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保险因其便捷的在线服务模式受到消费者青睐,销量逐年攀升。然而,上海消保委联合复旦大学课题组对10家主流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150款产品进行调查,发现部分产品存在“名称有歧义”、“信息披露不全面”、“营销文案不规范”以及“人工客服缺失”等问题,突出表现为“投保容易理赔难”。例如,某意外险产品宣传“可达百万元”,实则仅部分特定意外场景下才能获得百万保障,而日常意外医疗保障额度较低。更有重疾险宣传“不限健康状况、不受历史疾病影响”,实际保障却与宣传不符。央视新闻提醒消费者,在选择互联网保险产品时需谨慎,务必仔细阅读保险条款,以免陷入理赔困境。
💰 **产品名称易引起误解**:部分互联网保险产品存在名称歧义,如“个人百万综合意外险”,消费者可能误以为所有意外情况都能获得百万元保障,但实际情况是只有特定情况(如飞机意外身故或残疾)才能达到此额度,而一般意外医疗保障额度可能远低于此,造成信息不对称。
📝 **信息披露与营销文案不规范**:调查发现,部分产品信息披露不全面,营销文案存在夸大或误导消费者的内容。例如,某重疾险宣传“不限健康状况、不受历史疾病影响”,但实际测评发现保障内容与销售宣传不符,可能导致消费者在理赔时遇到障碍。
📞 **人工客服缺失影响理赔**:一些互联网保险平台缺乏必要的人工客服支持,这使得消费者在遇到复杂问题或需要详细解释时,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也给理赔流程增添了不确定性。
⚖️ **“投保容易理赔难”现象值得关注**:整体而言,部分互联网保险产品存在“投保流程便捷,但理赔过程困难”的问题,消费者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需警惕潜在的风险,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IT之家 7 月 27 日消息,近年来互联网保险产品因其依托网站、移动 App 或社交媒体等平台,实现了保险产品从投保到理赔全流程的在线服务,其便捷优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销量在逐年攀升。
央视新闻今天发布视频,通报上海消保委联合复旦大学课题组针对业界 10 家市场主流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共计 150 款保险产品展开调查,涉及医疗险 80 款、重疾险 30 款、意外险 40 款,发现其中部分产品存在“投保容易理赔难”等问题。
IT之家参考报道获悉,相应调查发现部分互联网保险产品存在“名称有歧义”问题,例如某平台“个人百万综合意外险”产品宣传字样给消费者留下意外保障“可达百万元”的印象,然而实际上相应保险中只有“飞机意外身故或残疾保险金”才的确能提供 100 万元保障,而“意外医疗补偿保险金”实际只有 1 万元。

▲ 图源央视新闻(下同)此外,部分产品存在“信息披露不全面”、“营销文案不规范”、“人工客服缺失”等问题,以一款“重疾险”为例,在其销售页面中突出了“不限健康状况、不受历史疾病影响”等权益,同时还声称“不再因带病被拒保”来吸引消费者。然而测评人员发现实际保障与销售宣传并不相符。


据此,央视新闻表示民众应当谨慎选择互联网保险产品,应当对保险条款进行充分阅读,避免出现“理赔难”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