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都是泪啊…还记得19年刚到东京那天,拖着30寸的行李箱站在新宿站东口,手里攥着中介发的“步行5分钟”的房源地址,结果跟着导航绕了三圈才找到那栋旧楼。一开门傻了——图片里亮堂的“1K”,实际就比我家厕所大点儿,墙皮掉渣,窗户正对着别人家的空调外机,中介在电话里还嘴硬“日本房子都这样啦”…那时候日语刚过N2,吵架都没底气,只能捏 m着鼻子签了合同,第一个月天天躲在被子里掉眼泪
后来熟了才知道,我踩的坑根本不算啥——有同学被收了“礼金敷金不退”的霸王条款,有姐妹因为没保证人直接被拒租,还有人入住后发现水电煤全坏了,中介和房东互相甩锅…那时候就特想,要是有个懂行的中国人能帮着看看就好了啊!
转折点是21年,国内发小要过来读研,天天跟我吐槽“找的中介说必须要日本人保证人,不然租不了”“看的房子图片和视频差了个次元”。我想着自己踩过的坑不能让她再踩,愣是请假跑了5家中介,蹲在区役所门口查房源真实性,跟房东磨了三天,终于帮她找到个免保证人、离车站7分钟的公寓。发小搬进来那天抱着我说“你比那些中介靠谱一万倍”,那一刻突然觉得——要不,我试试干这个?
说干就干,但真没那么容易。白天私塾下课就去考宅建资格证(日本房产中介必须有这个!),晚上对着《借地借家法》啃到两点,记那些“敷金”“礼金”“共益费”的区别,背各种审查材料清单(在留资格、经费支付书、银行流水…少一样都可能被拒)。最崩溃的是跟日本房东沟通,他们特在意“留学生会不会好好爱惜房子”,我得拿着之前帮同学租房的入住后照片,一点点解释“我们会定期打扫,垃圾分类绝对按规定来”…
现在做了两年多,也算帮几百个宝子租到房子了。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帮一个17岁的妹妹租房,她爸妈隔着时差天天跟我视频,就怕孩子被坑。我带着她去看房,特意拍了房间角落的霉斑(后来让房东提前处理了),一条条读合同里的“提前解约金”条款,最后帮她争取到“学生优惠”——礼金减半。她搬进去那天发消息说“姐姐,终于有个像家的地方了”,瞬间想起当年自己在小破屋里掉眼泪的样子,鼻子一酸…
其实到现在,我还保持着一个习惯:每次帮同学签合同,都会在最后加一页“避坑清单”——
✅ 入住前一定要拍360度视频(尤其是墙壁、地板的小划痕,不然退租时可能被讹)
✅ 问清楚“共益费”包含啥(有的包水费,有的只包楼道灯,别想当然)
✅ 留学生最好找能对应中文的管理公司(不然马桶堵了打电话都说不明白…)
好多人问我“做中介是不是特赚钱”,说实话,比起这个,更开心的是看到你们拖着行李箱走进新家时,眼里的那点光。毕竟谁不是从“对着垃圾分类表发呆”“在超市纠结哪个便当更便宜”过来的呢?一个安稳的小窝,真的能给在异国他乡的我们,多太多底气了。
最后想说,要是你们来日本租房,不管是不是找我,都千万别急着签合同!多问一句“这个费用必须交吗”“如果中途回国能转租吗”,总没错的~ 有啥不懂的,评论区问我呀,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