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AI相关文章 07月28日 11:10
从游戏到AGI:对影科技如何用AI打破3000亿产业的知识垄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游戏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市场规模巨大却多数团队亏损。高昂的美术成本、薄弱的数值能力以及巨头垄断的发行渠道,导致创新枯竭。上海对影科技提出用AI革新游戏研发和发行两端,大幅降低开发成本,打破发行垄断,并认为这是中国AI追赶美国、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AI不仅能优化研发流程,预测爆款,还能革新发行策略,降低获客成本,为游戏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 研发困境与AI解决方案:游戏研发面临高昂美术成本和核心策划人才稀缺的问题,知识壁垒导致普通员工难以触及核心玩法设计。对影科技通过AI系统化“暗知识”,其研发AI包含调研分析、策划生成和数值平衡等Agent,能大幅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例如将研发成本从千万级降至10万级,并大幅降低测试游戏的获客成本。

🚀 发行垄断与AI破局:游戏发行环节被巨头的高额素材投入和精细化投放策略所垄断,中小公司难以进入。对影科技的发行AI通过分析成功要素生成精品素材,并利用投放优化Agent实时调整策略,能显著降低CPI(获客成本),使中小公司也能参与市场竞争。

💡 双轮驱动的产业革命:AI技术降低了游戏研发和发行的双重门槛,使得开发一款游戏的总成本可从6000万降至600万,有望激发创业潮,丰富游戏品类,并促进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让更多创新者和玩家受益。

🌟 AI赋能游戏产业的深层意义:游戏作为AI训练的理想场,不仅能推动游戏产业的变革,更能为AI在电商、教育、医疗等领域积累宝贵经验。中国凭借庞大的游戏市场和激烈的竞争,有机会在AI应用场景上实现对西方的弯道超车,保护产业多样性,孕育更多创新。

📈 对影科技的融资与发展规划:对影科技正寻求700万天使轮融资,计划用于研发、AI技术、算力及市场测试。其三阶段发展规划包括验证AI效果、开放测试积累数据、以及全面商业化建立行业知识平台,旨在成为游戏行业的数据和智慧中心。

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中国游戏行业面前:3000亿市场规模,90%的团队在亏损。研发端,70%的项目死于高昂的美术成本和薄弱的数值能力;发行端,头部厂商用"40万条素材"的买量军备竞赛扫光了所有用户。结果是整个产业陷入"大者恒大、创新枯竭"的死循环。

"这不仅是商业问题,更关乎中国AI的未来。"上海对影科技创始人杨泽的判断令人深思,"游戏是通向AGI的必经之路,如果连游戏行业都被垄断,我们拿什么追赶美国?"

这家创业公司的解法是用AI同时革新研发和发行两端,让游戏开发成本从1000万降到10万,让发行不再是巨头的专利。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这是中国AI弯道超车的关键一战。

研发困境:知识垄断下的"工具人"悲歌

先看研发端的问题。一个典型的50人游戏团队,70%是美术,每人月薪1.5万,一年仅人力成本就要近千万。但真正决定游戏成败的核心岗位——能设计出让人上瘾玩法的主策划、能平衡复杂数值的系统策划,全行业不超过500人,年薪动辄百万还一将难求。

更要命的是知识壁垒。"游戏成功的秘密被刻意保护起来。"一位资深制作人透露,"什么样的数值曲线让玩家欲罢不能?首充定价19.8还是30元转化率更高?这些know-how只在极小的圈子里流传。"普通员工即使工作10年,也只能做执行工具,永远接触不到核心。

对影科技通过拆解6000多款游戏,将这些"暗知识"系统化。他们的研发AI包含多个Agent:调研分析Agent预测爆款品类准确率达90%(人工只有40%);策划Agent能根据用户画像自动生成玩法组合,针对"耕耘型玩家"(70%用户,喜欢积累)推荐放置挂机系统,针对"杠杆型玩家"(20%用户,好胜心强)设计PVP竞技;数值Agent可同时处理60张关联Excel表,7天完成传统3个月的平衡工作。

实测效果惊人:内部两款游戏Demo,研发成本不到50万,其中一款在东南亚测试的CPI仅0.27美元,远低于行业平均1.5美元。"AI不是要取代人,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掌握顶级制作人的能力。"杨泽说。

发行垄断:40万条素材的"焦土战术"

如果说研发还能靠创意突围,发行则完全是资本和技术的游戏。2024年的数据令人咋舌:单个游戏年投放素材量40万条,整个市场素材总量3年翻了5倍。头部厂商的打法简单粗暴——通过归因平台挖掘所有竞品买量视频,用AI批量复制变体,配合精细化标签管理,把市场潜在用户"一网打尽"。

"这是赤裸裸的资源碾压。"一位中型发行公司CEO算了笔账:40万条素材制作成本4000万,投放测试2000万,20人投放团队年薪500万,总计6500万。而这还不包括实际的买量费用,一款游戏要打出知名度,至少再烧1个亿。

更可怕的是技术门槛。什么素材投给谁?出价多少?什么时段?这些窍门掌握在不到500个投放专家手里,月薪8-10万。中小公司即使有好产品,也会死在发行环节。据统计,因为发行能力不足而失败的游戏占到总失败案例的40%。

对影科技的发行AI直击痛点:素材分析Agent不是盲目复制,而是提取成功要素,"掌握核心规律后,10条精品素材可能超过1000条平庸素材";投放优化Agent像24小时不休的专家,实时调整策略,将CPI从50元降到5-10元;现金流管理Agent则帮助小公司精打细算,"让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双轮驱动的产业革命

当研发和发行的门槛同时降低,整个产业将发生质变。传统模式下,做一款游戏需要:研发1000万+发行5000万=6000万起步。使用AI工具后:研发100万+发行500万=600万搞定,门槛降低90%。

这意味着什么?首先是创业潮。"未来3年,游戏创业团队将增长10倍。"杨泽预测,"当一个5人小团队也能做出并推广游戏,创新的闸门就打开了。"其次是品类爆发。从现在的50个主流品类扩展到500个,宠物、机甲、修仙、种田,每个细分领域都能找到自己的受众。最后是生态健康。不再是20%的产品拿走80%的收入,而是更均衡的分布,让创新者有饭吃,让玩家有选择。

对玩家意味着什么?"不用再被迫玩换皮传奇。"一位资深玩家说,"我等了5年,终于在Steam上找到一款硬核机甲游戏,但它没钱推广,知道的人很少。如果AI能帮这样的游戏找到我们这些真正的粉丝,那太棒了。"

700万融资的三阶段规划

对影科技正在寻求700万天使轮融资,资金分配明确:42%用于游戏研发团队(验证AI效果),28%用于AI技术团队(持续优化算法),7%用于GPU算力,7%用于买量测试,其余作为储备。

第一阶段(拿到融资后3-6个月):完成研发和发行AI的核心功能,用2-3款自研游戏做深度验证。目标是创造标杆案例——10万成本做出月流水百万的游戏,证明模式可行。"我们要让行业看到,小团队+AI真的能挑战大厂。"

第二阶段(6-12个月):开放测试,邀请100家中小游戏公司使用。采用"成功付费"模式——工具免费,游戏月流水超过100万后收取2%技术服务费。这个阶段的核心是积累数据、优化模型、建立口碑。

第三阶段(12-24个月):全面商业化,目标服务1000家企业。不仅提供工具,还要建立"游戏成功学"的知识平台。"就像Bloomberg之于金融,我们要成为游戏行业的数据和智慧中心。"

从游戏到AGI:中国AI的超车机会

为什么说游戏关乎AGI?因为游戏是最理想的AI训练场:规则明确(不像现实世界模糊),反馈即时(每个操作都有数据),目标清晰(让玩家付费/留存),场景丰富(上万款游戏就是上万个世界)。

"OpenAI用Dota训练决策,DeepMind用星际训练规划,都证明了游戏的价值。"杨泽分析,"但他们只是用游戏训练AI,我们是用AI改造游戏产业。当我们的AI学会创造让亿万人上瘾的内容、精准匹配用户需求、管理复杂经济系统,这些能力直接就能用到电商、教育、医疗等领域。"

更关键的是数据优势。中国游戏市场规模全球第一,玩家行为数据最丰富,竞争最激烈因此进化最快。"在基础模型上我们可能落后2年,但在游戏这种应用场景,我们有机会反超。"团队配置也体现了这种思路:游戏老兵+AI新锐+创业老炮的组合,确保既懂行业又懂技术还懂商业。

产业变革的深层意义

对影科技的故事,表面看是一个创业公司的商业计划,深层看是中国AI发展路径的缩影。当美国在追求AGI的宏大叙事时,中国可以从最接地气的应用场景切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积累技术和数据,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如果游戏行业都被垄断,创新的土壤就没了。"杨泽说,"我们不仅是在做工具,更是在保护产业的多样性。只有百花齐放,才可能诞生下一个原神、下一个黑神话。而这些成功的背后,是中国AI实力的体现。"

从3000亿的游戏市场,到可能撬动的万亿内容产业,再到AGI时代的入场券——对影科技瞄准的不只是一门生意,而是一个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在AI改变一切的时代,谁能率先在垂直领域跑通"数据-算法-应用"的闭环,谁就能在AGI竞赛中占据先机。而游戏,可能正是那个最好的起点。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 游戏行业 研发 发行 对影科技 AG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