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7月28日 12:15
点众、山海接连发声,微短剧新骗局?有人投41万无法提现后报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随着微短剧赛道爆火,相关骗局也随之升级。诈骗团伙通过“短剧扶持计划”等手段,先以小额利诱受害者在第三方平台进行刷单,再以“升级会员”、“数据修复”等名义实施大额诈骗。新型骗局如沐歌短剧APP投资骗局,以及冒用知名短剧公司名义的诈骗,均利用心理操控让受害者持续投入。短剧诈骗的背后是盗版问题,盗版资源泛滥为诈骗提供了土壤,根治问题需法律、技术和行业多管齐下。

🔍 诈骗团伙利用“短剧扶持计划”等名义,通过支付宝群聊等渠道吸引受害者参与刷单任务,初期以小额佣金利诱,诱导至第三方平台操作。

📱 诈骗流程分为四步:小额利诱、诱导至第三方平台、提升信任度(如会员充值返利)、实施大额诈骗(如数据修复需额外充值)。

💰 新型骗局如沐歌短剧APP投资骗局,通过签到送现金、积分兑礼品等吸引用户下载,实则诱导投资无法提现,并利用组队模式扩大诈骗范围。

🚫 知名短剧公司如山海、点众遭遇冒名诈骗,不法分子冒用其名义推广接单或打榜刷单,严重损害品牌声誉。

🌱 短剧诈骗与盗版问题密切相关,盗版资源泛滥为诈骗提供素材和平台,根治需法律监管、技术加密和行业规范等多方面努力。

随着微短剧赛道爆火,各种相关骗局也随之而来。

今年1月份,DataEye研究院曾就“短剧卖课”骗局进行调查,如今,与短剧相关诈骗更加猖獗,骗局也进行了升级,包括山海、点众在内的头部短剧厂商也纷纷发布相关声明。

一、“短剧扶持计划”背后,实则杀猪盘?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不少网友被拉进支付宝群聊做“短剧扶持任务”,通过给短剧刷流量来获取佣金,但最终却遭到诈骗。

整体来看,诈骗团伙流程主要分为4步:

①小额利诱

网友李妍(化名)便是一名受害者,其在支付宝通过一条好友邀请后,便被拉进了一个支付宝群聊,群聊号称短剧推广群,群主称只要根据刷单任务搜索短剧刷流量,便可获得每单4元的佣金,李妍在尝试性做了几单之后,收到了几十元的奖励金。

②诱导至第三方平台

尝到甜头之后,有群友询问是否有更多单子可以刷,群主分享了一款软件,称下载该软件就有钱赚,已经成功获取奖励金的李妍也下载并注册了该软件,便被拉进两个群聊,一个是短剧推荐群,群里上万人都在分享刷单心得和各种福利奖品;另一个则是处在“全员禁言”状态的短剧点播任务发布群。

至此,诈骗团伙成功将阵地由支付宝转移至第三方平台。

③提升信任度

进入新平台后,李妍继续做了一些任务,也成功获得了奖励金,此时对方让其“升级会员”,只需预付38元即可,并承诺后续将会返还共98元的本金+佣金。

李妍没有疑虑太多,充值了38元之后果然收到了98元的金额返还,并在后续半天操作之下又赚了400多元。

至此,从最初一单4元的佣金到几十元的充值,诈骗团伙利用递增的形式,逐步让用户降低了防备心,提升了信任度,便于后续大额充值诈骗。

④实施大额诈骗

当晚,群聊管理员称次日早上9点进行签到,9点50分则会发布数据扶持单,做了数据扶持可以参与砸金蛋活动,而到了9点50分,管理员又称需要会员们参与“数据扶持竞抢”,否则便无法进行结算。

李妍此时对该群聊深信不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赚钱机会,便踊跃发言并成功获得了980元档次的数据扶持机会,“讲师”表示,她们每人需要预付980元,并承诺随后会返还1380元。

但当李妍充值了980元之后,“讲师”却称其操作失误出现异常,需要进行两次数据修复才能正常结算,李妍向朋友借钱再次充值了4000元进行修复,当“讲师”表示需要第二次修复时,面对3万、5万和7万三种选项,李妍已无力承担,至此幡然醒悟并选择报警。

二、新型骗局频出

可以发现,对比过去“短剧编剧课”、“短剧推广”等骗局,这类“短剧扶持”骗局明显在复杂度和前期铺垫上进行了升级,更容易让人降低戒备心理。

事实上,近期出现的相关骗局不止如此,还有更多新型骗局涌现。

如澎湃新闻报道,一款名为“沐歌短剧”的APP利用微信公众号打广告吸引用户下载,宣称签到送现金、积分兑礼品,但下载软件后,APP立即弹出大量短剧投资项目,起购资金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

网民王先生初期投入认购了几千元,均成功提现并获得额外赏金,但当连同家人大额投入数十万后却一直提现失败,客服称需认购“二期联投项目”才能拿回本息,王先生向客服提出取消这些投资项目也遭到推诿,最终血本无归,该短剧APP也无法登录,界面一片空白。

不难发现,这两起骗局均是诈骗方先通过小额利益引诱受骗者降低戒备心,之后再利用各种理由,如“修复数据、二期联投”等要求受害者继续投入较大金额,且不投入则无法提现,拿捏住受害者心中仅存的一点希望:万一投入后可以提现呢?

甚至沐歌短剧APP已经不单单是对受害者个人进行诈骗,还通过组队等活动,让受害者拉家人、朋友共同投入来获取宣传的更高级别收益,本质上还是传销模式。

此外,还有诈骗团伙冒用知名短剧公司的名义进行诈骗,让人防不胜防。

如山海在声明中提到,不法分子冒用其名义,以“短剧推广接单”为名,诱导用户至第三方平台实施诈骗;点众也在声明中称不法分子冒用点众身份,通过虚假APP借“点众·看见星芒计划”短剧打榜、刷单返利、充值返现等名义实施网络诈骗活动。

三、微短剧诈骗问题,背后是盗版问题

在小红书搜索“短剧扶持”、“短剧推广”会发现,有大量用户发帖曝光其被骗经历,多与李妍所遭受的骗局相似,且被骗时间大多集中在近几个月。

不难发现,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诈骗行为。

那么,短剧诈骗为何不断升级、层出不穷?

DataEye研究院认为:一方面是短剧市场的火爆与快速增长,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是难以根治的盗版问题,为短剧诈骗滋生了土壤。

无论是短剧推广、短剧扶持、还是一些短剧投资骗局,诈骗分子大都需要一款短剧APP用来伪装,短剧APP需要获取流量,就需要大量短剧片源、内容、素材,而这些内容当然不会是正版内容,只会是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盗版资源。

部分电商平台、社交群组及非法网站缺乏正规管理机制,导致盗版资源泛滥,诈骗团伙能够轻松获取大量盗版内容。

甚至有团伙冒用知名短剧公司的名义进行诈骗,如点众在声明中提到,不法分子仿冒“点众科技”APP等进行诈骗,不仅伤害了受害者的权益,也对点众科技造成了严重名誉损害。

因此,短剧诈骗问题想要根治,首先需要根治微短剧盗版问题。

比如,一方面从法律监管入手,明确平台责任边界、强化对盗版的惩罚性赔偿等;一方面从技术上入手,推广加密技术、建立盗版监测系统等;一方面从行业入手,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用户对盗版内容的依赖,促使盗版内容失去生存土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ataEye”(ID:DataEye),作者:DataEye,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短剧骗局 网络诈骗 盗版问题 刷单诈骗 金融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