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7小时前
美国多行业就业增长已转负,但高盛不信“AI失业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高盛研报指出,生成式AI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已在部分行业显现,如市场营销、平面设计等领域出现裁员和招聘收缩。虽然AI可能取代部分岗位,但长期来看,技术创新也将创造新岗位,抵消就业流失。高盛模型预测,未来几年约有6%-7%的岗位可能被AI取代,但多数人最终会转岗就业。AI更容易取代重复性、结构化、低出错成本的后台岗位,而涉及高沟通、身心结合能力的岗位相对安全。AI并非终结者,而是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重塑,将淘汰旧岗位,催生新行业和新需求。

💡 **AI对特定行业的冲击已显现,部分岗位面临被取代风险。** 报告指出,市场营销、客服中心、平面设计、搜索引擎和软件开发等对AI敏感的行业,就业增长已转为负值,年轻技术人才的失业率也在上升,这表明AI对这些领域的就业已产生实际影响。

📊 **AI取代岗位的比例有限,但结构性洗牌不可避免。** 高盛模型测算,在目前的AI采纳速度下,未来几年约有6%-7%的岗位可能被AI取代,短期内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但长期来看,大多数人能够通过转岗适应。AI的本质是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重塑,而非大规模失业。

⚖️ **高危岗位特征明确,人工保留与AI自动化并存。** 易被AI取代的岗位通常具有高度重复、结构化、低出错成本、后台支持等特征。相反,涉及高沟通、身体与认知能力结合的岗位,如医生、教师等,由于出错成本高或需要复杂的人类互动,相对更安全,企业倾向于保留人工。

🔄 **技术变革是双刃剑,AI将催生新岗位与新需求。** 历史经验表明,技术进步在淘汰旧岗位的同时,也会创造大量新岗位,例如直接来源于技术革新催生的新行业,或技术提升产出后带动的整体需求扩张。AI同样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可能加速再就业节奏。

题图来自:AI生成

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AI的爆发,让“AI抢饭碗”的担忧再次席卷而来。

7月25日,据追风交易台,高盛发布研报指出,虽然目前AI对整体就业市场的冲击还比较有限,但在一些对AI最敏感的行业中,已经出现了裁员和招聘收缩的迹象,比如市场营销、客服中心、平面设计、搜索引擎和软件开发等,这些领域的就业增长已经转负。

另外,科技行业在整体就业中的占比也跌破了长期趋势水平,而年轻技术人才的失业率也比年初上升了近3个百分点,这印证了AI影响应届技术毕业生就业的大量现实案例。

不过高盛还表示,AI的冲击已经在部分行业中率先显现,但在未来十年内,AI还不会引发大规模失业。主要原因在于AI相关的技术创新将创造大量新岗位,抵消部分自动化所带来的就业流失。

一、哪些人最危险?AI眼中的高危职业榜

高盛称,生成式AI目前对整体宏观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仍较小,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整体采用率仍偏低。

整体来看,绝大多数公司尚未将AI纳入日常工作流程,仅有9.3%的公司报告称,在过去两周内将生成式AI实际应用于生产流程中。

高盛模型的测算显示,在目前的AI采纳速度下,未来几年中,大约有6%~7%的岗位可能被AI取代,在不同假设条件下,被替代比例可能在3%至14%之间波动。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些人永远找不到工作。

高盛的估算是,每提升1个百分点的生产率,短期失业率会上升0.3个百分点,但两年后,这种影响会消失。AI会让一些人失业,但绝大多数人最终会转岗就业,就像以往的科技变革一样。

另外,高盛参考了企业高管评论与学术研究,整理出以下五项关键风险因子,用于评估哪些职业更容易被AI取代。

第一,AI工具不可能完全无误,因此对于那些一旦出错可能带来重大财务或声誉损失的岗位,企业更倾向于保留人工,避免风险。

第二,对于高度重复、结构化的任务,AI的自动化能力最为显著,这类岗位因此更易被取代。

第三,任务之间关联越紧密,越有可能被AI整体性地自动化执行。

第四,若某职业中可被AI替代的部分任务价值较低,员工在这些任务上不具备比较优势,则这些任务虽然易被替代,但整体岗位反而较难被完全取代。

第五,企业普遍认为,后台岗位的自动化潜力更大。

结果显示,最容易被取代的工作具有以下特征:工作内容高度重复,属于后勤支持类岗位,工作出错成本低,工资水平主要来自AI可覆盖的任务。

相比之下,那些涉及高沟通、身体与认知的结合能力的岗位,如医生、幼儿园教师、上门推销员等仍然较为安全。

二、AI不是终结者,而是一次结构性洗牌

高盛指出,“技术将大规模取代人类劳动力”这种观点由来已久,但从历史经验看,其准确率一直很低。尽管历史上不断有人预测,技术进步将带来持续性、结构性的失业,但在现实中,就业总量却持续增长。

其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一方面会毁灭旧岗位,同时也会创造出大量新岗位。这些新岗位要么直接来源于技术革新催生的新行业,要么来源于技术提升产出后带动的整体需求扩张。

高盛强调,AI不会让人类“失业灭绝”,它只是让劳动力市场进入一轮结构性重塑。回顾历史,美国今天60%的工作在1940年还不存在。这意味着,技术虽然会毁掉旧工作,但也会创造新工作。

不过,高盛也提醒,如果经济在AI普及过渡期陷入衰退,总需求下降,企业可能加快用AI取代人工的进度,以压缩成本。这会导致失业率在短期内大幅飙升,再就业周期拉长,大量同质劳动者同时寻找新工作,竞争会加剧。

但反过来说,如果AI能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可能缓解这种冲击,带动更快的再就业节奏,从而抵消摩擦性失业上升的冲击。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工智能 就业市场 AI赋能 职业转型 未来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