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青铜峡水电站的5号技改机组已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并正式投入使用。此次技改将5号机组的装机容量从36兆瓦提升至42兆瓦,使得青铜峡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达到339兆瓦,进一步增强了其绿电生产能力。青铜峡水电站作为黄河上游的最后一座梯级水电站,是中国唯一的闸墩式水电站,具有独特的空间利用优势。自1967年首台机组发电以来,该水电站已累计发电超533亿千瓦时,为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做出了显著贡献。此次技改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公司构建的多层级攻坚体系和“科技+制度”双重安全管控防线,展现了其在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的决心和实力。
⚡️ 青铜峡水电站5号机组技改成功,装机容量由36兆瓦增至42兆瓦,总装机容量达339兆瓦,显著提升了绿电生产能力。此次技改彰显了公司对存量资产价值的挖掘和清洁能源生产能力的提升。
💧 青铜峡水电站是中国唯一的闸墩式水电站,建于1958年,1967年首次发电,1978年竣工。该站集灌溉、发电、防洪、防凌、城市工业用水等多种效益于一体,是中国黄河上游规划的最后一座梯级水电站,具有重要的综合水利枢纽作用。
🚀 为确保技改项目高效推进,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铜峡发电公司建立了包括技改办、技术委员会在内的多层级攻坚体系,形成了“上下呼应、全员协同”的攻坚合力,为项目顺利并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组织保障。
🔒 在安全管控方面,青铜峡发电公司创新性地构建了“科技+制度”双重防线,利用先进的“移动哨兵”监控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安全平台”,建立了全天候、全方位的监管网络,确保了技改过程的安全与稳定。
🌍 青铜峡水电站自投产以来,累计发电量超过53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607万吨,并减少了约420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为国家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添福 通讯员杨华梁)7月23日,记者从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获悉,该公司青铜峡水电站技改机组5号机日前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归调。5号机组装机容量由此从36兆瓦增至42兆瓦,青铜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339兆瓦,绿电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青铜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规划的最后一座梯级水电站,也是中国唯一的闸墩式水电站。这种水电站将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在闸墩内,具有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
青铜峡水电站于1958年破土动工,1967年实现第一台机组发电,1978年全面竣工,是以灌溉、发电为主,兼具防洪、防凌、城市工业用水等多种效益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
2024年11月15日,为进一步释放机组存量资产价值,青铜峡水电站5号机组技改工程启动。为确保技改项目高效推进,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铜峡发电公司构建了包括技改办、技术委员会等在内的多层级攻坚体系,形成了“上下呼应、全员协同”的攻坚合力,为项目顺利并网夯实技术和组织保障。
在安全管控方面,青铜峡发电公司打造“科技+制度”双重防线,依托先进的“移动哨兵”监控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安全平台”,建立了全天候、全方位的监管网络。
青铜峡水电站自投产以来,累计完成发电量超53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6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20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