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7月28日 03:28
[今日要闻] 全球极端海洋热浪驱动机制揭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科研团队构建了全球首个基于高分辨率海洋再分析数据的混合层热收支诊断框架,揭示了2023年极端海洋热浪的机制,为预测未来极端海洋事件提供依据。研究利用ECCO2数据,分析了全球四大关键海区的热浪驱动机制,发现北大西洋、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和热带东太平洋的热浪成因各不相同,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研究发现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短波通量增强和混合层变浅是热浪的主要驱动因素,揭示了全球海洋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

🌫️西南太平洋云量减少和平流增加,而热带东太平洋海洋平流增加,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不同区域的热浪现象。

📈研究构建了基于物理机制的预报系统,强化海洋多要素实时监测,为应对未来气候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

🔭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对于揭示复杂气候现象的内在机制、提升全球气候预测能力至关重要,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

🌏该研究为理解和预测未来极端海洋事件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讯 (记者夏凡 通讯员姚瑶)7月25日,记者从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获悉,该校讲席教授张东晓和助理教授陈云天联合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曾振中等国内外科研人员,构建了全球首个基于高分辨率海洋再分析数据的混合层热收支诊断框架,系统揭示了2023年席卷全球的极端海洋热浪的相关机制,为理解和预测未来极端海洋事件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

    海洋热浪是指海洋水温在一段时间内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现象,通常持续数天至数周,被视为气候变化的一个关键指标。2023年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定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全球海表温度和海洋热含量均创历史新高。作为地球气候的“总调节器”,全球海洋为何也同步“发烧”至历史极值?

    科研人员对此展开了研究。他们利用ECCO2(海洋环流与气候评估二期计划)高分辨率日尺度海洋深层的数据资料,开展混合层热收支分析,定量刻画了2023年全球海洋热浪在强度、持续时间和空间覆盖上的空前特征,首次厘清了全球四大关键海区热浪的不同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短波通量增强和混合层变浅,西南太平洋云量减少和平流增加,而热带东太平洋海洋平流增加。”论文第一作者、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博士后董天云说。

    据介绍,发展地球系统科学对于揭示此类复杂气候现象的内在机制、提升全球气候预测能力和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至关重要。构建基于物理机制的预报系统、强化海洋多要素实时监测,以及深入开展极端气候事件的预警研究,对于应对未来气候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海洋热浪 极端气候 地球系统科学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