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想法圈子 07月28日 15:41
中午在斯斯的社群交流,为什么大多数播客没有商业化的机会。 我分享了一个事儿。周末我参加了一个画展,策展人告诉人,现在中国无数年轻艺术家,但一手市场每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当前播客商业化面临的挑战,指出内容创作者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供需失衡。与上一世代创作者因热爱而创作不同,当下创作者需要更主动地对接市场需求,与客户沟通以创造商业价值。文章借鉴了艺术市场的经验,强调了理解客户、分析市场、设计产品以及有效推广的重要性。在“美第奇”式支持稀缺的时代,创作者若非天才,需调整策略,迎合特定客户群体的需求,才能在商业化道路上取得成功。

💰 **供需失衡导致播客商业化机会有限:** 文章以艺术市场为例,指出当前年轻艺术家作品的成交规模与收藏家数量存在巨大差距,这种供需不匹配的现象也反映在播客行业,大多数播客难以实现商业化。

💡 **时代变迁下的创作动机转变:** 上一世代的内容创作者多出于热爱和表达欲,并可能遇到“美第奇”式的支持实现商业化;而本世代创作者若非天赋异禀,则需在创作初期就主动思考商业价值,并直接与客户沟通需求。

📈 **商业化设计的系统性思路:** 文章提出了梓泉的商业化设计五步法:反推有钱客户,分析客户的预算和渠道分配,找到可切入的渠道并设计“值钱”的产品,最后思考如何让客户看见并选择。

💰 **理解客户需求是关键:** 以艺术品收藏家为例,文章说明了理解客户的消费能力(如年收入占比)和偏好,并据此调整创作方向,设计出符合其需求的产品,是实现作品价值的关键。

🚀 **主动对接市场,而非被动等待:** 在“美第奇”式支持减少的背景下,内容创作者若想获得商业成功,不能仅凭热情创作,必须主动研究市场,精准定位客户,设计出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午在斯斯的社群交流,为什么大多数播客没有商业化的机会。

我分享了一个事儿。周末我参加了一个画展,策展人告诉人,现在中国无数年轻艺术家,但一手市场每年成交的青年艺术家画作,只有2-3亿的规模。而每年收藏10幅以上作品的收藏家,只有不到200个,可以说供需完全不匹配。

这就有点像现在主播的处境。

上一世代的内容创作者,很多不是为了赚钱,是因为热爱表达,无法控制自己的表达欲,加入到内容创作中的,然后慢慢遇到自己的「美第奇」,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这个世代的作者,不等期待「美第奇」直接降临,除非你内容牛到爆炸,显著的超越同行。

否则在创作的开始,就需要去思考,和直接与客户沟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和营销素材?需要实现什么传播目标,你的内容才能有商业价值。

梓泉给了一个他做商业化设计的标准思路:第一步是,先反推,谁是市面上有钱的客户?第二步,算出来客户兜里分别有多少钱,第三步,客户兜里这些钱是怎么花的,分别分配给什么渠道?第四步,找到我们能做的渠道,设计出“值这个钱”的产品,第五步,产品有了,再思考,怎么让客户看见,愿意选我们。

回到我们前面说的例子。藏画的人,平均每年买画,用自己年收入的0.5%-1%。所以买100万画的人,年收入平均1-2亿。。

你的画作想要卖上价格,就要符合他们的需求。至少要划出一些优先级去迎合这种需求。

「美第奇」不够用了,所以你不定向设计,就只能吃屁,除非你是真正的天才创作者,当我没说,天才就做自己就可以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播客商业化 内容创作 市场需求 商业模式 艺术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