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5小时前
谁在加仓?九大外资公募调仓路径显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二季度A股市场反弹,外资公募的调仓动向备受关注。摩根大通、贝莱德、摩根士丹利等九大外资公募最新持仓数据显示,它们在科技制造领域,特别是算力中枢(如光模块、PCB)的布局显著增加,如新易盛、生益科技等成为“共识资产”。同时,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依然是稳健配置的“压舱石”。外资策略正从过去的“低估值+大蓝筹”转向更精细化的“分行业、分景气、分周期”的本地化组合,体现出对“性价比”与“增长”的重新定义,并积极寻找具有高技术含量和穿越周期能力的投资标的。

🚀 **科技制造链成为加仓焦点:** 路博迈、联博等外资公募显著增持以新易盛、生益科技、胜宏科技为代表的科技制造链股票,这些公司覆盖了PCB、封装、光模块等算力硬件的关键环节。它们被视为具有高技术含量、能够穿越产业周期的“产业中枢”,即使估值不低也获得大幅增持。

🏛️ **核心资产仍是稳健基石:** 摩根大通、宏利等头部外资公募在加码科技的同时,依然稳健配置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中国平安等金融与消费领域的头部核心资产。这些股票凭借大市值、高分红和确定性,成为资金“敢压”的稳定锚点,承担了组合中的防御和价值锁定功能。

💡 **策略转向“本地化组合”:** 外资公募正逐步摆脱机械化的低估值策略,转而构建更具适应性的“本地化组合”。通过“分行业、分景气、分周期”的策略,结合主题弹性与基本面稳健,实现了上攻靠成长、下守靠稳健的“双轮驱动”,以应对中国市场的高波动和高轮动。

🔬 **发掘“未来共识”的实验性布局:** 富达、安联等新进入的外资公募展现出更具“实验性”的选股思路,深入布局“底层科技”中的创新爆点,或瞄准本土工程能力,提前布局可能成为“未来共识”的优质标的,而非盲从短期市场热点。

🔄 **风格分化与结构重调:** 整体来看,外资公募的持仓反映了市场回暖下的主动进场,以及风格、策略和结构的明显分化。科技制造链的热度已从主题炒作升至主流配置,核心资产的角色从进攻核心转为配置锚定,金融地产等板块则扮演着防御角色,显示出外资在加速构建自身的“本地化选股体系”。


财联社7月27日讯(记者 吴雨其)二季度A股反弹节奏加快,从估值底部回升至结构性活跃,外资公募在此背景下的调仓路径显得尤为关键。

根据最新披露的2025年二季度持仓数据,摩根大通、贝莱德、摩根士丹利、富达、施罗德、宏利、联博、路博迈及安联九大外资公募基金的调仓路径已浮出水面,清晰地勾勒出它们对后市预期的变化。无论是大举押注光模块与PCB的算力中枢,还是逆势增配贵州茅台等核心资产,这份持仓清单里藏着外资对“性价比”与“增长”的重新定义。

谁在真加仓?数据揭示外资集体押注科技中枢

二季度真正的加仓主力,来自路博迈与联博两家相对年轻的外资公募。路博迈基金二季度股票市值增长高达491.66%,联博基金也增长逾340%,二者在体量虽不及摩根大通、宏利等老牌外资,但调仓动作明显更加激进。两者重仓方向出现明显重合——以新易盛、生益科技、胜宏科技等为代表的科技制造链条成为加仓“焦点资产”。

其中,新易盛几乎被七家外资公募不同程度持有,成为外资版“共识资产”。这家CPO产业链龙头在宏利、摩根士丹利、贝莱德、安联、施罗德等机构组合中多点布局,宏利更是将其作为全市场第一重仓股,单一持仓市值高达6.6亿元。而在一季度以来股价大涨近90%的背景下仍持续加仓,背后显然不是简单跟涨。

另一只科技股生益科技,同样被摩根士丹利、宏利、联博、富达多家机构加仓,尤其是摩根士丹利单季度加仓388万股,重仓位列前五。这家PCB上游基材巨头正值盈利底部回升期,也是典型的“结构修复型”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外资加仓不仅仅是重仓了“科技”两个字,而是选择了“产业中枢”。胜宏科技、东山精密、中际旭创、新易盛等个股穿起了PCB、封装、光模块、信号传输多个环节,构成算力硬件链条中的高景气区间。某外资研究总监表示:“现在外资更关注的是技术含量能不能穿越产业周期,而不是短期估值便宜就冲进去。”这也解释了为何这些公司市盈率并不低,但仍获得大幅增持。

头部机构稳扎核心底仓,资金“敢压”的地方依旧是高盈利资产

与激进加码算力赛道的后起之秀不同,摩根大通、宏利和摩根士丹利三家头部外资公募在二季度展现出更具沉稳风格的重仓布局。摩根大通仍是全市场持仓市值最高的外资公募,股票资产达225亿元,其第一大重仓股依旧是宁德时代,合计持仓市值超23亿元。此外,东山精密、胜宏科技、中际旭创等也进入摩根大通前十,这一组合明显是新能源+先进制造并行,兼顾了短期题材与中期基本面的平衡。

不同于许多机构在医药赛道减持的趋势,摩根士丹利在药明康德、恒瑞医药、人福医药、泽璟制药、华润三九等创新药股上持续维持中高仓位。该机构旗下大摩数字经济混合获得2024年年度公募基金冠军,也是外资公募首次登顶年度业绩冠军。在其最新持仓中,中材科技高居榜首,股价一季度末以来涨幅接近翻倍。

摩根士丹利的策略看似分散,实则更强调“业绩先行”。无论是玻纤、AI芯片,还是医药制造,其选股逻辑背后都绕不开两个关键词:利润兑现与景气持续。

宏利基金同样呈现“双核心”格局。一边是新易盛、沪电股份这样的科技主线;另一边则是华鲁恒升、福斯特、江海股份、麦格米特等传统制造或新能源材料股。

这类持仓结构表明,宏利在布局硬科技同时,也不放弃制造业估值修复的确定性机会。尤其像福斯特这样在光伏组件胶膜领域拥有全球份额的公司,虽话题性不足,但营收与毛利稳定,是不少机构眼中的“沉默金牛”。

而在金融与消费核心资产方面,多家外资仍未放松配置力度。贝莱德、路博迈、施罗德、联博、富达均在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美的集团、伊利股份等公司中维持或加大持仓。

这类股票虽不再主导结构行情,但却稳居外资公募“仓底核心”。例如,路博迈在贵州茅台上的持仓超过6600万元,仍为其第一重仓股。尽管近年外资不再“抱团茅指数”,但大市值、高分红、确定性强的属性,仍使其成为资金“敢压”的稳定锚点。

激进与防御并行,外资公募持仓结构正在走向“本地化组合”

如果说一季度外资在A股仍处于观望与试探期,那么二季度的持仓动作已经显示出“下注”的意图。但下注不是盲目进攻,而是通过“组合结构”的本地化来适应中国市场的高波动与高轮动。多位业内观察人士指出,外资正逐步脱离以往“低估值+大蓝筹”的机械策略,转向“分行业、分景气、分周期”的策略组合。

贝莱德的组合就体现出主题弹性与基本面稳健的“双轮驱动”特征。除了重仓益方生物、巨化股份等高涨幅个股外,其对江苏银行、海力风电、中国银河等个股也有明显增持。这类组合的核心思路是:上攻靠成长,下守靠稳健。即便部分个股存在短期估值修复过快的隐忧,组合配置也通过分散化降低整体风险。

富达与安联两家外资新军的持仓路径则更具“实验性”。富达基金在臻镭科技、晶泰控股、纳睿雷达等小市值科技股上的深度布局,明显是从“底层科技”中寻找创新爆点。而安联基金将其前十大重仓集中于先惠技术、太辰光、兰剑智能等高端装备与光电制造领域,也透露出一种“瞄准本土工程能力”的选股思路。它们并不盲从市场热点,而是结合自身研究框架提前布局有可能成为“未来共识”的标的。

甚至连此前在港股权重股中频繁打转的施罗德基金,也开始将持仓向更具流动性的A股方向迁移,虽然体量仍小,但小米集团、思特威、宁德时代、腾讯控股等个股的出现,或许预示着其战略上的结构重调。

整体来看,九大外资公募的最新持仓数据不仅反映了市场回暖背景下的主动进场,更揭示了风格、策略与结构的明显分化。从重仓方向来看,科技制造链的热度已从主题炒作上升为主流配置,核心资产的角色则从进攻核心转为配置锚定,而金融地产等板块则承担了组合中的防御任务。这一切背后,是外资在加速构建属于自己的“本地化选股体系”。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外资公募 A股 科技制造 核心资产 调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