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1小时前
Perplexity创始人:90后,3年身价1300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Perplexity,一家成立仅两年半的AI独角兽,以其创新的对话式搜索引擎迅速崛起,估值飙升至180亿美元。创始人斯里尼瓦斯,一位曾在大公司受挫的年轻才俊,凭借对AI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搜索引擎的颠覆性思考,带领团队打造出“答案引擎”。尽管面临谷歌、OpenAI等巨头的激烈竞争和法律诉讼,Perplexity凭借其独特的价值主张和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成功吸引了包括三星、苹果在内的科技巨头关注,并拒绝了Meta的收购邀约。Perplexity的故事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胜利,更是硅谷“丛林法则”下,创业者坚持信念、突破重围的生动写照,展现了AI时代信息搜索的未来方向。

🚀 Perplexity的崛起:这家AI公司以其颠覆性的对话式搜索引擎“Perplexity Ask”迅速崭露头角,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完成了多轮融资,吸引了包括杰夫·贝索斯、英伟达在内的豪华股东阵容,估值高达180亿美元,成为硅谷顶级的独角兽之一。其创新之处在于将信息搜索从链接列表转变为直接提供“最佳答案”,成为一个真正的“答案引擎”。

💡 创始人斯里尼瓦斯的创业历程:Perplexity的创始人斯里尼瓦斯,曾是谷歌的AI研究员,因不满大公司效率低下和创新受限而选择创业。他深受谷歌创始人精神的启发,但同时也看到了大公司“大企业病”的弊端。在早期,Perplexity经历了产品线因API政策变化而夭折的困境,并一度依赖OpenAI和微软必应的模型,但始终坚持开发自有大语言模型(LLM)的战略,以应对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 挑战巨头与市场格局:Perplexity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科技巨头的广泛关注,三星对其进行巨额投资并计划将其内置于产品中,苹果也在积极考虑收购的可能性,而Meta则在与Scale AI竞争的同时,曾接触Perplexity。Perplexity通过拒绝Meta的收购,显示了其独立发展的决心和对自身价值的自信,也凸显了AI赛道上巨头们“抢人”和“抢技术”的激烈竞争态势。

⚖️ 法律挑战与行业困境:Perplexity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严峻挑战,包括被多家媒体机构指控非法抓取内容并提起诉讼,以及创始人斯里尼瓦斯在公司估值破千亿后仍面临绿卡申请的困境。这些事件揭示了硅谷创业者在资源垄断、成本失控、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重重压力,也反映出AI内容生成领域的版权和合规性问题日益突出,迫使创业者在创新与法律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 硅谷精神的“信仰战争”:Perplexity的创始人斯里尼瓦斯认为,硅谷并非总是开放和善待创业者,而是遵循“丛林法则”,大公司有能力抹平创新优势。他选择以“负能量”的方式告诫创业者,要时刻警惕被模仿和超越。Perplexity的经历,被视为一场关于硅谷精神的“信仰战争”,它证明了即使在资源高度集中的环境中,坚持信念、勇于挑战的创业者依然能够开辟新的道路,并可能重塑行业格局。

最近在大洋彼岸的硅谷,火了这么一位小伙儿:他负能量爆棚,说自己创业以来每天都没睡过一场好觉,因为一闭上眼就会感觉“那些大公司”会把自己的创意给剽窃了——这一切也确实在2022年12月发生了,当时他们发布的一款旗舰产品在一个月之内就先后被谷歌、OpenAI、Anthropic复制粘贴,而他束手无策,并且还发现大公司们还会想尽各种办法阻止自己“发声”。

气愤之下,他决定积极参与各种创业者论坛、训练营、圆桌对话,不断呼吁创业者们要团结起来,把恐惧转化为“动力”,拼尽全力冲破大公司们的桎梏。

然而就当你以为这是一段来自“失利者”的反思、来自底层创业者的“残酷物语”,却会猛然发现眼前这小伙子才更像怪物:他在拒绝Meta收购、无视苹果要约,公开嘲讽谷歌的情况下,居然能一路打开市场,用3年时间做出了一家估值达到1300亿的顶级独角兽。

这就是知名AI独角兽Perplexity的创始人斯里尼瓦斯和他另外两个90后小伙伴的故事。近日据媒体爆料,他们完成了一轮新的融资,目前已知的信息是整体规模为1亿美元,估值达到了180亿美元——而此时距离他们发布第一款产品,时长刚刚两年半。

一、谷歌“叛将”

从最实际的“融资次数”和“融资规模”上看,Perplexity毫无疑问是如今硅谷最顶级的独角兽之一。自2022年成立以来,他们一共完成了8轮融资,股东列表非常豪华,个人层面有杰夫·贝索斯、有杨立昆,有YC现任掌门人加里·谭、有最猛AI基金NFDG的掌门人纳特·弗里德曼,大厂层面有英伟达、有Databricks。

具体的财务数据方面,根据一些披露的信息,目前Perplexity的ARR略低于1亿美元,因此本轮融资完成后,意味着Perplexity获得了180倍营收倍数的估值,这个数字远超人工智能初创企业21.8倍至40.6倍,和传统SaaS公司7.8倍的行业基准。

再考虑到他们此前的一轮融资实际上就发生在2025年5月,硅谷顶级风投Accel以140亿估值投资了他们5.2亿美元。简单四则运算一下,也就是说Perplexity居然能够以这样的高超倍数、2个月之内连续完成2轮融资,并且估值上涨了30%,谁看了都得直呼一声

然而对于Perplexity这样的公司来说,这些数字反而有些折煞风景、平平无奇。想要具体感受他们有多牛,更好的方式是把他们6月的三条新闻串起来看:

    首先是6月初,彭博社爆料称,在人工智能时代逐渐显得有些消沉的三星决定玩一把大的,重金投资Perplexity。投资完成之后,Perplexity将直接内置于三星的产品中,而作为交换,三星需要掏出足够多的钱,多到将成为Perplexity目前持股比例最大的股东之一;

    到了6月中旬,三星的计划出现偏差了,因为有媒体爆料称苹果负责并购业务的主管阿德里安·佩里卡、苹果互联网软件和服务业务高级副总裁埃迪·库等高管,正在讨论收购Perplexity的可能性——《福布斯》评论说这是苹果的“大赌注”,《财富》杂志则评论认为这是苹果挽救自己“落后现状”的唯一方式;

    6月底,Meta以140多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AI独角兽Scale AI49%的股权,并同时挖来了包括创始人汪涛在内的Scale AI核心产品团队,正式开启了人工智能赛道的“抢人”大战。但有媒体报道说在正式敲定Scale AI之前,首先接触的其实是Perplexity,只不过Perplexity最终拒绝了交易。

俗话说,想要看得更远,就要想办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现如今,巨人们居然蹲下身子、弯下腰,纷纷主动露出了自己溜光水滑的肩膀头子,还抢出了“有我没他”的气势,这显然更能说明Perplexity的成色。

那么Perplexity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如果用一句话总结:Perplexity,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谷歌

Perplexity的创始人斯里尼瓦斯,1994年出生于印度钦奈——众所周知,IT产业在印度人民心中,就像是韩国人民心中的泡菜、意大利人民心中的披萨,是呈现民族智慧的王冠,而钦奈堪称王冠上的明珠,因为这里走出了现任谷歌话事人桑达尔·皮查伊。斯里尼瓦斯从小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打记事起就把桑达尔·皮查伊视为偶像,秉承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南亚次大陆全不怕”的精神,一路开启了做题家模式,成功拿下了印度知名学府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的电气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

2017年,斯里尼瓦斯决定逐梦硅谷圈,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而这个决定也确实让他获得了站在偶像身边的机会——读博期间,他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了DeepMind担任实习研究员,实习期结束如愿转正,在谷歌参与开发用于计算机视觉的机器学习程序。甚至直到今天,斯里尼瓦斯最常阅读的书籍仍然是企业传记《In The Plex》,他经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

“是拉里和谢尔盖,成就了我的创业故事。”

然而让斯里尼瓦斯着迷的,从来不是谷歌这个“名字”,而是创业之初闪耀的创新精神。等到出生于1994年的斯里尼瓦斯有机会加入谷歌的时候,这家公司已经患上了严重的“大企业病”,派系林立、链条冗长。尤其是在为复杂信息搜索提供直接、符合上下文的答案方面,斯里尼瓦斯发现传统搜索引擎产品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必要的优化进程却异常缓慢、死板。

无奈之下,斯里尼瓦斯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个人规划,几经犹豫后忍痛结束了自己的谷歌生涯,申请了OpenAI的研究职位。与此同时,斯里尼瓦斯也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机器学习,尤其侧重于强化学习、计算机视觉的对比学习的研究当中,悄悄成为了ICLR、AAAI、NeurIPS等顶级学术论坛上的明星,也随之悄然开启了Perplexity的创业故事:

在学术交流的过程中,斯里尼瓦斯结识了研究方向相同、当时还在Facebook担任研究员的丹尼斯·亚拉茨。两人相见恨晚、意气相投,很快从互相发私信的网友,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密友。2022年初,丹尼斯·亚拉茨又将他在Quora期间的同事乔尼·何拉入了群聊里,开始讨论一起创业的可能性。2022年7月,三个90后敲定了产品方向,决定开发出一款充分结合AI技术的搜索引擎,让“信息搜索”这件事做到真正地“以人为本”。

2022年12月,三人组推出了首款产品Bird SQL。这款产品十分简陋,整体框架就是基于OpenAI的Codex工具,尝试将推特用户们的日常语言转化为SQL语句,以更好地完成Twitter搜索的插件。根据亚拉茨的说法,Bird SQL本质上是一个试验品,是团队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快速验证产品思路,而恰巧推特是市面上为数不多免费开放API、样本容量又足够大的数据库。

从结果来看,这场实验大获成功,验证了他们产品思路的正确,验证了大家对传统搜索引擎的怨念。至少仅过了2个月,也就是2023年1月,拿到足够实验数据的Perplexity三人组就发布了一款更正式的产品,Perplexity Ask,号称是“全球首个对话式搜索引擎”。这款产品在ChatGPT爆火的同时,4个月内达成了200万活跃用户的里程碑。三人组的创业之路自这款产品以后,也算是真正启程了。

二、“信仰”战争

看到这里,细心的朋友应该已经发现了些许不对劲:Perplexity更应该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创业故事。它的开头来自于一位少年的梦想,它的过程来自于一位青年的执着,它的高光来自于一群勇者向产品巨头发起的挑战,非常富有硅谷精神,也充分诠释了社交网络的出现为什么能给世界和每个普通人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甚至“Perplexity”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彩蛋。

“Perplexity”实际上是一个人工智能开发领域内的术语,本意是“困惑度”,是评估语言模型文本预测能力的核心指标,用于衡量模型遇到新数据时的“意外”程度。使用范例是:一个模型的“困惑度”越低,其精准度就越高。

那么创始人斯里尼瓦斯的戾气从哪来?还是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硅谷文化虽然孕育了Perplexity,但硅谷其实从未善待Perplexity

2022年12月Perplexity推出的首款产品Bird SQL虽然简陋,却也不乏开创性:一方面Bird SQL非常具体地展现了Perplexity的产品愿景,他们希望搜索引擎能够直接提供“最佳答案”,成为一个“答案引擎”,而不是用户们在海量的相关信息中自己筛选;另一方面,Bird SQL成功地调用了推特庞大的、实时更新的数据库,而在这之前大部分的AI搜索引擎都是基于静态训练数据运行。

因此Bird SQL一经推出,Perplexity就迅速成为了硅谷最热的创业团队之一,就连推特当时的老板、创始人杰克·多西都忍不住当上了自来水,亲自转发了Perplexity的官推,称赞“This is great”。“全球首个对话式搜索引擎”Perplexity Ask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被迅速地开发出来,于2023年1月正式发布。

然而2023年2月,风云突变,推特官方宣布不再提供免费的API服务,Bird SQL这条产品线直接夭折。好在此时恰逢ChatGPT横空出世,对话式AI迅速爆火,对话式AI幻觉过多、信息来源模糊等问题集中爆发,Perplexity没用了多久就重新定位了产品开发重点,致力于打造体验最佳的“问答信息平台”。

由杨立昆、纳特·弗里德曼参与的A轮融资也在此时完成。当时斯里尼瓦斯非常乐观地表示:“当人们在线搜索问题答案时,传统引擎呈现的是可能被广告商和搜索引擎优化操纵的海量链接列表。用户不得不自行甄别网站信息,而这些信息本身往往就存在准确性隐患。Perplexity AI的使命,正是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但斯里尼瓦斯话音未落,麻烦又来了。2023年3月,谷歌Bard推出了功能与Perplexity Ask高度类似的实时联网查询功能,ChatGPT于2023年5月跟进,接着Claude也开始开发相关的功能。更致命的是,当年的Perplexity并没有自己的LLM,他们的产品基本都建立在依赖于OpenAI的GPT-3.5模型和微软必应之上。

这是Perplexity从未经历过、甚至从未设想过的生存危机。创始团队琢磨来琢磨去,认为解决危机的办法大概只有一个:你要战,我便战。

2024年1月,Perplexity完成了一轮里程碑式的融资:首先,这轮融资帮助Perplexity新增了包括杰夫·贝索斯、英伟达、IVP、NEA、Databricks Ventures等投资方,从名人到大厂几乎拉拢了半个硅谷科技圈;其次,这轮融资规模达到了7360万美元,让Perplexity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了1亿美元,斯里尼瓦斯表示他们终于有足够的筹码“扩充团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他们终于有余力开发自己的LLM。

然而正当产品即将步入正轨,麻烦再次来袭。2024年10月,美国新闻集团旗下道琼斯公司、《纽约邮报》、《福布斯》、《连线》杂志等多家媒体机构向Perplexity提起各种诉讼、指控,指责其非法抓取内容,带来了规模难以估量的潜在损失。

值得玩味的是,在诉讼声明中,新闻集团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汤姆森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们赞赏像OpenAI这样有原则的公司,因为他们深知,要发挥人工智能的潜力,诚信和创造力至关重要”——人们根据这段话搜索新闻,发现OpenAI与多家媒体机构签订了“非常诱人”的分成合同,例如他们与《商业内部》母公司德国媒体公司Axel Springer签订的分成合同,OpenAI支付的分成就达到了“数千万欧元”。

更黑色幽默的是,2024年11月,也就是美国大选期间,斯里尼瓦斯表示自己2017年来到这里读书,如今公司估值已经破千亿,但却一直无法等来一张“绿卡”。

总之,你确实可以浪漫化地讲述Perplexity三年1300亿的故事,认为他们的横空出世证明了硅谷的生生不息,证明了风险投资对于颠覆者的永恒追求。但请千万不要忽略了Perplexity坎坷的成长经历,它几乎毫无保留地暴露了硅谷创业者们可能遇到的困境——这里并不开放、遵循更原始的丛林法则,资源垄断、成本失控,大厂们越来越有能力抹平一切的创新优势,社会责任则越来越多地凌驾于企业生存之上,推动创业者不得不直面很多超纲的命题。

某种程度上,Perplexity的经历也很好地解释了Meta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推进他们的“挖人大潮”,以及为什么Perplexity在今年1月曾经积极推动与TikTok合并。毕竟对于Perplexity的创业之路来说,也许再难等来TikTok这样的开放内容生态了。

Perplexity发起的,或许是一场关于硅谷精神的信仰战争。所以今年6月在YC的一场分享会上,当斯里尼瓦斯回忆这么多年以来的经历时,他选择非常负能量地告诉在场的所有YC学员:“如果你相信你的公司能够创造数亿美元甚至数十亿美元的收入,那么你就应该始终假设某个模范公司会复制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Perplexity AI搜索引擎 独角兽 对话式AI 硅谷创业
相关文章