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出手了
作者 | 哥吉拉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上周,在“反内卷”情绪愈演愈烈驱动下,股市和期货市场的工业品相关资产连续飙涨,吸引巨大关注。
从多晶硅、碳酸锂、到玻璃、纯碱、焦煤等一度上演逼空行情,部分品种一周之内涨幅超过50%,幅度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然而,如此异常大涨,连监管层也坐不住了,随着接连发布限制开仓量、提高手续费等一系列组合拳发布,于是在周五夜盘,期货工业品突发大变盘。
01
从涨停到跌停
7月25日,铁合金、碳酸锂、焦煤等工业品期货在盘中掀起涨停潮,强烈引爆资金情绪。
其中焦煤期货部分合约更是上演“五连板”的强势行情,碳酸锂也延续前一日涨势实现“两连板”,成为市场当之无愧的焦点。
从价格涨幅来看,自6月3日至7月25日,焦煤期货价格以73%的惊人涨幅拉开本轮行情序幕;进入7月后,多晶硅、玻璃、碳酸锂等品种接力上涨,截至7月25日,多晶硅期货涨幅达56%,玻璃期货、碳酸锂期货也分别飙涨了35%、30%。
然而,就在周五夜盘,形势突然出现大变盘。焦煤主力合约(9月)价格夜盘开市时还一度从结算价快速拉升涨到4%,不过随后很快扭头回落并出现3波急速下跌,一度跌向8%的接近跌停价位,最终夜盘收跌7.76%。
同样的一幕出现在焦炭、氧化铝、玻璃等期货品种上,基本都是由涨转跌,收跌幅度超过6%。
还有有色金属、铁合金、能源化工和部分其他工业品的期货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但明显的下跌。
就连作为贵金属的黄金、白银期货的主力合约价格也分别下跌了0.43%、2.17%。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最为关注的多晶硅、工业硅、碳酸锂以及锰硅、硅铁、线材等期货品种由于夜盘不开市,价格涨幅还停留在周五白天收市的价格。
然而,多晶硅、碳酸锂这谢作为率先引发“反内卷”行情下期货工业品飙涨的带头品种,同时也被监管喊话的重点对象,在周五夜盘其他多数已经大跌的环境下,周一开市它们大概率避免不了大幅回调一波的走势。
近日,随着多个期货品种的价格剧烈波动,交易所也开始频繁调整交易规则以抑制过度投机。例如,广期所自7月25日起对工业硅、多晶硅、碳酸锂等品种提高保证金、手续费及交易限额,大商所也于同日宣布自7月29日起对焦煤期货JM2509合约实施单日开仓量限制。
这些政策直接导致资金流动性边际收紧,尤其是前期涨幅过大的品种,出现多头获利了结,于是就出现了周五夜盘多只期货品种率先大跌的一幕。
而对于股市里的相关品种,同样值得注意盘面的变化。
数据显示,7月以来,A股反内卷有观点的核心板块金属、建材、能源化工等多个“反内卷”相关重点板块的月内涨幅超过10%,大量概念股斩获巨幅上涨,其中不少都是因为过去行业低迷而业绩基本面比较差的。
如今,随着期货工业品突发大变盘,相关个股跟随下跌的可能性就很大。
在上周,就连硅料一哥的通威股份也跟随多晶硅价格的剧烈波动,周五下跌3.38%,预计后续大概率也会如此。
02
接下来怎么看?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反内卷”政策的定调如此高,执行力度也足够大,政策效果必然不会弱,那么无论对期货市场还是股市相关资产的价格影响都必然是有的,只是需要时间去逐渐体现,以及政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程度不同。
这一轮“反内卷”政策定调非常明确而且具体。除了光伏产业链,建材(钢铁、玻璃、水泥)、生猪、煤炭、化工等行业都是要改革的重点方向。
从历史经验看,越是陷入亏损较严重的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力度就越大,被市场炒作的可能性就越大。尤其是光伏产业链,尤其多晶硅、碳酸锂这种大部分的定价权拿捏在国内少数企业手中的产业。
从2010年以来的数次供给侧改革行情来看,每一轮的炒作周期中都伴随有数次明显的回撤波动,且时间跨度在4-9个月。
对比现在,无论波动的幅度(就股票市场而言),还是时间跨度,都明显还不如之前的规模。
所以这里面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但如果短期资产价格太过于剧烈,必然会出现泡沫倍快速刺破。
不过对于碳酸锂这种已经处于行业整体深度亏损的板块,对于相关个股来说,过去几年导致的估值和业绩双杀的局面,很有可能会在后续逐渐得到扭转。所以股市跟随期货价格波动下跌时,反而也意味着有重新上车机会。
在之前的文章《暴拉!涨停!》中替代提到过的,一些有有锂矿资源的企业,尤其是生产成本优势突出的企业,反转空间肯定是最大的。
据SMM,A股12家上市锂公司2024年度的锂盐加权平均生产成本为6.67万元/吨,其中盐湖类企业生产成本仍然处于第一梯队,可以低至在4万元/吨附近。如今碳酸锂价格上破到7万元/吨,即使后续不再上涨,也有近3万元/吨的利润差。
而且据机构分析,2024年,头部有锂盐资源的企业仍在增产,其中天齐锂业、华友钴业、中矿资源和天华新能受益于新项目投产和爬坡,产量增长超2万吨。
在其他锂矿企业可能面临控产的当下,这些锂盐企业反而享受到量价齐升的红利,收益肯定非常明显的。
对于多晶硅,目前市场对于后续行业能否真正大规模产能出清还有些争议,原因之一在于近几年全国各地多晶硅计划产能加起来的规模实在太过于大(扩张产能高达320万吨/年,实际需求只有约130万吨/年,产能严重过剩200万吨),并且也有不少是已经投了一部分钱,关停的话意味着项目要亏损,到底谁留谁退,怎么处置,还存在一定的分歧。
据报道,目前七家硅料巨头(通威、协鑫、大全、新特、东方希望、红狮硅业、青海丽豪)正在联合推进收储计划,目标是收储150万吨硅料产能,并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7月7-31日启动尽调并签署意向协议,8月1-15日启动债权人谈判和审计评估,8月18日-9月1日形成收购及化债方案,9月4-22日正式签署协议。
而当前的期货价格,已经远远高于之前联合涨价的目标价格(行业标杆企业希望硅料价格反弹到4.5-5万元/吨),假如收储产能成功,则进入产能淘汰的时间应该也要在2026年。在此之前,除了政策的要求外,企业生成节奏不会受约束,那么在期间如果多晶硅价格继续大涨,企业会更有意愿多生产已提前赚取一笔差价,这样或不利于后续的产能出清。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周四,市场开始关注通威股份注册240手,折合720吨的多晶硅仓单的动作。虽然这部分单量还不到期月产量的百分之一,但也意味着企业在做套期保值操作。如果后续单量继续增加,意味着企业在当前硅料价位可能已经感到满意,但同时也意味着硅料后续的涨价空间收窄,不利于资金的进一步炒作。
此外,对于煤炭化工板块,或也有不少困境反转的机会。
2022年以来,化工行业就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压力,运行走势呈现出自2021年高位回落态势。进入2025年,化工行业产品价格进一步走弱、产能利用率走低问题凸显,企业面临“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的局面,情况并不比光伏产业链好多少。
所以自从本轮“内卷式”政策开启以来,化工多个行业迅速跟进,纷纷发起“反内卷”号召,是响应最快的板块之一。
好在,从化工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趋势和需求端来看,也逐渐迎来一些好转的迹象。
数据显示,截至2025Q1,基础化工板块上市公司在建工程共计3712亿元,同比下降5%;2025年1-6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分别-1.1%、+10.6%,较2021-2022年明显下行。
在需求端,今年来,得益于中美关税谈判有望靴子落地,国内经济复苏节奏加快,化工行业的内需和出口需求有望重新提振,尤其是随着行业供给侧改革出清落后产能,减少供给,还有类似雅江电站的超级投资项目启动,有望刺激化工行业需求提升。
可以说,在反内卷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内股市化工板块也是有较大概率将走出趋势性行情的。
03
结语
总而言之,从市场表现和资金情绪看,当下市场已经逐渐形成“反内卷即反通缩、抗通缩需涨价”的共识。
政策、产业与资金的巨变,已经开始让工业品期货率先被资金挖掘的品种迎来了疯狂行情。
但投资的胜负关键始终在于价格,过高的估值暗藏风险,现在行情波动越发剧烈,还是要对风险保持敬畏。(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