仿佛全面打通了释永信的商业触觉。不久后,他就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是中国佛教界首个商业化实体。

报道称,这场胜诉让释永信意识到品牌保护的重要性,少林寺由此开始系统注册商标,捍卫“少林”IP。

上述人士也说,5月份左右,来自河南郑州市和登封市宗教局、统战部的人员,开始以少林寺管理处的名义常驻寺内。

财新网引述一名接近少林寺的人士说,释永信对此次被查并非没有预感;他今年春节前后出国访问归来即被限制出境,接受主管部门谈话。

建立少林商业帝国

有网民调侃,将这段话与释永信被查摆在一起,明显存在巨大矛盾。

根据“财经无忌”微信公众号,这家公司的初期业务涵盖旅游纪念品销售、武术培训咨询,但在2003年重启数百年前设立的少林药局,才是真正的突破。

释永信的商业步伐并未止步于此。1996年,中国很多人还没接触到互联网时,释永信就为少林寺注册域名并建立官网。

据中国日报网报道,少林寺在网站上公布了《易筋经》、《洗髓经》等少林武功秘笈,还推出英文版网站;里头除了提供寺院情况、禅宗知识、少林武术的英文介绍,还专门为想前往少林拜师习武的外国人提供详尽的报名指南。

第一财经查询携程等旅游平台发现,少林寺门票为80元,加上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套票则是299元。以此估测,少林寺每年门票收入应该超过3亿元。少林寺的旅游收入一度占其所在地登封市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释永信基本上每天都会更新微博。7月24日上午,他的最新一篇微博以问答形式写道:佛教的目的是把人都接引至极乐世界吗?答:念佛往生乃一修行法门;自性清净时,净土在当下。

这消息宛如平地一声雷,不仅引爆中国互联网,也坐实了7月26日网上流传释永信被带走的传言。

释永信进一步说,在全球化局势下,面对西方的经济强势和文化强势,少林寺不改变就无法再在这个社会中保持影响力,“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后代。”

释永信6月30日在微博发布一张与习武僧人的合照。(释永信微博)

但一个月后,肖尔黑文市政厅称,计划中的住宅项目和高尔夫球项目最终未获项目评估委员会通过,将从整体开发方案中移除。

这些年,有越来越多寺庙和道馆像少林寺一样,通过参与商业活动维持生存和运转,这样的趋势也日渐为大众接受。但释永信此次翻船,又给众多商业化宗教场所敲响一记警钟:如何在资本与信仰的天平上,保持本真?

中国知名媒体人胡锡进7月28日在微博发文说,少林寺肯定是中国最富有的寺院之一,并指少林寺在2019年总收入高达12亿元。

在各类业务当中,旅游无疑是少林的“金鸡母”。

顶着少林寺的金字招牌,少林药局的活络膏、少林灵芝茶等产品都成为畅销商品。据《时代周报》报道,这些产品的单价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人民币,下同,5.5元人民币约为1新元)不等,在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1999年,34岁的释永信成为少林寺150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方丈。这个成就很惊人,但在更多人眼里,他最为人熟知的光环是“佛门CEO”的身份。多家中国媒体报道,释永信是中国第一个学习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的僧人,也是第一个取得MBA学位的方丈。

此外,释永信还多次被卷入“嫖娼被抓”等丑闻旋涡,但这些传闻后来都不了了之。

为什么一个寺庙住持不钻研佛法,而是去读MBA?

2016年,释永信以中国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路透社档案照)

仅从商业角度出发,不可否认经过释永信多年运作,少林寺已成为中国一个知名文化IP(知识产权),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对此,释永信在2006年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回应,他希望用企业的理念和精神来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但这么做不是为了经济收入,“少林寺的门票收入已经完全足够僧人的开销,我们是为了光大佛教事业。”

将在今年9月6日年满60岁的释永信,却在生日前夕遭遇比2015年更大的危机。这一次的官方通报,意味着他在劫难逃。

“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被查后,围绕他的各种争议再度浮现。外界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是这位“佛门CEO”如何将少林寺从深山禅院打造成横跨教育、文旅、中医药乃至房地产等多个领域的商业帝国。

实际上,这并非少林寺首次涉及地产生意。根据澎湃新闻,少林寺2006年就开始计划在澳大利亚南部购买土地,但直至2015年2月,释永信向澳洲新南威尔士州肖尔黑文市(Shoalhaven)市长结清购地所有款项后,“少林村”房产开发项目才正式启动。

他强调,只要释永信在资本汪洋中保持两袖清风,并且抵挡住红尘女色的诱惑,围绕少林寺商业化的所有争议就都是弘扬佛法的路径之争,是社会治理的边界之争。“然而,释永信偏偏在钱与色这两个人格修炼的关键战场上失守,一败涂地。”

2009年,释永信在少林寺接受法新社采访。(法新社档案照)

财新网发文称,过去10年,释永信和少林寺,与当地围绕少林寺是否该收门票、寺院管理权谁属、少林商标权又属于谁等问题依旧争执不断。此次释永信被查,无疑又将触及到少林寺巨大利益背后的归属与分割。

2015年,自称曾是少林弟子的“释正义”在网络上实名举报,指控释永信是只没人监督的贪腐“大老虎”,不仅与多名女子保持不正当关系,还有私生女和两个身份证等。2017年,官方调查后认为相关指控证据不足。释永信依然稳坐少林寺住持位置,并于2020年升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少林寺2019年总收入达12亿人民币

释永信被查与会晤天主教宗是否有关尚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在执掌少林寺的26年间,他多次因商业化运作及个人行为引发争议,这或许为他骤然坍塌的人生埋下伏笔。

7月27日晚间,少林寺官方发布一份情况通报,称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

据凤凰网《风暴眼》报道,在少林寺建立自己的产业之前,假冒的“少林武僧”和虚假的“少林产品”在各地泛滥。1994年,当时还不是方丈的释永信,便率先以法律手段维权,起诉“少林寺牌火腿”侵权,成为中国宗教界名誉权诉讼第一案。

这还不是少林寺最夸张的赚钱办法。2022年,少林寺持股的铁嵩科技花了4.52亿元在郑州拿地,虽然最终退出,但引发“寺庙进军房地产”的舆论风波。

少林寺管理处星期天(7月27日)晚发布情况通报称,释永信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少林寺官方网站”微信公号)

企业信息平台“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27日,少林寺已注册商标超过700个,涉及珠宝、教育娱乐、服装鞋帽、方便食品、灯具、餐饮住宿等各种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